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八百四十章 不费力沟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时江远见康瑛下班回家,扔下账目,起身问她:“怎么样?梁超去上班表现得如何?”
    时江远也担心梁超能不能适应这里的工作,本来想和康瑛一起去上班的,但又担心这样会给梁超压力,所以还是让康瑛与妹妹的身份去和他接近。
    康瑛道:“他适应得挺好的,第一天做事就很投入。”
    于是康瑛把梁超在公司里的表现说了一下,时江远点头道:
    “梁超沉稳的性子就是个适合做学术的,既然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我相信他会愉快地做下去。”
    刘君此时也上来汇报今天的安保情况,让康瑛比较诧异的是,他们一直在等孙兰花来找他们,但是孙兰花却一直没有上门。
    康瑛一时也没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或许是给的那笔钱还没花光,所以孙兰花还没有到死乞白赖,非要缠着她要钱的地步吧?
    没有孙兰花的纠缠,生活更清静。
    “明天我就要休息了,今天是为了梁超过去。”
    康瑛伸了伸懒腰,在办公室里坐了一天,真是腰酸背疼,如今圆梦谷还处于研发的阶段,公司制定了规则制度,日常的行政管理在这套规则下就能运转起来。
    所以,康瑛其实做的就是圆梦谷里最轻松的活计,负责日常监管就好了。
    如果现在有远程办公的条件就好了,康瑛不无遗憾地想,这样不论她的公司在哪里,都可以用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轻松搞定。
    然而要发展到那种阶段,还得几十年了,康瑛一想头就疼,不过她记得,以前国外很早就有电话会议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去搭载一个电话会议的工作系统。
    康瑛把这个想法告诉时江远,时江远马上反应过来,说:“那咱们和邮电局的专家问一问,是不是有这个功能。”
    远程电话会议是在网络计算机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一些跨国或跨地区公司经常使用的办公方式,但最早自然是流行在国外。
    在康瑛办公司的年代里,这种办公方式早就被摒弃了,一部手机、一台IPAD就能够实现远程办公,还能面对面看到人。
    但如今听到电话会议,却显得十分高大上,普通人听来有几分天方夜谭的味道,甚至被视为高科技的象征。
    没办法,时代总是一步一步向前进,科技也是如此,不可能一下子跨越几十年的技术壁垒。
    就算康瑛现在拥有全套的技术理念,也没有办法跨越如今各种技术所需配件上的缺失。
    时江远通过宁恒和吕县邮电局长谢华取得了联系。
    谢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说的是电子通讯专业,是业内的行家,谢华在电话里表示,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有了,只要购置相应的设备,这种技术是可以实现的。
    听到时江远想要开启电话办公模式,谢华很兴奋,这在全省都是首例,算是创新,如果能够做成,那他谢华的名字也会被省里的上级记住的,于仕途大大有利。
    于是谢华邀请时江远明天到他办公室一趟,详细面谈。
    时江远自是欣然应允。
    康瑛了解到谢华的专业背景,打算和时江远一起去,同时向谢华兜售一些脑子里超前一些的理念。想来谢华有这样的专业背景,应该不难沟通。
    宁恒这个公关部负责人在这些沟通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象谢华这些人以前都算是他的下属,所以有宁恒做背书,谢华自是热情不迭。
    电信现在和邮政还是一家人,合并称为邮电局,局长仍然具有行政背景,不像后来,电信和邮政分营,负责人都分别戴上了总经理的头衔,企业运营意味很浓。
    邮电可是现在的王牌部门,和电力、烟草并驾齐驱,属于待遇极高,收入稳定、丰福利待遇丰厚的单位,是人人打破头想进去的地方。
    因此,邮电局长的威能极重,一般的人轻易约不到和他面谈的机会。要不是宁恒出面,时江远也得费点功夫。
    康瑛和康瑛第二天早上8:00上班后,如约来到了谢华的办公室。
    邮电局长谢华,一身黑色的职业西装笔挺,打着蓝白条纹的领带,只有30多岁,头发乌黑,腰背挺直,在官员里算是年纪极轻的。
    康瑛和时江远已经知道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专业背景、学术能力都有,所以一番寒暄之后,康瑛便和他描述起了网络发展的前景。
    康瑛建议谢华可以在吕县的范围内铺设网络的系统,让吕县率先实现网络化。
    如今网络技术还处在探索应用阶段,最主要的功能是发电邮,大家知道这是个先进的技术,但广泛的民用还没看到前景。
    谢华开始只注意到康瑛明艳的面孔和她的气度,但是接下来的谈话中,听到康瑛说的种种建议,尤其是康瑛描绘的,网络将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时,他全身都竖起了鸡皮疙瘩,有一种如听天书、如梦如幻,却又挡不住诱惑的感觉。
    以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眼光,他知道康瑛描述的这一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只是现在还缺少大规模的网络铺陈效应,他相信康瑛说的,网络的确如神兵利器一样,能够改变人们的学习、出行、办公和购物的模式。
    不说更抽离难懂的,就说学习吧,现在的人们要了解一段信息,都只能询问专家,或者从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去寻找,还不一定找得到。
    简单举例,就如一个人想了解什么叫龟背竹,他可以先问周围的人,如果周围的人没有人懂,他就要到图书馆里查找有记载的书籍。
    如果图书馆里有植物学的书,可能他会比较顺利找到关于龟背竹的描述。
    但是如果这个图书馆里没有这本书,他可能还得继续找,如此折腾一番下来,他需要花费的最短的时间,也许几分钟,运气爆棚,正好身边的人有人懂,告诉了他;
    最长可能要几天、几个月,因为他附近都没有懂得这种植物的人,或者没有关于这种植物介绍的书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