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过年祭祀太多
过年了。
越绣宁虽然只做了不到半年的皇后娘娘,可是宫里的祭祀已经将她惹得有些烦了,基本上每个月都有祭祀的事情,只分大小祭祀活动。
从年三十的祭祖开始,过年这几天几乎每天都有祭祀,比平常确实也多了些。再加上每天进宫拜年的,越绣宁真的是一点没感觉出来后宫有什么寂寞日子需要熬得,她忙得简直都有些烦躁起来了。
当然,她自己也知道,怀孕了之后心情有些变化,这也是正常的。
林炤天天和她在一起,自然也感觉出来了,过了初十,就跟她提议,去梅山上玩几天,梅山上种了很多的腊梅花,现在正是开的好时候。
越绣宁就喜欢出去玩儿,听了当然很高兴,点头赞同。
林炤就忙叫人收拾准备,明天一早出发,梅山上住的地方也收拾好。另外,找福公公和德公公过来,叫他们这几天就准备上元节挂花灯的事情。
“先不要跟皇后说。”林炤想给越绣宁一个惊喜:“等我们明天走了之后开始准备,上元节那天会回来,坤宁宫一路上先不要挂上灯,等皇后回到坤宁宫之后再挂。”
想的很仔细。
两位公公忙答应着:“是。”
等皇上摆手表示没事了,叫他们出去准备,两位公公出来了,福公公想了一会儿,才笑着跟德公公道:“看圣上的恩宠……皇后娘娘圣眷正隆啊。”
德公公也想了想,笑着道:“皇上和皇后是少年贫贱夫妻,也许……就和别的人不一样呢,此事还是谨慎。”
福公公听懂了,点头:“知道了。”
他们两人是皇上身边服侍的人,走他们路子的人也不少。越绣宁其实也想到了,有喜了之后,充盈后宫的话题再次的被提起。
只是因为皇上训斥宗人府宗正,责打太皇太后娘家安国公府表小姐梁语纤的事情过去没多长时间,所以现在大家都有点不敢光明正大的施家压力了。
现在大家变成了私下里行动。
那些府宅里头有年岁合适的,或者才貌出众的姑娘的,到底不死心呢。何况,历朝历代只有一个皇后的皇帝,真的是太少太少了,没有哪个皇帝能真的是一夫一妻,别的女人碰都不碰的。
所以,所有人都觉着,皇上纳妃进宫是早晚的事情。
大家有抱着占先的心思的,也有些是府里的姑娘年岁差不多了,在拖下去就可能过年岁了,所以着急的确实有。
皇后有喜了,皇上谁伺候?当然需要女人啊。
年前这段时间,偷偷找福公公和德公公打听消息的人很多。便是德公公也有心看看皇上的意思,毕竟他们是服侍皇上的人,自然为皇上考虑。
不过目前来看,似乎皇上还是没这个心思。
两位公公在后宫多年,尤其是先皇身边服侍多年,先皇阴晴不定且疑心病很重,他们能平平安安的,靠的不就是谨慎两个字?
两个人不在多说,各自叫人过来吩咐准备。
也是巧。
商量好了转天去看梅花的,结果这天晚上就下了一场大雪。
雪下得有点早,出门就不太方便了。林炤让仪仗就不要跟着了,依然是和平常夫妻出门一样,一辆普通的马车,该跟着的人跟着就行了。
不打仪仗就简单了很多。
越绣宁起来看见下雪了,很是惊喜,心情一下子便好了起来。穿了一条金色软云罗福瑞成祥袄裙,上面罩一件雪狐镶边雾紫色短袄,外面披上火狐领芙蓉白斗篷,脸蛋被红色的领子映衬的白皙晶莹。
惹得林炤搂着她亲了半天。
出门坐车,果然就简简单单的一路出城,来到了梅山这边。
梅山上的宅子就和普通的人家宅子一样,夫妻住着倒是很合适,只那些宫女嬷嬷们,还有外间的太监、侍卫们就没地方住了。
便只留下少数的几个人,其余的都去山下住下。
这样一安顿,有种回到从前的感觉,夫妻俩早上醒来收拾洗漱,吃了造反就去后山转悠,雪下得很大,但道路已经清理出来了,这边因为皇上和皇后喜欢,所以上山的路上还修了,铺的大青石条,因此并不滑。
腊梅开了满山,树枝上面挂着沉甸甸的白雪,白雪中间却有点点黄色的腊梅开放,幽香扑鼻,此情此景,不但是让人心情舒畅,甚至还要诗兴大发。
“就年前一个月零几天的时间,就有一千八百多两银子呢,你说是不是很划得来?我想的主意是不是很好呢?”
只可惜,让越绣宁背几首别人的诗倒是可以,让自己写一首,那是实在难为她了。何况她又是个很实在的人,所以美景当前,她居然在跟林炤说铜臭的事情。
林炤脸上带着笑容一直听她说完了,笑着道:“是不错,虽然不多,不过添补一下后宫的用度倒是可以。”看着她笑着问:“一千八百多两,这是把所有的银子都送回来了?难道不花钱吗?寺庙里头点个香,点个蜡烛什么的,总不能不买?”
越绣宁愣了愣,半天才道:“对呀,我倒是真没想到这一点。”说着敲了敲自己的头:“最近怎么变笨了?”
林炤心疼的忙抓住了她的手。
越绣宁道:“估计时间太短了,那些才去的太监们自己也没想到,也可能是想一开始好好表现,所以没提,我也忘了。不过虽然前身是寺庙庵堂,但里面佛像我已经叫收起来了,只当成是看景的地方,花费的话,只看他们那边用得着的一些东西。”
“佛像收起来做什么?正经当个上香的地方多好?女眷们都可以去。”林炤道。
越绣宁想想,也是啊,既然是皇家寺庙的名声,就用这样的名声,人家爱去上香就上香,爱去看景就看景,不拘一格。
于是点头:“你说得对,回去了叫人还是将佛像拿出来,以前是怎么样的,以后还怎么样,一点都不变。这样倒也省了修葺的钱了,还能安顿一些多余的人手,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