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万寿鼎
大相师 作者:北境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四,也就是说,明天这里将会举行盛大的庙会。南岳庙会不仅对于普通人来说热闹非凡,对于风水师来说也是一大盛事。
在华夏风水界,南岳庙会可以说是风水师的赶集交流会,很多风水界的人士都会聚集到这里来卖宝、淘宝或者是研究讨论遇到的风水问题。
风水界的人士一般都会聚集在南岳大庙附近的一条横贯南北的街道之中,从八月十五那天开始,集会会持续整整六天的时间。
看着身边古色古香的房屋街道,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其中不乏僧人与道士,还有不少的信徒,李响也将自己融入了进去。
神识所及之处,能明显的发现有风水师的存在,各种的灵场交相混杂,修为低的风水师绝对不会像李响这般,神识乱扫。
不知不觉之中,李响就走进了一条街道中,与外面的喧哗相比,街道中安静不少,放眼看去,就如同是突然间从现代进入到了古代。
街道之中的行人大多穿着道袍、僧袍和老旧中山装,还有一些穿着基本上只能在古装电视剧中才能看见的汉服,像李响这种一身休闲装扮的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异类。甚至于像他这种年龄段的年轻人在这条街道中都见不到几个。
李响收回神识,心中已经了然,看来这条街道就是风水师们聚集的地方了。
街道两边的地上并没有人摆地摊,一切的交易都在店铺之中进行,这些店铺大多都可以临时租用,有卖古玩的,有卖风水用品的,还有卖李响根本叫不出名的稀奇古怪之物的。
既然来到了这里,李响也想试试运气看能不能淘到一两件好东西。
一路顺着店铺逛过去,最多的就是罗盘、风水葫芦和八卦镜之类的风水用具。至于古董之类的,李响则是没有多大兴趣。
在一家店铺中,李响还看见有些比较特别的法器在出售。询问一番后才知道,想用人民币买法器是不行的,必须要以物换物,也就是用店主感兴趣的东西来换。
其他能用人民币买到的东西也是贼贵,就比如一个破碗,动辄就是十来万,还不议价,所以不是特别有钱的普通人,基本上不会涉足于此。
有一些店主会在店铺内的柜台上粘贴上一张纸,上面会写上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中有一个店主所求之物是昆仑山地渊之中的千年乌木,这东西的稀有及珍贵程度,就算是比之龙骨也不遑多让,就算是有,谁会舍得拿出来呢?
在街道中转了一圈,李响也没寻觅到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最后李响买了一个老旧的背包,又买了一些画制符箓的用品,然后便离开了这里。
出了街道,将自己当做一个游人,在南岳小镇中游玩一番,直到天色将晚。
吃过晚饭后,李响给皇甫晴打去一个电话,然而得到的答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等”。至于等什么,皇甫晴不说,只是告诉他明天就会有下一步的行动。
挂了电话,李响抛出心中的杂想,便开始画制符箓,明天再去南岳庙会的风水街,看看用符箓能不能换点好东西。
一个晚上,除了画符便是修炼,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屋里的时候,李响便洗漱出门。吃过早点之后,背上老旧的背包,直奔南岳庙会。
还未走进庙会中的风水街,电话响了起来,皇甫晴打来的。
“李响,南岳是公孙家族的地盘。”
“啥?什么公孙家族?”李响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就是华夏十大风水家族中的公孙家族。”皇甫晴解释道。
李响不甚明白:“公孙家族的地盘怎么了?”
“青州鼎应该就在衡山上,并且被公孙家族掌控着,你所要做的就是从公孙家族手中得到青州鼎。”
“这……”
李响犯难了,自己孤身一人,想要从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风水家族手中讨要华夏九鼎之一的青州鼎,说句不好听的,无异于痴人说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皇甫晴知道李响的困难,开解道:“我知道这件事情有点难办,不过也不是没有可能。据龙盾局外线人员传回的最新消息,目前公孙家族似乎是遇到了什么麻烦,只要你出手相助他们,得到青州鼎还是有机会的。”
“出手相助没问题,但是能不能得到青州鼎我可不敢保证。”李响丑话说在前头。
皇甫晴并不强求:“你尽力吧,无论事成与否,龙盾局与你的约定依旧有效。”
“好吧,那我就去试试。不过如何才能与公孙家族联系上?”
“你去万寿鼎所在之地,然后使用秘术冲击万寿鼎的灵场,公孙家族的人应该会出现。”
电话挂断,李响不再迟疑,折身往万寿鼎所在的地方而去。
万寿鼎全称叫做中华万寿大鼎,被世界吉尼斯确认的“世界第一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器。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中华万寿坛景区的中心景点,位于南岳衡山的驾鹤峰上。
万寿鼎并不简单,关于万寿鼎的各种传说不胜枚举,在风水界中流传最广便是驾鹤峰上的万寿鼎镇压着大凶之物——蛟龙!
蛟龙的图案在南岳并不罕见,南岳大庙中有八百条形态各异的蛟龙被刻于屋顶、石柱和栏杆上。
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下赤帝祝融。
祝融非常聪明,他发现如果将两块石头猛烈撞击摩擦就会出现火花,这样就能取火了。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黄帝。
黄帝为了奖赏他,封给他一个官职——正火官,并派他去镇守南方。
祝融来到南方,住在衡山。
他把取火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百姓。百姓们很快就学会了,他们用火烤东西吃,还用火照明,遇到野兽袭击人类的时候,就用火把把它们赶走。
火给大家带来了便利,百姓们因此过上了好日子。大家很感激祝融,对他非常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