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杨大宝直言:“放在这碍事。”
张华若不解:“还没喝呢。”
“……我以为你不想喝了。”杨大宝将酒重新放下。
张华若有些歉意:“昨晚是我疏忽了,竟然就这么睡过去,放着吧,今晚喝。”
成亲是一生一次的大事,杨大宝自然也是希望能把一切礼数都做周全,这样也寓意着他和张华若的亲事能一直圆满到头,便没有再坚持。
看一眼屋内摆设,和自己今早出门前略有不同。
原本屋里都是他的物件,此时那些地方多了不少其他东西,一看就是张华若的物件,将他的家填补得更加充实,终于有了另一个人存在的气息。
搬来一条凳子放在张华若身旁,杨大宝就这么坐在张华若旁边陪着,也不说话也不做什么,就是陪在张华若身旁。
还是第一次在这种情况下看书,张华若眼睛虽然放在书上,心思却是不在上面了,根本看不进去半个字。
好在他本就是看书消遣,看不看的进去都没事,也就没觉得杨大宝坐在自己旁边是打扰。
屋外的日头正好,暖风和煦。
张华若想起之前在木盒子里那张纸上看到的内容,心里存疑,斟酌着开口,原本是想委婉点问,但转念一想,这种事应该不算见不得人的事,直接问个清楚比较好。
如果杨大宝需要帮助,他自然是要帮帮忙,两人现在已经是一家人,有些事本就不该分什么彼此。
“大宝,你家以前是不是有一间自己的早点铺子?”
杨大宝有些讶异地抬头,这件事是很早之前的事,也不知道张华若是从哪里听到的。
不过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杨大宝承认地点点头。
张华若又问:“为什么不赎回来?”
杨大宝叹气:“还没攒够赎金,如果可以,我当然是想早早把阿爹的包子铺赎回来,只是到现在都只存了不到一半的钱。”
张华若觉得奇怪,那张纸上清清楚楚写着,杨大宝的父亲将包子铺抵给他家亲戚换了一些银两,纸张略有破损,但不妨碍看出部分金额的数字,应该只有五十两。
杨大宝家算不得大富大贵,但这五十两应该还是出得起,他每日这么勤劳出摊,平日里花销又不大,是个勤俭节约的人,照理说不应该攒不下区区五十两。
“你还缺多少,我这里还有点私房钱,可以给你先把那铺子赎回来。”
张华若是这么想的,开店铺一天的流水肯定要比包子摊的流水大,早一点将包子铺赎回来,杨大宝也能早一点赚的更多。
杨大宝摇摇头:“我不能用你的银子,你身子不好,又过惯了好日子,应该自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我这边有我自己的考量,会努力早日靠自己挣够银子把店赎回来,到时候也能让你陪着我过上更好的日子,不委屈你。”
说这话的时候,他脸上是带着笑的,显然是真的有好好考虑过两人的未来,有他的计划。
“左右不过二三十两的事情,我既然已经嫁入你家,也该出一份力共同维持这个家,我是做不了苦力活,但是出这点银子还是出的起,也是我应该出的。”
刚才杨大宝说攒了快一半,那也就是只需要最多三十两的事情,在张华若看来,他和杨大宝之间根本不需要计较这点小钱的往来。
见张华若如此坚持,又是诚心想帮他一把,杨大宝犹犹豫豫还是说了:“还差二百八十两。”
这个数额跟张华若预期的差太多,他有些震惊,不是舍不得出这么多银子,而是觉得不应该是这个金额,他忙问:“你爹拿这间铺子抵了五百两?”
原来那张纸上,破损的地方写的不是“拾”,而是“佰”?
这不应该啊,一家包子铺怎么也值不上五百两银子这个价位,五百两都够开三四家新铺子了!
杨大宝就将事情的原委一一告诉张华若。
原来在杨大宝还只是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家的确有一家包子铺,生意红火,每日店里的纯利润都能达到近一两银子。
后来大宝的娘亲因为早年太过辛劳,害了病,大宝的爹为了救治大宝的娘亲花费了家里不少积蓄,谁知那病情反反复复,到最后竟是耗空了家里的积蓄。
再加上大宝的爹忧心于她,没有精力再好好经营店铺,后续收入跟不上,家里逐渐开始入不敷出,到最后只能开始向亲戚朋友先借点钱,缓缓家里的燃眉之急。
只是小借几两大家都还能够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再多借点可就变的难办了,大宝爹那时候就想到了先把包子铺抵出去,反正那时候他也无心经营,先把杨大宝娘亲的病治好再说。
杨大宝娘亲劝过他不要贸贸然就把店铺抵出去,但大宝爹还是执意如此:“又不是把店卖了,等你身体好了,咱们再把钱赚回来,你现在可别心疼钱。”
在大宝爹看来,什么都比不上自家人重要,只有家人还在,才有赚钱的意义。
就这样,大宝爹将包子铺抵给了大宝爹的姑父,也就是大宝的姑爷爷,换取不少银子。
后来大宝娘亲的病好了,一家人以为终于可以重新开始,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大宝爹娘一次外出时遇到了天灾,双双殒命,只留下还只是十来岁的杨大宝在家里,从此以后开始一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