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罗兴国在听完陆鸣的一番话后,终于下定决心,“你看你最近什么时候有空,我们把合同签一下吧。”
“啊?”
“我说,我同意把版权给你了,好好拍。”
2027年9月17日,陆鸣27岁的第一天,是在电影开机现场度过的。同日,电影《母星》官宣阵容,由陆鸣执导并担任编剧,影后金灿加盟,男主由新人姜元青出演,剧本改编自雨果奖获奖作品、罗兴国著《我来自百年前的一幅画》。
一时引爆网络舆论。
【天呐,我没有看错吧?罗大这是卖版权了?】
【居然是陆鸣?!完了完了,要毁原著了,陆鸣出道以来一直拍的都是些文艺片吧。文艺片和商业片有壁啊,科幻片更是壁壁壁其他商业片。这下好了,又一部烂片预定。】
【我真的无语了,“陆鸣”和“科幻片”连在一起,我只能想到很久以前的那部烂片《太空漫步》啊,烂到无力吐槽。他真的行吗?别又把中国科幻电影刚刚打开一点门缝的大门给关上了吧。真的怕了。】
【艾草支持陆鸣的每一个决定,合作愉快,期待新电影。】
陆鸣早就料到消息一出,路人大多持怀疑态度,对他能否拍好科幻大片充满怀疑。
这不要紧。观众的质疑都是正常的,最终评价如何,要看他交出的答卷如何。
他不必在意观众此刻的态度,只需要尽己所能,拍好这部电影。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下来会加快节奏,文案剧情也快了。
第41章 《母星》(1)
在9月17日正式开机以前, 陆鸣一直在忙同一件事:找编剧。
拍电影要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编剧很困难,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又要和导演观念契合,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在拍摄《母星》的时候,这项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了。
因为要找到一个能改编科幻小说的影视编剧, 这是一件要凭运气的事。
国内电影工业在这几年已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各种类型片都积累了相关储备人才,但这其中并不包括科幻片。
不要说科幻电影编剧了, 就是科幻小说作者, 在国内也只是一小撮人,圈地自萌, 国外科幻IP的热度可能还比国内大一些。
如果把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也纳入科幻作品的讨论范围,那科幻IP在国内受众不少,但其实严格意义上的硬科幻小说还是属于小众爱好。
陆鸣和好几个公司推荐、经人介绍的编剧聊了一聊,其中不乏业内享有盛名的名编剧,但没能找到一个满意的。
其中有一个业内颇有声望的中年编剧, 在和陆鸣谈故事主线的时候,提到要大幅删减关于电影外太空场面描写的剧情, 把男女主之间所体现的“现代人”与“未来人”的观念冲突作为重点来刻画,这揭示了关于人性的重要命题。
陆鸣陪着他从孔孟老庄, 聊到了朱熹、陆九渊二人的鹅湖之会, 在他就要激扬文字,评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究竟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时, 陆鸣打断了他, 借口有事在身,先溜了。
从封闭、空气混浊的会议室逃出来,站在太阳底下, 陆鸣才感觉出一丝畅快来。
什么人性缺点、情感纠葛,这根本就不是科幻片真正的卖点。
人为什么要抬头仰望星空,凝视数亿光年外的一颗恒星,难道是为了探寻人本身吗?不就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关于宇宙的宏大命题下,然后忘记自己身处何处、忘记自己当下的烦恼,为一种永恒存在的、不变的、安静伟大的力量而感动吗?
陆鸣不敢说所有科幻爱好者都是这样的,反正他会喜欢科幻作品就是因为它们很有逻辑地推导出一种关于未来、关于宇宙的可能性,让他可以想象无比辽阔、没有边际、不断膨胀的空间,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渺小,想到自己当下的纠结只不过是一瞬的情感,和浩瀚而神秘的宇宙比起来不算什么。
科幻电影比起科幻小说的优势何在呢?不就是尽可能地利用现在的技术水平,发挥无穷的想象力,使得一些极其超前的设备、概念得到视觉化呈现吗?
把一部科幻片最具灵魂的内容删除了,留下并不生动的感情线,这叫什么科幻电影?
陆鸣万般无奈,只得又一次自己走马上任,再拍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电影结尾怎么办?
罗兴国的《我来自百年前的一幅画》是一部系列作品,现在只出版了第一部 。
陆鸣和罗教授沟通过,看看能不能在电影里先放出第二部 开头的内容,好让电影故事更具有完整性,不会给人戛然而止、话说到一半的感觉,那样的观影体验实在是不痛快。
可惜的是,罗兴国教授也是个咕咕,他也放了编辑鸽子,他对陆鸣说:不是我不想告诉你第二部 的内容,实在是我自己也没想好。
这就很尴尬了。
陆鸣再三确认罗教授愿意授权他自己改编小说最后一部分的剧情,作为电影结尾后,就开始大胆创作了。
说是大胆创作,其实还是戴着镣铐在跳舞,陆鸣每想出一种可能性,就很快地否定自己。
“这个结尾实在是太傻了,如果就这样搬上大荧幕,肯定会被说是狗尾续貂。”
网友也很关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