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212章适时低头真英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吃了三尊神饭,却‘不敢’应战,曹继武顿时成了八旗将士的笑话。

    三兄弟出海痛击倭人,顾炎武、吕留良等等仁人志士,极为振奋。八旗军太过嚣张,早已引起了公愤,他们本来对曹继武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出面为江南百姓,挽回些颜面。

    哪知听说曹继武去三尊巷转了一圈,竟然没有任何表态,这帮人也对曹继武大失所望。

    所有的人都认为曹继武胆怯,就连李文章等人也是。

    这也难怪,自从入关以来,满洲八旗横扫天下,从无败绩,几乎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女真不过万,过万则天下无敌。这种观念,自金国之后,已经流传了几百年。高进等沙场老油条,对曹继武的行为,表示‘理解’。

    然而洪承畴宦海一生,阅人无数,曹继武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王辅臣的汇报,没有提起曹继武的态度。这让洪承畴预感到,曹继武猜到了他的意图。

    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绝大多数人的关注点,全在江南这块小地方,而忽视了明清之间的态势。

    前线清军杂牌居多,军心本来不稳,如果军饷和军粮再不及时,他们很快就会重新反水。八旗军在江南搅得越乱,钱粮越是收不上去。这种愚蠢的行径,无疑是在给明国帮忙。

    洪承畴没有时间来慢慢消磨,他必须尽快解决眼前的问题,于是急招曹继武,决定亲自出面说服他。

    洪承畴这人心机极重,喜怒不形于色,二金懒得搭理他。所以曹继武只好一个人来了。

    当年朱元璋的御花园中,洪承畴、郎廷佐、王辅臣和孙思克,正在议论西南形势。见曹继武来了,王辅臣和孙思克都很高兴,急忙起身迎接。

    郎廷佐和佟六十关系不错,了解曹继武很多事情,对他极为佩服。双方见礼,寒暄了好大一阵子。

    洪承畴自然而然,问起了老母亲的情况。曹继武一五一十的说出,洪承畴凝神细听,心中很是遗憾。

    洪家原来也是穷的叮当响,全靠洪承畴一人奋力拼搏。可是造化弄人,为洪家保住富贵的,却是清国。洪家上下因此和洪承畴决裂,让他很是无奈。

    曹继武察言观色,安慰道:“太夫人如今修心静心庵,无忧无虑,安闲自在。大人不必牵怀。”

    洪承畴低头思忖了一会儿,叹道:“我对不起她老人家!”

    孙思克、王辅臣对视一眼,嗟叹不已。

    洪承畴又问起了洪承畈。

    兄弟没得做,这种事情,谁也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看得出来,作为老大,洪承畴对洪承畈,相当的关切和爱恋。这种兄长责任心的强烈感觉,曹继武也有。

    所以曹继武没有刻意修饰,实话实说。洪承畴低头,久久没有回话。

    兄弟反目,家庭支离破碎,无论是谁,都是很难受。好在母亲有了安身之所,不再为衣食奔波,而受尽磨难。

    至于弟弟,他早已长大,爱干什么,做哥哥的,也管不了。

    过了很久,洪承畴长长叹了口气,抬头对曹继武道:“不提这些了,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王辅臣闻言,对洪承畴道:“属下已将事情,大致告诉了曹老弟,具体事宜,还请大人亲自定夺。”

    洪承畴点点头,对曹继武道:“你以经略使府侍卫亲随的名义,招兵买马,两个月之内,训练出一支三百人的队伍。我要你带着这支队伍,在校场狠狠地教训那帮混蛋。”

    经略使三百步兵亲随,本来全在曹继武手下,可是在去泉州的路上,被王征南全给打死了。三百精壮竟然打不过一个老头,曹继武怕洪承畴找王征南的麻烦,没有告诉他真相。

    此时的洪承畴,也不关心这个,正好趁此机会,让曹继武重新编练一支新军。

    然而曹继武没有立即回答洪承畴。王辅臣和孙思克很是奇怪,要催促曹继武,却被洪承畴伸手制止了。

    曹继武目光远大,从他落寞的眼神中,洪承畴已经确认他心中所想。他没有逼迫曹继武,慢条斯理地讲起松山之战的情况。

    松山之战,是明清之间关键一战。

    当时孔有德等人,已经投降。清军的火器,已经远超明军。明军人数虽多,但兵员素质,和清军差上一大截。而且粮草、器械和军饷,缺额极为严重。

    综合多方因素,松山之战的失败,是注定的。

    当年的辽东督师洪承畴,坚决不打。但崇祯非但不同意,他还要毕其功于一役,力求松山一次大战,解决辽东问题。于是他派来了监军太监。

    意思很明显,你洪承畴胆敢抗命,就地处决,换将继续打。决定权在崇祯手里,监军太监在此,防着洪承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有没有洪承畴,松山之战还是要发生。

    洪承畴尽了最大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松山之战时期,是大明时代,洪承畴最憋屈最窝囊的一段时间,他成了俘虏,毁了名节。至今提起当年,洪承畴仍然无限伤感。

    曹继武仍然一言不发,洪承畴于是又讲起了孙传庭。

    明国末年,风雨飘摇之际,孙传庭和洪承畴二人,可谓是双星闪耀。崇祯如果脑子不是进水,能够用好任何一个,也不至于落个亡国之君的下场。

    孙传庭出身书香门第,不愁吃喝,正牌的根正苗红。

    洪承畴则是穷屌丝出身,当年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几乎绞尽了脑汁。

    所以出身不同,家境不同,孙传庭义无反顾地性刚秉直,洪承畴则懂得适时低头。

    因为孙传庭的性格,他的仕途,远不如洪承畴顺畅。最终实在是没有办法,崇祯还是启用了孙传庭,同样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在兵力、粮草皆不齐备的情况下,和当年的松山之战,是一个套路。孙传庭最终的下场,是尸骨无处可寻。

    洪承畴讲了自己和孙传庭,他没有直说崇祯无能。但崇祯是个什么货色,天下人都知道。洪承畴平铺直叙,根本没有丝毫的刻意修饰引导。但目光长远的曹继武,很容易想到了朱由榔。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相比崇祯来说,朱由榔更加的不堪。

    南明如今的杠把子——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号称长腿天子。就这么一号人物,即便是把天下所有的能人全给他,他也成不了大器。

    朱元璋的子孙,到如今都是这副德性。南京城外,钟山之下,不知朱元璋会不会从墓穴里蹦出来。

    反观清国的杠把子顺治,对洪承畴是绝对信任。即便庄妃和洪承畴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按照蒙古人和女真人原始的自由观念,顺治也从来没有像汉人那么老套。单从这一点来看,顺治远比崇祯和朱由榔靠谱的多。

    明清之间的对决,实则是人才之间的对决。哪方能将人才的能力发挥出来,哪方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对于人才的使用来看,杠把子顺治,远远要比杠把子朱由榔高明。

    所谓的仁义道德和情怀,到了朱由榔手里,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明国的最终灭亡,或许只是时间问题。所有的挣扎,可能全是白费功夫。

    曹继武竟然还没说话,洪承畴叹了口气:“八旗主力,三个月之后,就要全部调往西南前线。”

    近阶段八旗军在江南,虽然作恶多端,但鲜有人起身反抗。如果江南人真有囊气,早就将八旗军赶出去了。

    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三尊巷的拼命狂逃,乃是一种普遍现象。明国愚弄教导出来的民众,根本没有反抗意识,再多的疾呼,也是徒劳。

    好好的江南钱粮重地,当初竭力不让魏忠贤搜刮,如今人家清国,还会给你客气吗?

    尽管满天下全是汉奸,但撇去情怀来说,人家清国根本不缺能人。刺头八旗军只要一走,清国再派个能人来主政江南,仁义道德一忽悠,小恩小惠一施展,软弱的民众一定老老实实,甚至是感激涕零。江南局势,也会很快稳定下来。钱粮照样会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所以校场比武这事,只是个小插曲,对最终局势的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这是打脸八旗军最好的机会,如果不抓,以后可能就没有了。

    洪承畴刚才透漏八旗军的动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曹继武终于妥协了,向洪承畴顿首:“一定不辱使命!”

    喜怒不形于色的洪承畴,脸上露出了极为罕见的灿烂微笑。

    曹继武有才有魄力,更重要的是理性。理性的人做事,往往能顶得住世俗巨大的压力,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干出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怒海争锋和配阴婚,这种颠覆人世观念的妄为,洪承畴自己不敢想象,更不敢去干。洪承畴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曹继武敢干,所以他开始打心眼里佩服曹继武。

    中套路很深的志士,全被洪承畴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哪怕是曾经的好友、乡亲和恩人。因为最初的情怀过去之后,不可理喻的固执,让洪承畴根本看不起他们。

    干事的人,全凭实力说话。没有实力瞎固执,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

    眼前的曹继武,显然不是那类人物。他也懂得适时低头。

    杏儿没有看错人!

    洪承畴很是满意,拍了拍曹继武的肩膀:“既然能带着一帮乌合之众,拉了几条破船,深入远海打败柳生。想必这陆战之法,你更在行。”

    紧接着洪承畴掏出一块腰牌,塞到曹继武手里:“我只要你在校场长脸,至于怎样带兵训练,那就是你的事了。两个月时间实在太短,要练出一支精兵,的确是不敢想象。但你是曹继武,我对你有信心!”

    曹继武揣了腰牌,郑重回道:“大人放心,曹继武愿以脑袋担保,定让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知道我们的厉害。”

    洪承畴点点头:“十万两白银,够吗?”

    三百人十万两白银,每人平均三百多两银子。一个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也就十两左右。三百两银子,差不多是三十年的收入。对普通人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

    经略使果然出手阔绰!

    然而曹继武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洪承畴等人,震惊不已。

    王辅臣叫嚷:“大同一镇,三万将士,一年的军饷,才三十万两白银。区区三百人,十万两还不够?”

    曹继武缓缓回道:“八旗骑兵号称天下无敌,神一般的存在,所到之处,各路英豪纷纷望风而逃。人要打败神,谈何容易?我的兵源,是那些毫无经验的流民,这些人刁钻奸滑,要把他们练成精兵,又是谈何容易?”

    “而且只有两个月的训练时间,所以只能打造出一支步兵营。而在野战当中,步兵对阵骑兵,本就存在无法弥补的先天弱势。要想打败骑兵,步兵本身,不但要有强悍的体力和精绝的阵法,更重要是,要装备精良的兵器。”

    曹继武将自己的乌龙枪接好,递给王辅臣:“王大哥,这支乌龙枪怎么样?”

    王辅臣接在手里试了试,大赞好枪。

    孙思克也试了试,赞不绝口:“可拆可合,合则一丈,长枪无敌。拆则三段,各有所用。不但携带方便,而且远则铳,近则枪棍齐施,实乃是一支精巧绝伦的神兵利器!”

    曹继武微微一笑:“可以试试枪刃如何?”

    王辅臣闻言,立即拔出自己的腰刀,朝枪刃奋力劈去。

    只听“当”一声,腰刀竟然断为两截,众人大为吃惊。

    半晌,众人才回过神来,王辅臣和孙思克细细查看枪刃,竟然没有一点豁口,惊得说不出话来。

    曹继武问道:“王大哥,你这把刀值多少钱?”

    “少说也得一百两银子吧。”

    曹继武点点头,对洪承畴道:“精锐步兵营的武器,不能比王大哥的腰刀差,否则对付骑兵的巨大冲击,就成了烧火棍,没有一点作用。”

    孙思克吃了一惊:“一把刀就要一百两银子,再加上工钱,三百精兵,十万两白银,只能勉强给每人配三把刀!”

    想干大事,资本是必不可少的。洪承畴捋须沉思了一下,对曹继武道:“我给你五万两黄金。”

    “够了。”

    五万两黄金,大约四十万两白银,所以曹继武回答的简短肯定。

    洪承畴点点头,提笔写了条子,盖上经略使大印,递给孙思克:“曹继武所需的一切,接下来由你负责。”

    孙思克应诺,接了条子,转身去支取黄金。

    洪承畴安排曹继武道:“江南重文轻武,过几天秋闱,以你的武艺,把会元拿到手,估计也不太难。”

    接下来练兵,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曹继武目前还是白身,受尽博格等人的排挤,洪承畴无法给他官职,所以秋闱势在必行。

    中了武举,有了军官身份,练兵就是名正言顺之事。将来八旗军如果恼羞成怒,也抓不到把柄。洪承畴虑事,相当的周全。

    见曹继武点头了,洪承畴很满意,拍了拍他的肩膀,叹息道:“说实话,你深谙海战,佟国器那里更需要你。一则因为你的战功,被博格私吞了,他辩挣不力,有愧于你。二则认为在我这里,你的才华施展空间更大,所以他才肯放你过来,你不要埋怨他!”

    “我知道,其实他待我很好!”

    乌龟岛海战,二金皆有重赏。因为曹继武的汉人身份,所以博格才明目张胆地私吞军功,朝廷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佟国器很是无奈。曹继武从来没有埋怨任何人的意思。

    曹继武如此宽心,郎廷佐赞道:“像老弟这样的英才,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的!”

    “郎大人过奖了!”

    这‘郎大人’听起来极为别扭,王辅臣忍不住笑出声来。

    王辅臣乃是御前侍卫,顺治亲自派他来辅佐洪承畴。可是目前,洪承畴还找不到合适的位置给他,于是安排道:“你若在此无事,顺便帮帮孙思克,料理些事务。”

    王辅臣应诺。

    曹继武收了乌龙枪,待向洪承畴告退,他却忽然转身进了内室。

    约一盏茶的功夫,洪承畴将龙甲拿了出来,递给曹继武:“听说你的那套,送给了王辅臣。我基本不上阵,这套本来也是你的,你拿去吧!”

    清国能人众多,作为主帅,洪承畴自然不用再上前线搏杀。所以龙甲再好,在他这里,也没多大用处。

    然而这只是洪承畴的表面说辞而已。龙甲乃是稀世珍宝,千金难求,怎能轻易送人?

    肯把珍贵的龙甲拿出来,说明洪承畴承认了曹继武和红杏的身份,这是作为心意,送给曹继武的礼物。

    曹继武接了龙甲,自然连连道谢。

    洪承畴盯着曹继武,目光柔和,语音充满慈祥:“外面住的不方便,你就回来,住杏儿的房间吧!”

    曹继武顿时愣住了。

    王辅臣在背后捅了一下,曹继武下意识地道谢。

    心高气傲的洪承畴,亲口认可了曹继武。

    杏儿如果能够看到这一幕,一定非常的高兴!

    想起红杏,曹继武滴下两行热泪,洪承畴的泪水,也在眼中打转,二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