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167章 期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167章 期待

    说今晚的观众,都是为秦放歌而来的,一点也不过分。最起码,是因为他,才有这样的盛况。除了纯粹的歌剧迷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别样的任务。

    曾志平和邹弘两人就是最典型的,像他们一样的数不胜数。大使和夫人,总统市长都不例外,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把事情给办妥了,岂不是一举多得。

    秦放歌自己的话,自然是不用去操心那么多的,也没那多余的精力,一门心思在歌剧演出上,和导演其他歌剧演员以及乐团做再多的沟通都是有必要的。

    想要做到完美,秦放歌自己都不奢望,只能是争取无限趋于完美。这不是他在海外的首秀,可依旧不会降低对艺术的标准,职业道德和操守还是挺高的。

    他在后台的时候,倒也没有观众前来打扰,负责整部歌剧的导演伯蒂奇以及一帮幕后工作人员,对即将到来的捷克总统什么的,也都不感冒,他们更在意的是,把晚上的歌剧演出安排好。总统市长什么的,在歌剧也算常客了,实在稀罕不起来。

    福尔曼之后院长就很热衷与此,带着一票经理之类的歌剧院管理层,展开各种社交工作,这也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好机会。不管是混眼熟,还是寻求赞助,都有不少的工作要做。

    管弦乐团指挥孟德尔也更乐意在后面和秦放歌周秀英她们沟通,他们还是更热衷艺术。秦放歌这家伙是个天才,和他合作了这几天,一起排练一起彩排,也让大家越发认清楚这个事实。

    除了歌剧演员的属性外,他作曲家的属性,更让人叹为观止。

    改编的咏叹调,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和别的男高音歌唱家降调演出不同,他是要升调到高音c去,这无疑也是孟德尔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无疑也会给今晚的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

    至于他们管弦乐团需要做出的小小变动,对他们这些专业的乐团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和他改编一样轻松愉快。

    乐团上下也都乐意和他合作,尤其他展现出实力后,排练的时候,他那一连串的高音,也彻底征服了他们,从生理到心理都是!

    他们还从捷克爱乐乐团那边得到了消息,秦放歌的小提琴水平同样让人叹为观止。但他却保持了克制,没在歌剧院管弦乐团这边展现出来,以至于孟德尔都戏称他是不想打击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们。

    到七点的时候,歌剧厅里的观众就渐渐多了起来,过了安检之后不去酒吧餐厅咖啡厅等地方的观众,基本就直奔各自的位置而去这类观众以歌剧迷为主,单纯就是想听听看,秦放歌这个世界第一男高音,也被誉为高音之王的音乐天才,是否名副其实。

    他们基本也都做足了功课,不管是对今晚要演出的歌剧《波西米亚人》,还是对秦放歌本人。好有昨晚来听过卡贝兹主演的《波西米亚人》,今天继续来,亲身感受一下天才和凡人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很快,楼上的包厢里,出现了一众前呼后拥的政要身影,眼尖的观众完全可以辨认得出来,其中有捷克总统米纳什,第一夫人伊万娜,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参议院主席什捷赫、众议院主席哈马切克、布拉格市长施莱赫托娃等等。不过他们和其他观众也没太大着装上的差别,男人西装革履,女士基本都是穿的晚礼服,带上灿灿发光的珠宝首饰,胆大一些的,还漏出胸前的阵阵春光来。

    还有人在恶意的猜想,这些人是不是翘班出来的,这样是事情也屡见不鲜。而且,西方民众对总统总理之类的高官,敬畏程度并不高,起立鼓是不会有的。

    此外,包厢里还有几张东方面孔,想来应该是和秦放歌一样,都是中国人来着。其他位置上的东方面孔也挺多的,现在中国人融入布拉格比较多,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

    有人曾笑话说,很多去歌剧院的,都不是听歌剧,而是去让人看的,讲的就是楼上包厢这些人。他们也很享受这样被人瞩目的感觉,当总统市长这些人,也完全能hold住场面。

    还有布拉格商界时尚界娱乐界的大佬明星也是一抓一大把,这些人就更不怕被关注,这会也纷纷展开交际活动,把这里当成是社交盛宴。如果楼上有人对这菜市场一样的环境不满,觉得让高雅的艺术丢脸,扔几块砖头砸下来的话,估计随便都能砸死几个身价过七八位数的。

    这样大的阵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群英荟萃。

    还没到七点半,整个歌剧院两千零五十八个位置就座无虚席,连站票区都站满了观众,这些基本都是捷克国家歌剧院的忠实观众,要不然,连站票都买不到。现在站票都挺抢手的,因为价格真的不贵,这次秦放歌的演出,也就折合人民币一百块不到的样子。外国人也不是都那么有钱,不少人就专门排队买站票的。

    及至演出快开始的时候,歌剧厅里才变得安静下来,管弦乐队的乐手们早早入席乐池就坐,并调试好了各自的乐器,准备演出。

    有经验的观众都知道,指挥到的时候,基本就是演出开始的时候。

    曾志平和邹弘也敏锐的注意到了这点,他们来听歌剧前就恶补过相关知识,包括着装鼓掌等等,就是不想丢脸。

    他们也看到了席晚晴和她的女朋友们,她们也在楼上包厢,抬头就可以望到,这几个如花似玉的女人一个个都还打扮得漂漂亮亮,珠光宝气的,非常能吸引人的目光。就颜值而言,在东方人眼里,绝对是最顶级的,老外的奇葩审美就算了!

    当捷克国家歌剧院乐团孟德尔从后台走出来,来到乐团指挥台的时候,全场就只有掌声的存在,连楼上包厢的客人,都停止了交谈,充分说明了观众们的满心期待。

    孟德尔倒也没太多的动作或言语,跟观众点头打了招呼之后,就开始指挥管弦乐团,准备演奏序曲。

    歌剧序曲,也就是歌剧正式演出前的音乐。最初的时候,是作曲家为吸引观众注意力,提醒大家,马上就要演出了,都收收心,停止交谈。序曲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要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也要对即将演出的歌剧,做到铺垫以及提示观众的作用。当然,没有意义其实也是可以的,可但凡有理想有追求的作曲家,都不会处理得这样草率。

    越是经典的歌剧,序曲也就越精彩,甚至光是序曲,就足以拿出来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的。

    瓦茨拉夫和秦放歌一样,都是旋律暴发户,在这部歌剧的序曲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的序曲主题,旋律优美,音乐性更是出色,把观众情绪带入进来之后,也为后面的歌剧,做出了成功的铺垫。而且其中独特的捷克民族风格,也特别深入人心,波西米亚风格就像歌剧名字《波西米亚人》。

    优美的序曲之后,歌剧的大幕正式拉开。

    秦放歌和几个歌剧演员,也前后出场,故事的场景就设定在这座文艺之城布拉格,也特别让观众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主角的身份是艺术家,穷困潦倒,但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心,对爱情的追求,还有最重要的,对艺术的孜孜追求。

    原本这部《波西米亚人》,完全可以当成是男高音歌唱家的试金石。

    试金石指的是准入门槛,基本有两层意思:1、及格线,也就是必须有高音c;2、难度要适中,太难就不叫试金石了!

    男中音与男高音的临界点在于a4,而大多数的男高音咏叹调要求至少达到b4,所以理论上来说,能够唱到b4就可以视为及格。

    而原本《波西米亚人》歌剧中,就有一段咏叹调,“在这寂静的夜晚”,里面有一个c5(也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highc),作为试金石完全没有问题,这就是第一层意思。

    而比这首咏叹调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男高音咏叹调,非有,而且数量还不少。

    最著名的,莫过于秦放歌先前挑战成功的《良辰美景》,一分钟内包含九个连续的highc,难度世界最高级。

    除此外,要求变态的歌剧作品也不少,要求男高音频繁地唱到highc及以上,甚至还有要求唱到highd的咏叹。相比之下,《在这寂静是夜晚》难度适中的,作为试金石刚刚好,这是第二层意思。

    当然,今天观众们聚集在这里,听秦放歌演出这部歌剧,也是有些莫可奈何的原因。歌剧的排练时间比较长,场景布置,美术灯光设计等等也都相当耗费时间,都需要提前布置好。

    观众们倒是都想听秦放歌演出《阿隆索》,尤其其中的《良辰美景》,光是用想的,就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这部歌剧也算不错啦,最起码,比在罗马歌剧院演出的《麦克白》更值得期待,其中有男高音c,要返场能有《良辰美景》,就最完美不过了。

    当然,对这些资深的歌剧迷而言,除了高音c以外,歌剧演唱家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样十分重要。对歌剧中不同时段不同情感的把握和表现,音色,音质,和其他歌剧演员的互动表演,和管弦乐团的配合,歌声的感染力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决定一名歌唱家是否受观众喜爱的地方。

    此外,在场的专业乐评人也不少,很多还是抱着打脸的心态来的。

    媒体记者也不少,上次采访秦放歌帮他说好坏,在国内的央视上,狠狠夸了他一番的陈冬今天也有到场,他今天也会把这边的消息,即时传回国内去。

    不过想要挑刺的人今天注定要失望了,秦放歌的表简直无可挑剔,他对捷克这独特的波西米亚风格,都有着特别深刻的研究,饰演的捷克艺术家贝洛拉维克非常形象,艺术家的气质和才华,在他身上就得到了特别的体现。听他的歌声,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部歌剧是用德语演出的,这个对绝大部分观众并不构成障碍,也都有英语字幕提示的。

    虽然德语演出歌剧,还是比不上意大利语,但瓦茨拉夫在作曲处理上,做得相当出彩。

    秦放歌自己也是位作曲家,拿捏这样的歌剧演出表现,并没什么难度,按部就班完全没问题。

    其他歌剧演员和管弦乐团的配合,也都可圈可点,对很多观众而言,这其实就完全值回票价了!秦放歌在歌剧第一幕的表现,非但不逊色其他男高音歌唱家,更是完全超越了他们的最佳表现。

    最惨的就是昨晚刚演出同一部歌剧的卡贝兹,被观众们无情的拿来做对比。

    卡贝兹已经算是特别有实力的男高音歌唱家了,但他对歌剧中,自己角色中每一句的理解和处理,都没秦放歌推敲得那么多。以至于,唱出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卡贝兹不是捷克人一样。

    在声乐技术的处理上,声区的转换,声音的人圆润程度,就可以看出同为男高音之间的水平差距。

    到后面宣叙调的高音时就不必说了,一定是一般听众关注的关键所在了。转成咏叹调后,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音符,都在挑战演唱者的能力极限。对自身气息的完美控制,强弱的转化,节奏的把握,情感的投入,似断非断,这些东西,有了对比,也就越发明显。

    在这里,卡贝兹的气息似乎不够,秦放歌却是能够完美的收放自如。

    而更多全神贯注,心思也特别细腻敏感的观众,也发现了其中的异常,今天的管弦乐团,在这段咏叹调的地方,升调了不少,而且演奏的音乐,似乎是经过了改编,马上就要到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真是值让人万分期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