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642章 凌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宋将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或许大宋上下,头一次这么万众一心!

    所有报纸都开动起来。

    有人追忆王德用的戎马一生,甚至给王德用冠以最高的荣誉,老爷子是最后一位旧军人,又是第一位新军人……他投军的时候,大宋刚刚面临北伐失败,精锐尽失,西北党项作乱。

    在长时间的戎马生涯里,老将军没有太多的作为,但是他默默坚持着一个军人的操守,保持着大宋武夫的元气。

    当朝廷开始励精图治,整军经武的时候,王德用以古稀之年,督战河北,选练精锐,光复幽州,转战西北……老将军为了大宋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赤胆忠心!

    日月同辉!

    赞颂老将军,自然就引导了和西夏的仇恨上面。

    一百多年的乱局,几十年称帝建国……西夏一直都是大宋的心腹大患,是时候该铲除西夏,光复河套了!

    大宋兵锋所至,皆是汉家土地!

    民间大呼动兵,而那些言官们更是积极,拿出了弹劾王宁安的劲头儿,天天上书,奏折堆积如山……以前觉得他们挺讨厌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帮人的确能掀起舆论,整个大宋,从民间到官场,都是一片喊战之声。

    赵祯就在这时候召见了陈顺之。

    “听说你以前是个小吏?”

    陈顺之连忙道:“圣人烛照万里,的确如此,承蒙王相公不弃,把微臣留在身边,替他处理一些公文事务。”

    赵祯淡淡一笑,“王卿有识人之明,你一定是个能干事的……眼下百官上书,皆曰要打,你可有看法?”

    陈顺之道:“圣人,此事王相公已经和狄相公等人推演过了,而且王相公还交代了一番话,让微臣转奏陛下。”

    “讲!”

    “是……王相公说,当年项羽72战皆胜,结果垓下九里山,败了一次,便身死人手。大唐兵锋锐利,所向睥睨,可是纵观唐代对外作战,却是输多赢少,尤其是武则天之后,更是多次劳师远征,靡费众多,结果战绩平平,损失倒是不小!”

    “我大宋如今虽然变法,军力财力,远超以往,但是还没有强大到可以随意动兵的地步……或许永远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想打谁就打谁,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人力终究有限,必须心存敬畏。”

    陈顺之转述王宁安的这一套,基本上很多文官都说过,只是王宁安讲得更入情入理。只是话锋一转,接下来的内容就让赵祯眼前一亮。

    “王相公说,直接出兵,随意开战,固然行不通,但是却可以制造大势,消耗对手,争取主动,日削月割,不断让敌人流血,等到把握十足,然后在一击必杀!我大宋的强军不能不用,又不能随意使用。该如何削弱西夏,为光复河套做准备,正是运用之妙,全在圣人一心!”

    陈顺之讲完,躬着身躯,十分谦卑。

    赵祯哈哈一笑,“景平说的够明白了,朕还听不明白,岂不是成了傻子。”赵祯笑呵呵走下来,随口道:“景平的眼光的确不同寻常,别人主和,他能看到战机,别人主战,他又让朕三思后行,深谋远虑,老成持重,有景平这样的臣子在,朕能少犯许多错误啊!”

    赵祯说得平常,可陈顺之却吓了一跳。他平时跟着王宁安,只觉得王相公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在家里头摆不平两个夫人,面对俩熊孩子也没办法,甚至滚滚都能大模大样,颐指气使。

    看惯了受气的王宁安,总觉得他和普通人家的年轻人也没啥区别,最多官职高一点,权力大一点。

    可是听到了赵祯的话,陈顺之才发觉,原来王相公在陛下这里有如此地位,简直就是股肱心腹,良师益友!

    这以后面对大人,一定要老实一点,小心一点,不然脑袋丢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陈顺之胡思乱想,赵祯却又问道:“景平给朕送来了密报,说是抓到了一个要犯?”

    “回圣人,的确如此。”

    陈顺之打起了精神,将详细情况说了一遍。

    赵祯听得格外仔细,因为这事情关系到了太子的安全,不容赵祯不小心。

    当初爆发了案子之后,拿下王素,拿下了苗贵妃,又灭了汝南王一门,其实应该继续追查,毕竟一个王素没有那么大的本事,能策划如此周密的行动。

    只是赵祯稍微权衡之后,发现即便他杀了再多的人,也未必管用。

    几十年的经营下来,他的身边,皇后的身边,甚至太子的身边,都有太多的眼线……事发之前,谁能想到一个跟着皇后几十年的宫女,竟然会背叛皇后!

    不彻底打破原有的结构,不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洗牌,藏在宫里宫外,朝廷上下的赵允让一党就没法清除干净。

    这一段时间以来,赵祯先是让文彦博和王宁安主持吏治改革。

    接着又把皇城司的人都给换了,就连洛阳的皇宫,他也彻底换了一批新人。

    原来的老总管陈琳身体不好,就留在了开封,负责祭祀皇陵。

    至于洛阳的宦官,除了一个苏桂之外,其余的也都换了。

    说来好笑,在皇宫洒扫的太监,有一半来自海外,其中交趾和倭国的最多,这帮人除了扫地,连汉语都不会说,更不会和任何人有勾结。

    赵宗垕的身边,也进行了调整,原有的旧人一概不留。赵祯还任命狗牙儿为太子左辅,早早就给太子准备班底儿,保护安全。

    总而言之……赵大叔从里到外,都梳理了一遍。

    直到此刻,他终于发现,原来什么都处理好了,唯独王素后面的那些人却来不及追究,或许他们已经销声匿迹,没法找寻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能想到,刺杀王德用的汉奸当中,居然有一个把毒药送给秀兰的贼和尚!

    或许老天爷都不想放过这帮畜生,才把关键犯人送来!

    赵祯突然一惊,“刺杀王德用,绝不是一天两天,他们肯定是处心积虑,准备了许久,才趁着老相公巡边,勾结西夏,一击得手……如此推算,他们在图谋刺杀朕的时候,就已经勾结西夏了……或许就是刺杀朕没有成功,才转而刺杀王老相公,想挑起大宋和西夏的战端,防止朕继续追查下去,用心何其歹毒!”

    赵祯越想越气,胡子撅起老高。

    陈顺之是个老实的人,“启奏圣人,微臣不敢妄言,是否刺杀官家和刺杀王老相公有关系,但臣觉得应该追查下去,不管牵连到什么人,只要敢图谋弑君,就应该诛灭九族!”

    赵祯满意颔首。

    陈顺之的话很合心意。

    “这件事情就交给皇城司去做,他们擅长这个……你把手上的人犯和线索都转给皇城司。”

    “遵旨!”

    赵祯又问了一些战斗的情况,才放陈顺之离开。

    ……

    接下来的几天之内,先后两个消息传来,一个是从幽州来的,王良璟上奏,说是得到密报,西夏使者前往上京,试图用20万匹战马,换取契丹出兵,共同伐宋。

    另外是李谅祚派遣使者,面见了狄青,他向狄青解释,说袭击王德用,根本是李清一人作为,他为了报家仇,所以才违背上意,瞒着李谅祚,胡作非为。

    如今李清已经被抓了,宋辽双方应当以和为贵,为了一个宵小之徒,就大动干戈,实在是不应该。

    西夏已经严惩了李清的家人,都扔进了虿盆喂蛇,如果大宋方面还不满意,可以继续谈判,总而言之,只要不打,一切好商量!

    西夏使者和狄青说这段的时候,就在隔壁屋子里,李清被绑着,听得一清二楚!

    才听了一半,一口鲜血喷出,直接昏死过去。

    幸好有钱乙在,迅速把李清救活,可是李清一点不感激他。

    救我干什么,还不如让我死了算了!

    以前大宋这边给他念邸报,李清还存在一丝侥幸,觉得是故意胡编乱造,根本不是真的。可是当西夏人亲口说出来之后,李清就傻眼了。

    他的确被主人抛弃了,而且一点留恋都没有,还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到了他的头上……李清又想起了两个人,一个叫张元,一个叫吴昊,这俩人的名字很有趣,连起来就是元昊!

    没错!

    他们就是处心积虑,要引起李元昊的注意!

    张元和吴昊是大宋的人,还考过进士,结果屡次考试不第,便决定投靠西夏,充当汉奸走狗……他们给李元昊出谋划策,筹建官制,打起国家的结构,更是做到了相国的位置,还兼着太师,中书令,显贵到了极点。

    只是这两个可耻的汉奸死之后,李元昊根本没有一点在意,只是随便安葬,这么多年过去,没分成大典,西夏方面只说自己英明睿智,神文圣武,建立国家,多么了不起,绝口不提张元和吴昊两个大功臣,仿佛根本没存在过一样!

    同样作为汉奸,李清倒是去了几次两个人的坟头,杂草丛生,低矮无比,也没人搭理,他当时还颇为自嘲,觉得自己死后,也是这样的下场……只是李清想不到,他的下场比那两位还惨……

    “朝廷决定了,要在西京处死你,是凌迟。”

    “果然!”

    李清瞳孔猛然紧缩,而后舒展,他居然笑了,“钱太医,我的手没了,没法写字,能不能我说你写,我把西夏所有的军力,都告诉大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