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增援
决战第三帝国 作者:远征士兵
“我知道!”克鲁格元帅在得知苏联进攻奥廖尔时带着些幸灾乐祸的语气说道:“我们不应该相信曼施坦因还有那个‘传士’,苏联人抢在我们前头发起了进攻,更糟糕的还是奥廖尔没有多少防御准备!”
想了想,克鲁格元帅给希特勒打了个电话。
“元首阁下!”克鲁格元帅在电话里报告道:“奥廖尔遭到敌人的进攻,保守估计敌人有两个方面军……”
“我知道这个,克鲁格元帅!”希特勒打断了克鲁格元帅的话。
希特勒在“狼人”里,东线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第一时间传到希特耳,这些不需要克鲁格元帅报告。
但其实是希特勒不了解克鲁格,克鲁格只是借报告来“提醒”希特勒不该听从曼施坦因的建议而已。
“我请求您允许我们撤出奥廖尔,元首阁下!”克鲁格元帅说:“因为在曼施坦因的计划里,他们只做了进攻准备而没有做多少防御准备!”
“不,我不允许你这么做!”希特勒回答:“你应该把奥廖尔守住,明白吗?”
“是,元首阁下!”克鲁格没有多说什么挂了电话。
希特勒挂电话后感到有点怪,但想了想他很快明白了,尤其是刚刚克鲁格提到“曼施坦因的计划”。
换句话说,克鲁格其实并没有打算从一开始撤退,他只是借此来表达曼施坦因应该为目前这状况负责。
想到这,希特勒不由皱了皱眉头,央集团军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意见不和,这对这场战役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另一边,曼施坦因也陷入苦恼。
“苏联人打破了我们的防御布署!”曼施坦因在会议皱着眉头说道:“显然我们误判了他们的主攻方向……他们将主力投在了奥廖尔!”
接着曼施坦因指着地图说道:“北面是苏联的西方面军,突出部内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甚至位于突出部的央方面军也有可能是它们的预备队……”
一看这情况所有人都了解了。
奥廖尔和别尔哥德罗两个位置虽然是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咽喉位置可以切断库尔斯克与其后方的联系,但同时它们也是处在苏军防线的夹角内,一旦左翼或是右翼防线被苏军突破,会有被包围的危险。
“情况怎么样?”霍特将军问了声。
霍特是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这么重要的会议当然少不了他。
“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曼施坦因说:“我们初步估计,苏联人第一批投入了两个集团军和一个空军集团军展开进攻,坦克和飞机数量至少千,火炮更是无法统计,而且他们似乎充分掌握了相当详细的情报,第一轮炮击给奥廖尔守军的雷达、炮兵阵地等造成相当惨重的损失!”
顿了下,曼施坦因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他们还是挡住了苏联人的进攻,但你们知道的……一旦防线被突破,他们随时都有被包围的危险!”
“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增援!”霍特说:“我的意思是说,让央集团军群给他们派去援军!”
曼施坦因摇了摇头,回答道:“克鲁格元帅拒绝这么做,因为他认为如果将其它部队抽调去增援奥廖尔的话,会导致库尔斯克正面防线过于薄弱,这同样也会遭受苏军的的进攻!”
从某方面来说,克鲁格元帅的说法还是正确的。
这是兵力不足而且还是采取守势所无法回避的问题……要想守住某条防线必须把兵力平均分配,因为你不知道敌人会在哪一点发起进攻,而且还不能随便调动部队“拆东墙补西墙”,原因是兵力更多的苏军完全可以在德军“拆东墙”时进攻东墙。
这也是克鲁格元帅坚持要抢在苏联人进攻之前发起进攻的原因之一。
“那么!”霍特将军看了斯莱因校一眼,然后说道:“我们或许可以用第1步兵团去增援奥廖尔!”
曼施坦因点了点头,问着斯莱因和秦川:“你们有什么想法,校,校?”
秦川明白曼施坦因和霍特将军这话的意思。
第1步兵团拥有直升机,可以在这恶劣的天气、糟糕的交通情况下快速增援和奥廖尔。
更重要的还是第1步兵团拥有63,到现在还有五千多具,它们显然可以在战场对苏军坦克造成致命打击,这样一来奥廖尔的威胁解决了。
但秦川却不认为这是最好的时机。
“元帅,将军!”秦川说:“五千多具63,算按五一的命率,我们也只能击毁一千辆坦克,而敌人的坦克还会我们多得多,到时我们却没有63可用了。更严重的还是……驻奥廖尔的装甲部队没有与63协同过,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和我们一同作战!”
后者才是关键,协同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战场如果能互相配合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战斗力,否则恰好相反。
“我知道这些,校!”曼施坦因回答:“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其它选择了,苏联人欺骗了我们,这使我们原定的进攻计划已经无法实施了,同时我们又不能放弃奥廖尔,否则我们的防线将出现一个缺口,苏联已经做好进攻准备的军队会像潮水一样涌进我们的防线威胁我军的后方!”
秦川明白曼施坦因这话的意思。
原有的进攻计划是奥廖尔的第2装甲集团军往南打,驻别尔哥罗德的第4装甲集团军往北打,这样只要各打一半能将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包围了。
因此,第2装甲集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分别装备了一个“虎式”坦克营(三十辆“虎式”坦克)用于强行推进。
但现在,苏联人攻击的却是奥廖尔,于是曼施坦因的计划瞬间破产。
想了想,秦川说道:“我们为什么不继续按原计划发起进攻?即便没有第2装甲集团军的配合?”
曼施坦因和霍特几个人不由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