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光忽起明月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皇帝宠臣为了个人的野心蠢蠢欲动的时候,在长安城内另外的地方,也有几番不同的场景在分别发生。

    坐落于长安市中心地带的季氏明月楼,繁华程度更胜往昔。随着这几年大汉商业流通的发展,许多漂洋过海而来的东夷人、越人以及从西域身披大漠黄沙的胡商,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长安的市井间。因此,每天熙熙攘攘在明月楼宴客的,除了寻常的长安子弟之外,便显得四海八方鱼龙混杂。

    明月楼季家的名声,自季氏双雄以忠勇守信而传扬以来,至今威望不坠,尤其是最近几年,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可以说是蛮声海内外,卓著江湖道。

    季家的财富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季氏后人开枝散叶子孙繁盛,已经隐然呈现出百年世家大族的峥嵘气象。

    时至今日,当年急流勇退选择退出朝堂政局只安心做一个太平盛世富家翁的季心,可谓是功德圆满。这位少年时以任侠使气而闻名天下的季家老祖宗,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季家在自己的手里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世间无论任何家族,只有具有了深厚的底蕴,才能够气象万千傲然于世家之林,卓尔不凡,不必向任何权贵折腰。季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季心对掌舵的季英很放心,红尘之事已经很少过问,一切放手,只静修磨练心境,渴望寻求这世间大道。

    季心年轻的时候,其实也非常迷恋一些神仙志怪传说。也许,这世间许多聪明卓绝的才智之士都有这样的毛病,以为人道之上必然还有天道!虚无缥缈的玄妙之事,总是吸引着他们的目光,即便是为此倾尽一生的探求,也是执念不变。

    执着于此道者,既有高高在上的君王、身居显赫地位的将相,更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其目的虽然不同,但为此痴迷寻求的力量却是一样。

    不过在寻求多年未果之后,因为一个少年的出现,打破了季心苦苦执著多年的迷惑,也给他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名叫元召的少年与饱经世事的季心当时年龄相差将近五十岁,两个人相交往的时间也并不长,然而在清茶淡盏之中,当季心听元召平静的为他解答一些关于这世间一些微妙之事的时候,他心中的震撼无与伦比。

    难道这少年口中所说的那些匪夷所思之事,才是这世间千年以来神仙志怪的正确答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曾经包括帝王们都去苦苦寻求的某些东西岂不尽是荒谬?!

    只不过这样的疑问,那个当初的少年并没有立即给他肯定的回答,他只说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用最详实的证据来纠正世人认识中的偏颇。至于这个将来到底有多久?卓越不凡的少年没有给出期限,只说是看情况需要。

    对于这些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开玩笑的话,季心却是无比的重视。他那双饱经沧桑却无比犀利的眼睛,比任何人都能够看清楚元召那人畜无害的笑容后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浩瀚和盛大!为此,他无比期待自己能够看到那一天,有生之年,寻求到“终极天道”的真相,如此,也就死而无憾了。

    这个目标当然还很遥远,起码在季心想来应该是如此。不过他并不遗憾,即便是自己没有机会知闻这些世间奥秘,但还有子孙辈呢。家中最杰出的孙儿辈季迦,便是在这样的心理下,被季心亲自出面请求元召答应,随侍在长乐塬上,执弟子礼。

    季迦亦正是少年,与李陵、陆浚他们年纪相仿,彼此脾性一拍即合,很快就打成一片,成了铁哥们。

    元召这几年忙于各项朝廷事务,又时常出征在外,对于在自己门下的这几个弟子,并没有很多的时间能够悉心教导。因此,负责管理他们的任务,有一大半倒是落在了崔弘的头上。

    作为最先与霍去病一起拜在元召门下的崔弘,这些年来其实非常低调。这固然是因为他善于隐忍温厚的性格,而其中另一个并不为人所知的原因,却是来自很早之前元召对他的郑重托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乐塬这块封地,就是元召的根本所在。这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熟知元召内心广阔想法的人都知道,长乐塬上许多经过他指导已经开始在国家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以及一些只是简单的想法或者是实验还并不为世人所知的东西,在他未来的恢宏规划中,到底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重要原因,有一些人甘愿放弃自身的前途用余生心甘情愿的为他守护着这片根本之地。比如那位胸怀凌云之志的青袍老书生,那位放弃诸侯国相和世间学宗地位的儒学大师,还有那些历尽大半生腥风血雨而最后退隐在长乐塬普通房舍中的前长乐宫守卫们……。

    这样的恩情,也许已经超越了世间的普通情义,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的。元召也从来没有一次对他们表达过什么。只不过,每个闲暇的春日或者秋云午后,偶然相遇或者特别邀请,一盏清茶,一壶春酿,片刻时光,如是而已。

    除此之外,元召当然也有自己的暗中布置。而除了赵远所领导的一支暗中力量之外,最先得到元召亲传的崔弘,便是受命坐镇长乐塬保障安全的人。

    与已经威震西域、名传天下的霍去病相比,崔弘的名字或许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然而他却有可能是这世间隐然最顶尖的高手之一。

    当初那个身负匈奴人血仇的少年,早已经蜕变成宗师风范。重剑“无阙”的锋芒很少在世人眼中闪现光华,不过它每一次的出鞘,带来的都必定是惊天风雨,波澜横江!

    明月楼中江湖客,自然也是些普通人居多。孤陋寡闻这个词与他们无缘,道听途说的事却是随口就来。

    半夏炎热,正是午间时候,经过大力扩建后的明月楼即便是在主楼左右又分别建起了两座相同规模的三层建筑,但依然是客满为患,一座难求。

    除了三楼的重要房间有些安静之外,三座酒楼的一二层之间都是连通的,各种模样不同身份的酒客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呼朋引伴大声谈论,从朝廷军国大事到江湖救急传说,内容五花八门万象包罗,如果走上一圈都记下来的话,简直就是世间百态人生冷暖。

    酒肆茶楼客栈妓院这些地方,从来都是消息的来源和传播地。从古至今,无一例外。所以有些皇帝为了详细地了解民情舆论,会特别秘密地派遣心腹之人乔装改扮深入这些地方,打探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以免被身边臣子们所误导和蒙蔽,却是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当然,当今天子有没有这样的习惯,现在还无人所知。在大汉朝的这个时代,即便是大厅广众之下也可以无所顾忌的谈论。“莫谈国事”这样的提醒词,也从来不会出现在酒楼的墙壁上。

    一个开放而包容的伟大王朝,这种允许任何人自由谈论国事、抨击时政的氛围,并不需要刻意的去养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勇敢,勤劳,善良……几千年以来,尤其是经过春秋战国那个轰轰烈烈大时代的熏陶,“士”气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每个人的心底。

    自大秦王朝以来,虽然经过数次的禁锢与刻意的约束,一些当政者试图对这种“士气”加以影响,引导他们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但那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而现在,随着大汉朝的日益强盛,身为国家子民心里的澎湃自豪无法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再想要用外力的手段去试图压制一些自由谈论的风气,就更办不到了。

    大国气度,理应如是!没有人认为未央宫中的皇帝会听不到民间的声音,无处不在的西凤卫难道都是聋子瞎子吗?而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任何迹象表露出风阙龙楼高处的雷声,这本身已经表明了天子的态度。

    如果细听下来,除了一些江湖风雨之外,谈论最多的自然还是诸王来长安觐见这件事。各种扬眉吐气发自心底的自豪,从每个人的脸上洋溢出来,这绝不是假装的,而是身为王朝子民的共同荣誉感。

    这样的气氛渲染中,当然就应该酒到杯干,喝的酣畅。酒楼的跑堂来回奔忙不休,搬酒上菜,忙的不亦悦乎。

    有一些细微的争吵,从主楼的二层传出时,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只不过随后争执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大起来,然后是杯盘落地酒坛破碎,有人大声的怒斥和喝骂,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的两方人冲突开始升级……然后,刀光闪过,有人的血滴落在明月楼上。

    长安明月楼,似乎注定是疾风大浪开始的地方。在此时此刻,还没有人能够预先意识到,这场寻常冲突引起的,到底会是怎样的波澜滔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