新御书屋

第108章 身价倍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宋将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封赏了王良璟,本以为结束了,谁知道才是个开始……王宁安因为编著《三字经》有功,居然也得到了保义郎的官职,正九品。

    上次献《三国演义》就要赏官,王宁安给辞了,这一次上了《三字经》和《百家姓》,作为蒙学读物,和寻常的小说完全不同,哪怕士人也不能反对。

    假如王宁安出身在文人世家,保证被捧上天,官职还要高,最起码要升到八品。

    尤其是赵祯看到《百家姓》把他们老赵家排到了第一位,那个舒坦啊,浑身上下的毛孔都打开了,轻飘飘要飞了!

    早就该编百家姓,满朝那么多文士,竟然没有一个少年有心,真是让人无语!

    本来赵祯想要大力提拔王宁安,可是当朝的宰辅不快,认为破坏朝廷铨选制度,仅仅献书,就拿到比状元还高的官职,让天下士人怎么看?

    赵祯一肚子气,两本蒙学读物,那是功在千秋,造福无数学子,比状元高又能如何?

    虽然有意见,可赵祯性子软,从来都是一团和气,不愿意和宰辅闹翻,只好给了王宁安九品官职,不过他却把王良璟提到了八品,把该给儿子的赏给了老爹,弄得文官们无话可说。

    仅仅如此也就罢了,苏桂又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了一道圣旨,这封圣旨读完,王良璟的泪水流淌下来,王宁安都眼圈发红。

    赵祯正式追封王贵为检校太尉,雄州节度使,建庙祭祀。

    死去了一个甲子,王贵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地位,相比之前赐下御笔,这一次更是肯定王贵的功绩,还准许建庙,这是杨无敌也没有得到的殊荣。

    王家上下,无比欣慰。

    既然追封了王贵,其他人也不会例外,曾祖父王文晟追赠正侍大夫,五品官,遗孀王老夫人,也就是王宁安的太奶奶张氏得到五品诰命。

    祖父王修文出征西夏,为国捐躯,追赠武功大夫,正七品……从王贵以下,王家五代人,死者得到追赠,生者得到官职。

    一门上下,忠烈之家,在天之灵,足以告慰了!

    王良璟将圣旨供奉在祖宗祠堂,放声大哭。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终于对老祖宗有了交代!

    “孙儿替老人家争了口气,朝廷追封了,功绩得到认可了……”王良璟喃喃自语,哭得像是孩子。

    王老太太拄着拐杖,同样泪水滚落,激动地浑身颤抖。

    “知足了,死也能闭上眼了!”

    ……

    这一次的封赏可跟上次的御笔完全不同,等于是朝廷正式承认了王家的功绩,也表明王家正式成为将门之一!

    要知道在武将地位衰败的今天,想要冲破重重阻挠,跻身将门,难度何等之大!

    不但要皇帝坚持,还要摆平文官,不让他们出来捣乱。

    国舅爷曹佾有把握做到前者,至于后者,是一点办法没有!

    王宁安提出建立马场,自从入秋以来,第一批优良的小马驹陆续降生,多达一百多匹,野狼谷迎来了第一批小精灵。

    王家要上书报告,负责盯着马场的殿前司也向赵祯汇报,他们甚至比王家还要兴奋,用词之夸张,王宁安见了都要汗颜。

    不管如何,养马初步成功了,加上王良璟剿匪有功,王宁安几次献书,赵祯觉得亏欠王家太多。

    光是赏赐王家父子已经不足以表达他的心意,追封王家先祖,就成了选项之一,为什么说之一,因为宰执如果不同意,还是能够拦下来的。

    问题是眼下的几位相公,富弼和韩琦因为欧阳修的关系,不但不会下黑手,还会推波助澜。

    至于丁度,他曾经得到晏殊的提携,也不会找麻烦。

    首相陈执中因为黄河决口,表现平平,已经处于半退的状态。

    倒是枢密使夏悚,因为贾昌朝的关系,和王家不睦。但问题是六塔河开始修了,黄河要恢复故道,夏悚忙得天旋地转。

    这时候打压王家,不是给贾昌朝制造借口吗!

    夏悚一贯谨慎,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

    向来最挑剔的言官御史,在见到了《三字经》和《百家姓》之后,也不忍对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下手。

    当年王贵的确忠勇,战死沙场,堪比杨无敌,过去了一个甲子,才得到迟来的荣誉,已经够冤了,还和死人作对,也太不够君子……

    总而言之,各方互相牵制,难得没人阻挠……空前的平静之下,王家完成了彻底的蜕变!

    之前他们只能算是预备将门,如今王家可以光明正大宣称,他们就是将门!就是世代为国而战的勇士!

    别小看这一步,至少曹国舅比起几天之前,客气多了。

    最初和他谈白砂糖的生意,曹国舅坚持要拿走七成的利润,这一次主动退让,一口气让到了三成。

    “我三你七,王兄弟,够意思吧?”

    王宁安冷笑了一声,“我的国舅爷,你这么大方,我可真是受宠若惊,咱们还是说实话,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曹佾瞠目结舌,嘟哝了半晌,终于吐露实情。王家跻身将门,什么石家啊,呼家啊,高家啊,潘家啊……全都被惊动了,纷纷派出人员,前来联络感情。

    曹家虽然如日中天,却也不能横行霸道。

    只要王宁安愿意,大可以和其他家族合作,白糖的生意上百倍暴利,谁能不上杆子巴结王宁安,祈求分一些好处。

    逼问出真相,王宁安哈哈一笑。

    “国舅爷,一事不烦二主,既然选了你们曹家,我就不会改变主意,更不能让你吃亏,五五分账,利润一人一半,只不过你要帮我出出主意,该怎么保住白砂糖的利益。”

    “这哪用你说啊,是咱们的利益,我能不想办法吗?”

    曹佾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还真别说,这家伙有些鬼点子。

    大宋之富庶,冠绝历代,人有钱了就想吃好的,炒菜之风,就是从宋代开始的。

    白糖作为重要的调味品,百姓们趋之若鹜。有多少都不够卖!想要多产白糖,就要多种甜高粱,几万亩根本不够,要几十万亩,甚至几百万亩。

    光是一个王家,一个沧州,远远不够。

    曹佾建议王宁安,把韩家拉过来,让韩家负责种植甜高粱,王家负责榨糖,曹家负责销售,三方一同分润。

    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

    办这种事情,曹佾驾轻就熟,他为此专门跑了一趟韩家,见到了致仕在家的韩亿,又看到了韩绛和韩维几个兄弟。

    把事情说完,韩绛和韩维彻底惊呆了。

    白砂糖啊,那是多少钱啊!

    一石红糖就要一百五十贯,一石白砂糖,至少卖到两百贯!

    假设第一年种五十万亩甜高粱,就能产出二十万石糖,就算一石赚一百贯,就是两千万贯,分成三份,也有六七百万贯!

    哪里是肥肉,简直一个油坛,油缸,大油库!

    韩维突然老脸通红,可笑他之前带着人去六艺学堂,还出言讥讽,和王宁安闹得很不愉快。

    哪里知道,人家心胸竟是如此开阔,白糖生意,多少人趋之若鹜,为什么一定选你韩家!以德报怨,王二郎够意思,值得结交。

    韩维主动和老爹三哥请令,要去六艺书院担任博士,教导学生。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说法,真正的目的就是和王宁安建立起稳固的联系,面对白糖的暴利,连河北八韩都坐不住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