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352章 买卖的是国家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郑氏父子两人当时就吃惊不已,看来顾寰真是胆大包天,居然真的擅启边衅,他竟敢攻入安南境内!
    顾寰当然不是擅自行动,这早就得到了朱载坖的指示。
    只是由于京城相距广西路远,可由顾寰自行决定如何行动,只是要时时汇报所为即可。这是朱载坖有意的放权给下面的武将,使其放开手脚。
    当然,朱载坖也不是完全放权下去,在军中还是有情报部的人存在的。
    对于顾寰派兵攻打广源州,郑氏当然不会轻易答应,立时派了三万人马支援广源州。
    双方在广源州外一场大战,安南的三万兵马被一万明军击溃。只用了一天时间广源州便落于明军之手。
    广源得手之后,顾寰又派了一万明军攻打苏茂州。这次也一样没有例外,将安南军一举驱赶,轻取苏茂州。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大明与安南之间的形势骤然一变。顾寰所领的明军,分成了三个方向,左路广源州,中路思明州,右路苏茂州,将郑代父子所在的谅州,给半围在了当中。
    郑检与郑桧父子两人看到形势不妙,只能带着十几万人后退到升龙城,以摆脱眼前不利的形势。
    顾寰顺势进驻谅州城,并命广源州的一万明军远袭宁远州。
    郑检回到升龙城,便急召儿子郑桧议事。
    “桧儿,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顾寰?他手下的明军战力甚强,我们怕是无力与之正面决战。”郑检有些丧气道。
    “父亲莫要灰心,我觉得这顾寰是想利用我们赚取军功。”郑桧分析道:“与我安南交战,这么大的事情,他肯定不敢瞒报。只不过,他定不会说自己在其中的算计。”
    郑检听得连连点头,“不错,桧儿你接着说。”
    “在大明的皇帝那里,顾寰定是上奏,说我安南野心勃勃。可是我安南却是被他利用,用来赚取军功的。”郑桧愤然不已,却不想想本来就是他们父子两人利令智昏,“我们可从海路派出使者,直接上本于大明皇帝。示之谦卑,赠以厚礼。并诉顾寰擅岂边衅,却倒打我安南一耙。若是大明皇帝看了我们的本章,想必即使不治顾寰的罪,也定会命其退回界外。”
    “说的好。安南距大明京城足有数千里之远,顾寰竟接到我等的顺表而不上报,便提兵来犯,定没得到大明皇帝的首肯。只是这私自用兵一条,便让他顾寰不好解释。若是明皇震怒,怕是将他拿回治罪也说不定。”郑检思索道:“只是来回路远,怕是时间上要久一点。”
    郑桧道:“父亲不用忧心,这个儿子也已经想到。若是明军来攻升龙城,我们便将这升龙让给他们。北边大山连绵,我们派些人进去,不断的袭扰明军,便可使之不厌其烦疲惫不堪。顾寰想正面决战,而不可得,日久则退兵矣。”
    “也只能如此了。”郑检点头道。
    父子两人派出使者出海,前往大明京城送信送礼。而郑桧则亲自挑选精兵,派往明军所在的驻地渗透骚扰。
    这天朱载坖正在宫中逗弄自己儿子朱翊均,便看到黄义捧着几本奏折前来。
    令乳母将朱翊均带到一旁,朱载坖拿起一本折子看了看。
    这居然是安南送上来的顺表,其中言辞极其卑微,恳求大明放过他们。隐隐约约,在于顺表之中还提起顾寰阻拦安南顺表,擅自提兵攻入安南等事。
    朱载坖将安南的折子扔到一旁,对黄义道:“命人起草诏书,就说安南妄为反复小人,连灭数国而犯我边境。如今竟想构陷我大明股肱,实为无耻之尤。朕即命顾寰征安南,誓不留此忘恩负义之辈!诏书明发,传檄各国。”
    诏书明发,传檄各国,便是要让大明属国都知道,敢冒犯宗主国的下场。
    当安南郑氏得到大明回信之时,也已经是二十天后。看到朱载坖的诏书内容,郑检的脸都白了。
    他倒是想与大明停战,各守各的疆界过日子。可是大明现在不依不饶,根本就不听安南这一套。
    想到与洞乌缔结的攻守同盟,郑检便横下一条心,也要与大明死斗到底了。
    这些日子以来,安南军虽然挑选了许多精锐,去骚扰明军。可是明军也不是吃素的,同样有许多小队人马与安南军在山林间厮杀。一来二去,虽然战斗的规模都不大,但是次数却绝对不少。
    郑氏本以为会占些便宜,却不想这一个多月以来,竟折损了不下万人之多。
    不光是郑氏这边损失很大,远在阿真谷与木连城之间,明军也与莽应龙的洞乌军展开了许多次小规模的战斗。洞乌军在与明军的战斗之中,同样损失极大。
    在这两个战场之上,由于明军的武器与训练都比安南军和洞乌军强得多。所以明军在这样的小战斗之中,伤亡并不大。
    这便是朱载坖的战略战术,要让这两处战场成为榨汁机,将洞乌与安南的实力榨干,并使其陷入疯狂陷入搜刮民财以助战力的境地。
    象是朱载坖的这种操作,完全就是依仗自身的武器优势来欺负洞乌和安南。
    而这个时候的东瀛,也已经作好了战前准备。大批的作战物资,都是由王直从天津装船,运往对马岛交到织田信长的手中。
    一来一往之间,大明也赚到了东瀛无数的金银,从而弥补了西南战事的耗费。
    终于到了隆庆三年四月,东瀛大军二十万人,渡海而至朝鲜。
    大大小小的船只数千条,密密麻麻的占满了海面。风一起,便亮出无数的东瀛战旗。
    织田信长的座舰,为一条最大的战船,长八丈宽三丈,比其余的战船都高大了许多。
    “若无先生鼎力相助,我东瀛还不知道何时才能筹齐物资。”织田信长踌躇志满的道。
    “织田君,我只是个商人,你不用感谢我。”王直却微微摇头道:“因为你的支持,也让我赚了不少钱。咱们之间,说到底,做的还是一笔生意。只是这个生意比较大,买卖的是国家。”
    织田信长想了想,意味深长的微笑点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