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准备
决战第三帝国 作者:远征士兵
军官们闻言不由面面相觑,这个作战计划的胃口有点大,因为盟军如果占领了加夫萨,肯定会用主力装甲部队沿公路穿插以期分割包围突尼斯,而秦川却打算把他们反包围在突尼斯里。
“也是说,我们要把这一路的汽油全部撤走!”隆美尔说:“而且还要守住赛大港和突尼斯!”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赛大港和突尼斯分别是海军基地和空军基地,那里储备有燃油。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尉!”弗伊格特少将说:“如果敌人占领了加夫萨,会在加夫萨驻军,你们将遭到来自敌人的两面进攻!”
“同时他们也会遭到我们的几面进攻!”秦川说:“因为每一个高地都会有我们的伏兵!”
闻言隆美尔不由沉默了,这可以说是在冒险,但冒险似乎又是值得的,因为这很有可能击溃敌人的装甲师主力,而在此之前,德军甚至想击毁几辆敌人的“谢尔曼”坦克都很难做到。
想了想,隆美尔问了声:“坑道工事是否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将军!”秦川回答。
“补给够在里面生活多久?”隆美尔问。
“一周,或许还会更久些!”秦川说:“如果实行配给制度的话!”
“嗯!”隆美尔点了点头,接着又问了声:“士兵是否做好准备?我是说……在坑道里生活一周!”
秦川有些无奈的回答道:“这或许是个问题,将军,因为没有人尝试过在里头呆一周!”
沉默了一会儿,隆美尔对参谋下令道:“马让诺依曼将军到这来!”
“是,将军!”
大慨二十分钟,诺依曼少将站在隆美尔的指挥车里。
“你的人做好准备了吗?”一见面隆美尔问。
“当然,将军!”诺依曼想也不想回答。
“你似乎回答得太快了!”隆美尔说:“我说的准备,指的是你的士兵能否在坑道里呆一周!”
诺依曼少将闻言不由一愣,带着些不可思议的表情问了声:“一周?”
“是的!”隆美尔说:“一周,甚至有可能更久!”
诺依曼少将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咬了咬牙,挺身回答道:“没问题,将军!”
“很好!”隆美尔点了点头,然后又将目光转向了斯莱因校,说道:“虽然我不想把第一步兵团放在这个位置,但是……这个计划成攻与否直接关系到非洲军团的生死存亡!”
“我明白,将军!”斯莱因校是真的明白,秦川也是。
第一步兵团其实并不适合参与这种防御战,因为他们精锐,是装甲师的机械他步兵团,而且还是受过伞降训练可以当空降兵用的步兵团。
把这支部队安排到高地进行常规作战甚至还躲坑道里……那无疑是种浪费。
然而,像隆美尔说的,这个计划太重要了,尤其是在加夫萨一带的高地,需要一支精锐部队坐镇。
“很好!”隆美尔拍了拍斯莱因校的肩膀,说道:“现在,是该讨论下详细作战计划的时候了!”
详细计划其实很简单。
隆美尔把一个装甲师放在加夫萨左翼也是加贝斯防线的西段,一个装甲师放在加贝斯防线的东段。
这是德军标准的防御方式……像之前防守亚历山大防线一样,步兵在一线防御,装甲师在二线或是三线待命。一旦敌人从某处突破,装甲师对从突破口涌入的敌人发起反攻。
这样做表面看起来没问题,但其实却是有意把位于部的重镇加夫萨露出来了。
剩余的一个装甲师则放在突尼斯驻防。
突尼斯拥有两个机场,一个军用一个民用。
而机场又是防御的重之重……这与岛屿防御有些类似,同时也是由英、美空力量强大决定的,一旦让盟军占领了机场并用运输机大批大批的将士兵、补给从机场卸下,那对德军绝对是个噩梦。
更重要的还是,突尼斯一丢,接着与它不远的赛大港也保不住了,这一来突尼斯海峡实际被盟军打通了,于是整场仗也失去了意义。
加夫萨公路从装甲师里抽调一个步兵团来驻防。
最后,隆美尔还将位于阿尔及尔的第36步兵师调到了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边境做为预备队。
第36步兵师是摩托化步兵师,可以快速的增援到战场,同时他们又在阿突边境的马特雷防线之外,于是也不用担心会遭到盟军装甲师的进攻……马特雷防线建立在山脉,不适合机械化部队作战。
此时的蒙哥马利已经把指挥部前移到了的黎波里。
这对于盟军来说无疑是场辉煌的胜利……的黎波里是利亚的首都,意大利军队曾经是从这里出发发动了北非战争,德国部队也是从这里出发将英**队一路打回了埃及。
现在,英**队却是第一次拿下这座象征着利亚政治和军事的城市,所有士兵都在欢呼,英国国内乃至国际都在大篇幅的报道这次胜利。
但只有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知道,这其实并不是个值得称道的胜利,原因是德国人的实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回强。
“我们原本只需要对付三个装甲师,现在又多了三个步兵师!”蒙哥马利说:“更可怕的是还有一支舰队,而且这支舰队还莫名其妙的拥有了强悍的防空能力!”
蒙哥马利说的当然是德军,他在讨论敌人实力时往往会自动忽略意大利部队。
当然,“闪电师”除外……不过严格来说“闪电师”也不是意大利人。
“我们只怕很难突袭突尼斯(城市名)了!”艾森豪威尔拿着一封电报说:“我们刚刚收到情报,他们把第90轻装师调到了突尼斯!”
(注:突尼斯共和国的首都与国家同名,之前出现混用请自行脑补)
“那么!”蒙哥马利望着地图,说道:“我们只有突袭加夫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