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无良_分节阅读_449
妾无良 作者:古锦
程向腾终于无话说了。
默默觉得热闹看完的同僚们:噢耶!定北侯爷威严!定北侯爷大功告成!
后来,皇上也发了话,让程烈到了毫州好好干,早日干出成绩来,到时论功行赏,朝廷不会亏待有功臣子。
程烈也是他舅舅儿子,关心还是要有的。可惜程烈还不够资格参加朝会,无从应承或反驳。
——亳州驻军无大事,干的一向是呼应京师,支援四境的活儿。京师不乱,四境靖平,不到动用援军的时候,能干出多大成绩来?
或许是因着圣上这句话,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此后程烈在毫州一呆十多年,及至中年,才被允回调入京。那时程烈一家妻小都在亳州,在那儿已经生活惯了也混得开了,倒不舍得离开。再说在京城,同级的官职不值一提,一把年纪还要见人低头,觉得十分没意思,倒自请留守了。
…
且说当下,皇上话说到这份上了,照常来说,程向腾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三推三拒都有了,再多也就过了啊。
下面圣上再正式发个明旨,就真的完全定论了。
但没想到,程向腾竟然替程熙拒不受封。却说程熙救驾,其母姜氏功不可没——隆重推出了武梁。
说对程熙,家里长辈们也是疼爱娇纵甚多,照此以往,程熙也将是安闲子弟,不过尔尔之辈。敢面对恶徒不慌不避,沉着以对,与其母姜氏的教养密不可分。说其生母姜氏,虽不在其身边,却每每见着,便对其耳提面命,谨训严教,还多方寻访严师长伴身边,勤加磨练。
——这倒也不完全是假话,当初武梁跑去胶州前,把自己身边的高手,全留给了程熙。既是照应保护,也教习他武艺。江湖汉子和大府里的武师不同,法子野,也不太顾及大家公子那点儿细皮嫩肉,没少让程熙吃苦。
程向腾说,程熙也一向心疼娘亲,叹她这些年独身在外,飘零无依,吃了多少苦忍了多少辛酸,挨过多少莫名的白眼与轻贱。他说程熙没有别的心愿,亲娘不安,他心难安。
求皇上将他的些微功劳,转封武梁。
程向腾前面有两位夫人,大唐氏和小唐氏都因他而封。按照礼制,他已经不可能再为第三位夫人请封了。当然这也不绝对,虽然他有信心另想办法,成亲后再为武梁求个恩旨,但毕竟事有万一。而他不想卖那个万一。
并且因他而获封,那份量,和她凭自己的本事,成亲前就得的封赏,大大不同。
成亲前的封赏,就是她自己挣的,无论她走到哪里,有没有他程向腾在侧,她都是堂堂正正的身份,谁也不能不承认。女人们大多靠父靠兄靠相公,能有个靠自己获封的,那怕品阶低上几级,也没人小觑得了。
在家也是,她无娘家支应,但有了封号,就算将来成了亲入了府,家里的老侯夫人,前侯夫人,亲戚长辈等,除了长幼之别外,谁也别想看不起她。她的身份就是她的依仗。
程向腾觉得为武梁请封非常重要,他一定要替她争上一争。
她已经因为出身,过了太曲折的这些年。他希望以后出身再也不能困扰到她,让她时时可以挺直腰杆,做最尊贵姿意的自己。
她值得这样的封赏。
从前她说想赚很多钱,用钱换尊重,换身份,换地位。她不是说说而已,她做到了。如今民间声誉日隆,已经没人敢小看她。
那时他说会帮她,他也会做到。她已经奠定了如此好的基础,他怎么能不推一把。
她不能因夫得封,因子得封也只是个由头。程向腾最想的,还是武梁因自已得封。
很快有人发言助声,为程熙孝心发表大大一篇感言,说百善孝为先,如此纯孝之人,让人感佩莫名,朝廷更该大力褒奖,以倡孝风……这才是真正程向腾的助威团出动,一时间你也感动我也感动,朝堂上“感动”一片。
再然后,就转入了对武梁的歌功颂德了。这才是正题。
程向腾这方面准备充分,但他不想让旁人来提,直接点了工部的名。
武梁是京城名人,事迹鲜有人不知。但益水桥事件后,盛名仍只在坊间,朝廷并没有只言片语的溢美之辞。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就算是工部,就算是朝廷,也不能白花了人家银子,然后自己缩着头连声谢都不道,连声颂都不称。这不公平。
实际上工部也颇有些冤枉。当初是裕亲王出的头,只说是他江湖行走结交的富商,出身贫寒为富不忘根本,愿捐出银子来修这里修那里。问及是谁,只说人家行事低调,不愿抛头露面。
既然如此,银子不用白不用啊,用了建出来都是政绩啊。工部当然很配合的花钱。
后来益水桥那么一喧闹,工部也才知道原来幕后是这位主儿啊。可那个闹法,那是行事低调的样子么?
说实话如果知道是好,工部用不用她的银子,那还真得掂量着来。谁都知道这位背后有定北侯呀,定北侯是那么好相与的,白白给你银子花?他回头不找补点儿什么回来,感觉都不太正常。
这会儿,看看,讨债来了吧?
皇上不是不知道益水桥那事儿,后来程向腾私下提过,想以此为名替武梁请个封号,皇上未置可否。赐封号不难,问题是他也有顾虑。
自家亲娘对这位一直不满意,皇上当然不愿意违着亲娘意思。再说,太后也没嫌弃错,她的出身和名声的确都是污泥里滚过的,偏这舅舅一心一意的非她不可。
再者那些臣子们,当初益水桥一辩更多是民间一伙子人众,在职官员看热闹去的应该也不少,但没有谁真的加入进去。但这绝不代表臣工们都思想开明能够接受那女子。到时候引来一伙子人口诛笔伐的闹腾,何必呢。
还有,也是最重要的,若这个封赏的口子一开,是不是以后富商们这么捐赐一笔,就可以得封啊?那封号也太不值钱了吧。国库不盈时候,允许商家们捐官是有的,但都是选的声誉良好的商家,挂的也都是无实权的虚职,大汤还从来没有过用银子换封号的。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位舅舅大人,用了个不错的理由:因子封母。
皇上不动声色,听着下面的发言。
工部被问到头上,自然沉默不得,工部侍郎上前,凭记忆把武梁历次的捐助一一表奏了出来,又引得虚应的感叹无数。
然后有人发问,听说当初益水桥边提到的善举,比侍郎这表奏的,似乎多多了呀。
于是有人就接着完善补充,尽力做到不遗漏的,合理吹嘘的把武梁的事迹罗列完整。
还有人专门收集了民意,据说民间有人给她立长生牌位呢,据说是民间口口相传引人向善的精神领袖呢……朝堂之上,不好召那些乡野之人前来核证,皇上干脆召了裕亲王和程熙同来。
裕亲王亲证一切属实。把武梁的不贪财不贪名,行事低调只做对的,总结得头头是道。说和这位姜氏相处日久,越发觉得从她身上受益良多。或许不合朝廷礼法,但在他心里,他真的已视其为晚辈,愿象对自己的女儿一样待之。
最后这位老亲王还激昂文艺了一把,说因为武梁的慷慨与委托,使他得以参与很多善事,深觉助人快乐,佛祖都会微笑相看。还号召臣工们说:大家一起戒小气贪婪,大家一起多多行善吧。
臣儿们默默:呸!
小程熙也再次表明请封其母的心,并且比程向腾表达得真情实意多了,说着说着还不管不顾的当众哭将起来,说不只是身为儿子心疼亲娘,而是他娘值得他骄傲,值得他学习,值得他为她请封。
那当爹的在旁坚定的表示赞同,大言不惭道:不错,皇上说举人不避亲,姜氏这样的女子,天下绝无仅有!
同僚们:呕!
说的也不算错,人和人吧,哪有完全一样的?连一块石头都可以说绝无仅有呢。
没人拆这不必要的台,结那不必要的怨,因为大家都看出来,皇上意动。能有资格在朝会上占一席之地的,可没有象不第秀才那样傻XX的,反正武梁是个怎样的人都不关他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