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01章 怒发冲冠凭阑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人这一辈子,大部分人都只是浑浑噩噩的活着。
    至于如何去活,如何活得更精彩更加丰富。大部分人都没有仔细去想,而且,就算他们想了,也注定只是然并卵。
    而杨司锋的话,无疑给这些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原来,他们的人生还可以这样。
    可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孩子,而杨司锋打开的这扇窗还太小,他们就算很想看看窗子外面,却仍看不清窗子外面到底有些什么。
    杨司锋自然看出了孩子们的疑惑。
    这些孩子们,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才九岁,正是最富好奇心的时候,甚至可以说,也正是可以看出他们未来的走向和优点的时期。
    而杨司锋需要做的便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一颗颗种子,至于这颗种子能不能发芽,或者能长出多大的树,可就看他们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你们可能会想,我们现在的日子是这样的,我们父辈的日子也是这样的,甚至我们祖辈的日子也是这样的,那么,我们的后辈们,他们会不会也象我们一样,过着这种简单而重复的日子?不,我们现在的,和我们的父辈的日子,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后代,也一定比我们过得好才是。我们要让我们的日子,一代比一代更好,这一切,需要我们所有的人的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
    杨司锋的目光,突然变得迷离起来,虽然觉得不可能,他还似乎看到了遍地的烟囱,看到了滚滚的浓烟,若是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应该不要担心北方的蛮族了吧。
    “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粮食,亩产三石算是高的了吧,可是,如果我们更努力的话,我们的水稻产量可以达到六石、八石、甚至十石,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的。”杨司锋突然神往地说。
    粮食安全,一直是困扰华夏千百年来最大的难题,直到邓公时代,才真正的让国人吃饱饭。虽然不是因为他本人的功绩,但正是他的高瞻远瞩,让国人实现了这个伟大的目标。
    所以杨司锋以为,如果历史再往后几百年,一定会更加缅怀这位伟人的,相比于他身前身后某些不学无术的跳梁小丑们,这才是真正对国朝对民族有举措的贡献。至于其它人,他们受惠的只是他们极少数人而己,于国朝何益?
    虽然在这个时候实现杂交稻的面世,可能有些困难,但人总是要有点梦想的,万一它就实现了呢。杨司锋就只需要画下一个大饼就是了,至于能达到什么程度,可就看这些孩子们拥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了。
    “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需要种麻、制麻、纺纱、织布,缝制,需要经历无数的工序才能制而。粗糙、不耐穿不说,而且产量还极低。可是,我听说,在两广地区及四川地区,已经有人在种植棉花,若是棉花能传播开来,咱们不只能穿得暖穿得好,到时候还能穿得更漂亮,如何把棉花种得更好,如何将棉花更好更快的纺成纱,制成衣服,也需要你们这群人共同的努力。”
    一说到穿的,果然还是这些姑娘们更有兴趣。哪怕她们还是一群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已经产生了对美丽的追求,一听到杨司锋这么说,她们立即露出饶有兴趣的样子来。
    “你们知道么,现在从梁山去往汴京,就算骑快马,日夜不行的走,也需要两天以上的时间,可若是咱们再想想办法,咱们一天就能跑个来回也不是什么问题。”
    这次,所有的人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杨纨绔不是在吹牛吧,这怎么可能。
    可是,客观地说,北宋已经有了工业化生产的萌芽,民间已经集聚了极大财富和生产力。虽然说实现起来有些困难,但是,若是没有金人南下,杨司锋再那么点拔一下,告诉大家,蒸汽也是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的。杨司锋可以相信,花上几十年的努力,让蒸汽机在这个时代面世,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是的,北宋就是这么牛,他不只拥有这个财力,民间也已经有了许多工业技术的积累。当然,前提是金人不要南下,不要阻止了我们技术积累和开拓的步伐,再加上杨点锋的金手指那么一划,还真的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
    而且,在梁山和汴京之间,多是经过一望无边的平原地区,只要解决了过江过河的桥梁问题,修建起铁路来,还真的不是太费事情。
    “你们知不知道,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如果想在汴京和梁山之间传个话,必须得快马两天时间才能送到。可是,如果我们有了一种叫做电话的东西,我们这边只要提起话筒,下一刻钟汴京就能听到我们想说的话了,你们想想,这该得多么的神奇。”
    是的,在当时代把电话造出来,似乎很神奇,但是,许多东西就是一层纸的问题,虽然杨司锋不是专业的人士,可他只要说破了,他相信,以大宋朝的科技和物力的积累,一定会有那么几个天才将它发现出来的。
    他需要做的,仍是播下那么几颗种子就好了。
    “如果这样可就太好,真的可以这样么?”某位门外的纨绔已经情不自禁的走了进来,插话道,“如果真的电话有这么神奇的话,那么一旦边关有事,马上就能让朝廷知道,朝廷就能及时的做出反应,派出援兵,咱们还要时刻的提心吊胆的提防着胡人叩关,掳我百姓了么?”
    没杨到一介纨绔都能想到这么深远的问题,让杨司锋也不得不对人家肃然起敬起来。
    杨司锋扭过头来,挤出一些笑容,疑惑地问道:“请问阁下是?”
    “学生胡铨,见过知军”来人恭敬的双手作揖行礼。
    “胡铨?”杨司锋脸色大变。
    未来的南宋四名臣之一,此时居然是自己不屑一顾的太学生,真的是唐突了佳人啊。
    脸上立即变得肃然起敬起来。
    可他还来不及说话,胡铨却小心翼翼地问道,“学生每每读起知军所作的‘位卑未敢忘国,’就常常自省自己,也是因此才会亲来求教于知军的。今日终于得见知军有暇了。学生有一不情之请,若是知军能再赋诗一首以扬志,学生就算真的是不虚此行了。”
    “好,我便答应你吧,”杨司锋眉头一皱,当即计上心来,豪气的吟诵道。
    “怒发冲冠,凭阑处,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哦不…澶渊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踏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