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嗅觉灵敏的媒体第一时间就闻到味道冲了过来,把《电锯惊魂》的前世今生扒了个干干净净。
导演杜安,没听过,哦,这导演还兼职了编剧:主演张家译,朱雨晨,又没听过,再调查一下,原来一个只演过两部失败的电视剧,另一个更离谱,从学校毕业出来后打了一年的官司,这还是他第一次触电;剩下的人就更不要提了,反正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当然,最夸张的还是这部影片的成本。
二十万……
光是刘清云一个人片酬的零头都不止这点了!
唯一还算靠谱的就是《电锯惊魂》的发行公司瑞星影视了,这家公司在制作电视剧上还是有一点成就的,电影领域却是首次涉足,可谁都没想到这公司刚进入电影市场就不声不响捣鼓了一个票房怪物出来!
专业影评人们也坐不住了,纷纷走进了电影院观看这部他们之前听都没听过的电影。
“合格的电影,画面合格,故事合格,布景和道具合格,但也只是合格而已。故事的主题咋看之下发人深省,但是深究之下却经不起推敲:抱着希望他人珍惜生命的想法就可以肆意控制别人的人生吗?在我看来这只是矫情的做作,就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严重一点,这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虚伪变态的道德观,相比之下,《忘不了》的情感更加真实可信。”
这是专业影评人,南方日报的专栏作家尤铭在自己博客上贴出来的日志。
和他保持同样想法的专业影评人不止一个。
“故事枯燥,让人坐在电影院里都忍不住有了快进的冲动,仅靠几个亮点来撑起门面,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一句话,叫做有句无篇,意即有好句子,但是整篇诗词却不好。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这部影片的导演。”专业影评人,自由职业者于文辉。
……
当然,有不满的自然也有说好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著名影评人邹黎明的评论。
“绝望是恐怖电影的基本要求,而一部好的恐怖电影,应该是能让观众在电影结束后继续发抖,《电锯惊魂》做到了。我昨天晚上睡觉前还在想会不会明天起床后,发现自己被锁在了一间密室里,然后一个老头对我说‘你好,邹黎明,我想和你玩一场游戏’,这种感觉实在太棒了!至于其他的……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长出八只脚来,那是怪物,不是吗?能专心做好一点已经很不错了,而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导演都不懂这个道理。”
“最后说一句,小子,你吓到我了,是的,你吓到我了,所以我喜欢你,喜欢你的电影,期待你的下一部作品。”
邹黎明在国内影评界算是最著名的人物了,从事过编剧、导演、演员等各项工作的他现在退居幕后,专心做一个影评人,影响力却不减反增,几乎成了影评界的风向标,粉丝无数。
影评界乱成一团的同时,新闻界也乱了。
面对南扬晨报的指责诬陷,当惯了老大的电影审查委员会立刻不干了,马上通过《电影周刊》发表了一篇枪文,详细介绍了电影审查分级制度,并且把“某部”恐怖片的情况一一往上套,证明他们的分级制度是有据可依,公平公正的,并劝告“某些”报刊杂志不要为了销量就哗众取宠,要谨守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操守。
南扬晨报自然也不是那种吃了亏不作声的主儿,第二天就又冒出了一篇报道,死咬着“社会责任”不松口,电影审查委员会自然不能忍——《电影周刊》是周刊,无法立刻还击,于是换到了申报上继续战斗。
老百姓哪见过事业单位在媒体上公然掐架?立刻来了精神,每天盯准了这场嘴架,看着看着,也记住了事件的导火索,那部名叫《电锯惊魂》的电影,闲着没事的人也就跑去影院看看到底是什么电影能让两家事业单位掐起来。
于是越来越的人涌进电影院,而《电锯惊魂》大规模上映的第二周也在这样的势头中过去。
这一次,它的放映影院是两千一百家。
第三十节:迷失
“杜导,请问你为什么会在这里当一名售货员?这是一种行文艺术吗?还是说你在体验生活?”
“杜导,请问对于《电锯惊魂》彻底打败《忘不了》,再度夺得周票房排行榜第一名你有什么感想吗?”
“杜导,于文辉说《电锯惊魂》是烂片,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完全是运气好,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吗?”
“杜导……”
杜安站在柜台后,头戴小帽,白衣红围裙,看着柜台外边的几名记者,还有往来顾客好奇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
《电锯惊魂》在上周进入到了大规模放映的第二周,《忘不了》经过三天的周末首映,也终于开始真正发力,众多尔东生或刘清云的影迷冷眼旁观,想要看看《忘不了》是怎么教训这个无知小辈的。
但是事实令所有人惊掉了下巴。
7210万,这是《电锯惊魂》大规模放映第二周、在两千一百家影院所创下的成绩,不仅逆势增长,还继续力压6800万的《忘不了》,并且根据周末三日的单日票房下降趋势可以推断,《电锯惊魂》在下一周还将继续力压《忘不了》,票房差距很大可能还将拉大。
与此同时,《电锯惊魂》的总票房已经来到了一亿三千万这个数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