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243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说吸丨毒是什么鬼!见过吸丨毒的人胖回来这么快的吗!?
    沈以榕忍了笑,小声对罗筱道:“因为练习生里头真的有人是吸过的……□□和溜冰你知道吗?”
    罗筱眨了眨眼睛:“溜冰我知道,但应该不是我想的那个吧?”
    脑海中浮现自己在冰上战战兢兢抱着护栏试图站起、但毫无作用只能疯狂打跌的样子,罗筱甩了甩头,努力把这段噩梦经历扔出去。
    “嗯,是抽□□和冰毒的意思。”沈以榕进一步压低了声音,“其实练习生里头沾这种东西的人,虽然不多,但也绝没有你想的那么少,就我能看出来的,至少一只手的人数吧。”
    虚虚地往上指了指,沈以榕严肃道:“越是娱乐圈往上的阶层,沾的人就越是多……这种东西碰了人就废了,你自己平时多小心,最好少跟那几个混。”
    “这是能看出来的吗?”
    “嗯,这类人往往容易精神困倦,而且神态跟不抽的人是有区别的,细心观察能看得出来。”
    虽然沈以榕说得轻描淡写,但罗筱还是本能感觉到了有哪里不对头,沈以榕对这方面似乎太了解了,按理说能察觉出这方面问题的人,就算自己不涉毒,至少也应该是见过瘾君子是什么反应的,才能如此确定地在这方面下判断。
    他和沈以榕认识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多少也清楚沈以榕不是那种会无的放矢、为了博取关注度信口开河的人,正相反,沈以榕日常的言行举止远比同年龄的练习生要谨慎克制得多,如果不是为了提醒他,大约沈以榕自己是根本懒得往外讲的。
    想起自己对沈以榕的过去一无所知,罗筱有心想问问,却又担心这样会不会揭人伤口,想想最后还是作罢,来日方长总有问的机会,等两个人再熟悉一些的时候,也许就可以更自然地问他这种私人问题了。
    只是,在这类细枝末节的地方,罗筱依然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沈以榕外在表现出来的样子和内在似乎极度违和,初次印象中那个笑得羞怯又单纯的男孩子,现在回想起来,竟是完全无法和面前神色沉静的少年划等号。
    “你刚才问我流量的事对吧?”沈以榕按下锁屏键,在罗筱面前,他标志性的羞怯低头笑的动作便很少出现了,“其实怎么说呢,就我个人意见而言,现在过于重视流量的表现,完全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畸形产物,是属于特殊背景下造就的特殊现象,过几年大概就会回落到正常应当有的水平线。”
    “练习生制度是高丽那边发展并最终转出口的,纵观全球也就只有高丽是发展得最完善且最具有生长力,能够吸引人并且经久不衰,其实背后体现的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消费的崛起。”沈以榕打了个手势,示意罗筱先不要反驳,“其实你自己也应该知道,练习生,包括偶像,说白了就是商品。只是其他的歌手啊演员啊,卖的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果,但偶像并不是这样。”
    “由于建国以来务实思想的影响,很多人的想法其实是趋向于为实体物买单,而不认同无实体的脑力产物。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出来,比如说几千块的手机,只愿意承认手机看得见摸得着那几百块的金属价格,但对手机的生产技术本身是不愿意买单的,所以才会出现那种‘手机成本价只有几百块凭什么卖几千来坑人’的说法,而且赞同者还不少,这就是务实思想带来的影响。”
    “这种思想体现在偶像这方面,那便是对娱乐文化的不理解,歌手需要有专辑,演员需要有作品,但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偶像可以什么都不需要,甚至连个代表作都没有,就出来捞钱。”沈以榕平静道,“说白了很简单,因为歌手卖的歌,演员卖的是演技,而偶像,卖的是这个人本身。现在华夏的问题就在于,偶像这种东西是没有单独作为区别于演员和歌手以外的一个全新存在物,很多人没有转过弯来。我看到网上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一点,拿歌手和演员的标准去往偶像身上套,但其实这三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我为什么说流量这个词是特殊背景下造就的特殊现象,原因就在此,等过几年,偶像这个概念普及了,大家就会知道歌手是歌手,演员是演员,偶像是偶像。但现在新事物还属于萌芽阶层,面对这种外来的全新产物,华夏方面不晓得要怎么应对,拿老旧的经验去套,所用的手段完全是有问题的……就比如说,为了保证电影票房,拿流量小生当票房扛把子,以为有流量小生当宣传噱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作品本身毫无尊重,批量生产出一堆匪夷所思的烂片……”
    沉默了几秒以后,沈以榕才缓缓道:“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很快,这批人就会为自己肆无忌惮地损毁电影市场而付出代价。”
    “璀璨投资的那几部大IP电影都扑街了。”罗筱点头,“但我的感觉是……怎么说呢,好像最近投资大IP相对谨慎了,找流量当主角的也变少了?”
    “之前一窝蜂拿流量明星当主角,是因为全新产物的出现把投资商搞懵了。但投资商又不是真的24K纯傻子,多来这么几次,很快就会发现这些数据是注水产物了。至少最近蝠翼这方面碰壁就不少,那边似乎出了专门针对注水数据的脱水程序,蝠翼还在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沈以榕语气凉凉道,“风投行业大概是最喜欢互联网投资项目了,资产大部分靠吹,成本就几台电脑加几台服务器,但靠流量就可以忽悠卖出几千万甚至几个亿。流量明星也如此,数据好看的背后是粉丝一个人轮了几十甚至上百人数据的结果……迷信流量,想靠这个走捷径,对作品本身质量怀着轻蔑态度的话,最后往往会遭反噬。”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