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页
冰兰只是怕麻烦,如果别人知道她在外租房,一定会提出疑问,到时候更麻烦。“我不需要”
冰兰不要助学金,在这个一元钱能买一斤肉的年代,决绝了14元。本来不好奇的也好奇了,一个系的几个女生将冰兰周围的几个人换走。
“我是历史的蒋招娣”“我是考古专业的方敏”“我是历史系的何琼”“我是曹华”
“你们好,我是历史考古专业的夏冰兰”
下课后,几个女生坐一起聊起来,“你为什么跑家?你的家在这边?”曹华道。
“我弟弟妹妹在这边上学,我堂哥给我们租了房子”
“哦,你弟弟妹妹怎么不在老家上学?”女人很八卦。
“我堂哥说是这边教学好”
“为什么都是你堂哥”
“因为他是我堂哥”
“哦!”几个人明白了,好像又没明白,“周末怎么安排?我们想去逛公园,要不要一起”
“我要送我弟弟妹妹去少年宫,还要做饭”冰兰很不想跟这些人八卦。
“ 哦,那你很辛苦,每天要做饭”众人眼神开始同情。
“那你为什么不要助学补助?你还有那么多弟弟妹妹?”方敏终于想起他们来的目的了。
“我堂哥说钱要留给需要的人,我们的钱够用就不需要补助了”
众女打量冰兰,跟他们穿的差不多,感觉好像是好一些。
“你表哥干什么的?”
“卖鱼的”有完没?冰兰一一作答。
卖鱼的也发财了?
事后倒是没人再来八卦,邀了几次冰兰,都被拒绝后,冰兰的日子彻底清净了。她开始大量看书,历史的内容太广,她想鉴定一件东西,就要了解东西所处的时代背景。那就需要海量的知识做基础。
冰兰觉得,不管是音乐还是书法都是陶冶人的情操,沉淀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品味,而书籍就是最好的催化剂,她拿出很多书,也出去淘书。如果不是她亲眼所见,真不知道现在的人是如此渴望知识。
一个书报亭前面挤满了手拿人民币的人,大家都在买书买报刊,宁可少吃一口饭一顿菜也要省出钱来买书。还有人跟她一样去旧书市场和收购站去淘书。图书馆去晚了根本没地方,这种气愤感染着冰兰,她偶尔也会带弟弟妹妹过来看看大家努力的样子。
“他们里面很多失去了几年书读时间,要想将那些补回来就只有奋进。我带你们来就是希望你们别后悔,人的一生时间太短”冰兰道。
孟母为什么会三迁?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的确很大。冰兰就这样偶尔激励一下几个小的,作用显而易见。
那时候的人们真的很能吃苦,因为他们被时代落下太远。干渴的土地需要大量的水滋润,压抑多年的人们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年底一个新文件又在大学生中激起千层浪。考托福,可以去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留学深造,有能力的走公派,公派没戏的靠自己。中国八十年代留学潮再次掀起来了!
出国热引起英语热,冰兰在家几乎用英语与他们说话,录音机里播放英语,电视里播着《Follow me》(跟我学),大街上关于英语的书籍早早被抢光。冰兰真想将《新概念英语》提早面世,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那些如饥似渴的学子。
冰兰其实很忙碌,除了上课做作业,就是看书籍。还有几个孩子的衣食住行,春秋买秋衣秋裤外套。准备毛衣毛裤,冬季做棉袄棉裤棉大衣。她都是将布料送到裁缝那里请人做。棉鞋大衣花钱买。男孩子的棉帽子,女孩子的围巾、手套。
往往是该用了才急急忙忙准备。雪兰后来就提前提醒冰兰,大姐说了,他们都不做,花钱都能解决。能花钱解决的不用占自己的宝贵时间。
寒假了,夏建文过来接他们。给带了很多粘豆包、馒头,冷冻的蚶子肉、海螺肉,做熟的皮皮虾螃蟹,还有二十几条冻鱼。
夏建文将东西都装在厢房的一口大缸里,“等你们回来吃,回去吧,大嫂生了个胖闺女,已经两个多月了,你们离得远就没告诉你”
夏建文穿了一件蓝棉大衣,头上一顶栽绒帽子,脖子上还有一条围巾。“二哥找女朋友了?”
“呵呵,大嫂帮着找的,等你回去了就能看见。她说你在北京,东西都比老家的好,那些粘豆包和炸糕都是她做的”
“谢谢二嫂了,明天我们去逛街,买点年货带回去,我准备了一些,不过不知道还有二嫂。”
夏建文呵呵笑笑,自己是应该给对象买点什么,过年是要去拜年的。
第270章 大姐 22
连续采购了两天, 大包小包装了很多,小孩子们都是新衣服,两个嫂子奶奶是毛围巾。夏建文给对象买了一双皮鞋和一身衣服。冰兰主要买的是糖和点心。稻香村的糕点每家一份。本来想买干果,建文说他那里在卖。
冬天水产少, 干脆搭着干货一起卖。两人去了一趟琉璃厂和潘家园,那边都是行家,建文拿了两件玩意让他们长长眼。却没想到都没赚到多少钱, 夏建文有点失望。
“我又去了一趟南方,这边过去的人可多了,大庆能给的货少了很多,却想要老物件。我只卖给他几支野参和貂皮。下次再去东北我多弄点皮子给你们做大衣, 听说有钱的人家都穿。”夏建国告诉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