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白色丧幡,迎风飘起,满眼白色,司马妍直观地感受到,阿兄已经薨逝。
她闭了闭眼,转身回舱室。
下船后,跨上马,奔至朱雀桥停下。
朱雀桥的东边是乌衣巷,琅琊王氏的宅邸便建在此处。
司马妍望着乌衣巷发愣,仅仅过了几个月,就物是人非。
阿兄薨逝,她成了不知未来的公主,他仍然是万人仰慕的名门公子。
路上收到消息,宗颐和杨阶声称他们手里有宣元帝的遗诏,在朝会上宣读。
遗诏上除了对朝廷人事做了变动,还令杨皇后出来临朝称制,辅佐司马链。
她和阿链怕是再也不得自由。
司马妍走近王珩。
他一袭白衫,褒衣博带,风鼓起他的袖袍,在风中猎猎飞扬。
造物主给予的最恰到好处的面容,每一处五官,司马妍都觉得完美至极。
这张脸。
从前熟悉的,未来陌生的。
她和他大概不会再见面了罢,即使再见面,也只能形同陌路。
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各自成家,她会嫁一个不知被谁选定的驸马,他会娶一个家族为他挑选的,合适的妻子。
“往后余生,珍重。”司马妍缓缓地说。
幼时陪伴她最多的三个人,只剩下他了。
与他和阿兄在东宫的时光,她会永远珍藏在心。
王珩的表情始终如一,浅浅淡淡,不见离别的哀愁。“好。”
司马妍转身上马。
与王珩分别后,司马妍只带上绿绮和几名侍卫回宫,其他人都安排到公主府。
驰道边种了两排高大槐树,遮天蔽日,阴阴凉凉,一路飞驰,接近宫门,她慢下来。
皇城里再没有人会期待她的归来,没有人满怀欣喜地迎接她。
宫门口的阍人看见司马妍,恭敬行礼,打开宫门。
司马妍问:“李公公呢?”
上次回来,李公公还笑着对她说:“公主,皇上在东堂等您。”
阍人道:“回公主,李公公被安排出宫养老了。”
司马妍:“被安排去哪了?”
阍人摇头:“不知晓。”
司马妍心想,怕是不在了罢,阿兄死得蹊跷,他作为随侍阿兄的大太监,自然不能留。
进宫后,司马妍径直去灵堂。
司马妍为宣元帝守了三日灵。
这三日后宫风平浪静,宣元帝死了,后妃也没什么好争的,都学杨皇后,为宣元帝念经诵佛,宫里霎时梵音袅袅,一片和谐。
朝堂却是状况激烈,官员们一个个争得你死我活。
宣元帝死后,朝会上,掌朝廷中枢的尚书令谢延拒绝承认杨阶拿出的遗诏,称宣元帝死时,身边只有宗颐和杨阶二人,无法证明这份遗诏是宣元帝亲述,或者亲手所书,不做数。
特别提出不准杨皇后出来临朝称制。
谢延道:“让一个不通政事的后宫女人理政,成何体统!且说宣元帝生前从未表露出此意向,有我们在,还要杨皇后辅政,简直荒唐!皇上不可能立这样的遗诏,遗诏定然是你们伪造的。”
又质问杨阶和宗颐二人:“我问你们,皇上身死当日,你们为何会如此及时赶到,并且,沈美人为何要谋害皇上,难不成,是你们谋划的?”沈美人在勒死皇上后自缢身亡,真相如何,已无法查证。
一番话先是否定了遗诏的真实性,然后质疑杨阶和宗颐图谋不轨,甚至是谋害皇上的真凶,可谓刀刀见血,字字珠玑。
这时,在朝中任中书令,地位仅次于谢延的杨氏族长杨黎,即杨阶的伯父怒道:“一派胡言,你这是凭空臆测,遗诏在此,你难道要抗旨不尊不成?”
谢延:“你不能解释,才拿遗诏压我罢,怎么,现在就想杨皇后出来临朝称制,你好掌控朝廷?”
杨黎:“事发突然,多亏杨阶带兵赶到,才控制住局面,没让宫中出乱子,他尽职尽责,竟被你歪曲至此,还想给他定下谋害皇上的大罪,你这是要亡我杨氏啊,你才想一家独大,掌控朝廷罢!”
事实上,杨黎根本不能解释,因为谢延说的是事实。
杨黎到现在都是懵的,他没想到杨阶竟会如此大胆,不仅联合宗颐带兵进宫,还搞出这么份遗诏。
他们杨氏一族,自杨虞文一纸揭发尹笠谋乱起,就很本分。
杨黎在政事上一直以谢延马首是瞻,谢延做什么第一个支持,说什么第一个附和。
谢延对他越来越满意,把他提拔到了中书令的位置。杨氏不仅进入中央,还得重用,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只是先皇当政时,杨黎每天上朝都战战兢兢,生怕先皇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他开刀,好在先皇斗败后心灰意冷,很快就不理朝政。
到宣元帝这朝,局面好了很多,宣元帝没有先帝的抱负,无所谓杨氏做了什么,自然不会想着要报复杨氏。
杨黎本以为这辈子会顺利安稳,不想杨阶竟搞了这么一出,真是气煞他也。
但事已至此,杨黎只能换队站了,毕竟杨氏族里唯一能调动兵将的人,就是杨阶,他不可能把杨阶交出去,平息谢延的怒火。
于是接下来,杨黎死咬遗诏不放,谢延自然不可能同意遗诏的安排,两方争论了好些天,一直没个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