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张老师手下的研究生:“你们老郭的SCI倒是年年都有,可他给你们发多少工资啊。”
停了停,又说:“而且老张的影响因子还是比老郭高,老郭的上一个配方是不是卖给老张了?”
对面:“不是,你们到底是来吹老张的,还是自己做成果的?”
两边对视,战意萌生。
实验室里战战兢兢的学弟学妹:“……”
……
……
时间前推。大三上学期,工厂正式结束与盛源乐园项目的订单、交付成果。
同时,张老师那边又有新品。发论文前,张老师问钟奕,是否将专利放在工厂那边。
钟奕看了配方,在脑海中搜寻片刻,委婉道:“可能不太合适。”
张老师眯眼看他。
钟奕笑了下,说:“老师,你在这一行做的久了,认识的人也多。现在咱们是打算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呢,如果有你有朋友以后打算出售配方,也可以来谈。价格从优。”
张老师沉默片刻,若有所思:“你是不看好我这个方子的前景?”他还记得钟奕先前对183号玻璃做的一堆市场分析。现在来看,其中很多预言都已经应验。
一定程度上,张老师相信钟奕的眼光。
而听了他的话,钟奕否认,道:“不是不看好,只是我在盛源干了两年,看方子也都是从房地产甲方的角度。还有,之前累积的人脉,也是这个方面……既然走了建材这条路子,就要做大、做精。一心两用,恐怕两边都做不好。老师你这个新方子,显然更适合其他行业。”
是很冠冕堂皇的拒绝。
张老师倒是不生气。起先还有些不服,可静下心想想,自己的成果,能有多大价值,他心里明白。但钟奕的话,也很在理。
作为半个生意人,张老师理解钟奕此刻的“保守”。
同时,他没必要吊死在钟奕一棵树上。认识钟奕前,他的成果,不也被各个企业看好、竞价购买吗。如今呢,不过是要重新拾起之前的路子。
反倒是183号玻璃,能卖到现在这样火爆,完全超出了张老师、乃至许多业内人士预料。先前与一伙儿朋友吃饭,其中许多工厂老板对先前方子刚出来时自己的犹豫后悔不迭。
钱包鼓了,看事情也宽厚起来。张老师玩笑道:“我还一直没问。之前把那个隔热玻璃卖三十万,你后悔吗?”看现在的情况,那家买了钟奕配方的企业显然赚翻。
钟奕跟着笑了。对于张老师,他不像在池珺面前那样讲许多心声,只说:“时也,命也。”
张老师:“也对。没有那笔钱,你也吃不下183。”
……
……
对张老师来说,这场谈话,原本只是一个插曲。
后来有朋友做出成果,他起先,也只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牵线搭桥。
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乍看上去,钟奕实在谨慎,甚至谨慎过头了。几年时间,他陆陆续续,介绍过二十余人。可最后签下的,也不过三个专利。有人背后对张老师说:“你之前还讲,这小子冒进。半只脚踏进行业里,就敢直接赌你那个183。现在呢,是把劲头用光了,还是怎么?”
张老师也摸不清钟奕的挑选标准,与对方谈,钟奕倒是能列出五六七八条理由。听起来有理有据,仔细想想——仍然有理有据。问题是,同样的产品优点、竞品分析,在那些被钟奕拒绝的配方上,张老师也能列出七七八八。
最后,只能看市场宣布答案:三个方子,反响皆好到出奇。
钟奕身家愈发丰厚。作为最初的投资人,张老师亦赚得盆满钵满,渐渐不去想很多,总归动脑的事都有钟奕拍板。他见人先笑,抢先体验了一把养老生活。
张曦在家里吐槽:“我看啊,爸是恨不得认钟奕做儿子了。”
张老师摇头,有点遗憾:“那也得他愿意才行。”
张曦惊了。
这还真考虑过?
张老师瞥女儿一眼,“想哪去了?你啊你,这都几年了,没见你带个男朋友回来。”
张曦松口气。
还好还好,老爸大概只是借题发挥,重点还在于吐槽自己。
她说:“男朋友哪有赚钱重要。”
张老师“啧”了声,不置可否。
张曦问:“对了,你有没有问过钟奕,毕业以后,他有什么打算?”这时候,正是张曦的毕业季。
张老师皱眉:“他之前好像说过一次,想回海城……海城有什么好?哦,倒是有个化工新型产业园,可我研究过政策,比不上咱们这儿。”几年下来,积攒的销路都在京市。如果真回海城,钟奕说不上重新开始,可物流方面得重新布线,与当地官员的关系也要重新攀起,想想便觉得十分麻烦。
张老师考虑:“——真要挪地方,也得找个偏一点的、开销低的。”这几年,国家为了扶持偏远地区发展,出台了很多措施。
张曦提醒:“话不是这么说的。得去问问他。”
这一问,就问出事儿来了。
钟奕坦然:“会回海城,迁厂成本由我承担,不考虑其他选择。”
张老师:“……”
钟奕:“老师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如果实在谈不拢,我可以按照现在的产值,把您那份初始投资折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