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北汉国书(上)
看李弘和裴小蝶甜蜜模样,陈方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前世李弘和裴小蝶没有后代。
若是他们有后代,也不会有二圣将李隆基过继给李弘做嗣子这件事,此时记起这件事,陈方特意找了林诗轩,问她有没有办法检查陪小蝶身子,看能否怀孕。
林诗轩点头,七月初一,林诗轩给了陈方肯定的答案,裴小蝶身体绝无任何问题。
那么此时还要检查李弘的身体,不过当陈方提及这件事,林诗轩只是说男子这方面就不好检查了。
毕竟临清安阁一直是做的女性的生意,在没有接触到陈方以前,男子无论如何,除非是林家后人,不然根本不给诊治的。
所以,临清安阁能有办法检查女人身子,却没办法检查男子。
其实这个时代,不孕不育还真没有效方法检查,毕竟牵扯到细胞学,没显微镜,还真不好办。至于各种试剂,好吧,此时的化学和医学还真支持不了。
不能检测,陈方也只能作罢,看来李弘有没有后人,还是要看天命。
李弘在临清安阁修养,身体恢复一些以后,其实也算是和裴小蝶在这里过二人世界,陈方就撞见一次李弘对裴小蝶不安分,看驸马进来,匆忙从陪小蝶衣服中抽出手。
就让他们在临清安阁好好过两人世界,六月过了,陈方去临清安阁,也不怎么去李弘那里了,真撞见什么不该撞见的,多不好。
六月,军器监第一批火炮也铸造出来了,一共三十二尊,这批火炮陈方用作批量试验,没打算运往幽州边疆。
虽然之前那一尊性能良好,做连续炮击之时,没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必要的批量试验还是要做,火炮陈方第一次做,务必谨慎。
这批火炮直接分配给长安近处几个折冲府,并让他们加紧训练。
子午岭分坊那边,刑部新调的邢徒也已经押送到了,分坊那里正加紧建造第二批水泥窑,积极扩大生产规模,以便水泥能大批量生产。
去往洛阳和幽州勘察的分坊人员已经出发了半月,洛阳那里已经传回消息,洛阳分坊的具体建设区域已经基本确定,洛阳分坊只等人员和物资到达就能开始建造,幽州有些遥远,那里还没消息传回来。
洛阳分坊和幽州分坊最主要的职能也是造水泥,和子午岭分坊相仿。
这几个分坊此时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大批量制造水泥,用来修筑从长安经洛阳,然后直通幽州边境的道路。
可以看出,武媚娘此时将北方的威胁列为大唐此时首要要应付的事情,为此甚至到了不惜国力的地步。
然而,到了七月十日,一封来自北汉的国书却让武媚娘有些不知道如何处置了。
国书是由北汉皇帝亲自书写,加急送往大唐长安的。
由汉皇亲自书写,这就足以证明这封国书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再重要的旨意也不会由皇帝亲自手书,一般都有专门的拟旨官员或者太监书写。
来自汉皇手书的国书主要言明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大汉和大唐修好,永为兄弟邻邦。
开放边境,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尤其东北地区,国书中特别言明,愿意将东北地区长城沿线范围的大汉城镇全部对大唐开放,大唐商人可以在这里自由经商,若是愿意,也可以在这里购买土地,用作定居,准许大唐在东北长城沿线的大汉主要城镇设立专门管理商业的机构。
第二件事就是和亲,汉皇要将自己的亲妹妹靖南公主嫁往大唐。在这个时代,和亲是两个国家用来表现友好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姻亲关系在这个时代,是最能体现两国交好的一个手段。
不过国书上为靖南公主选择的驸马却是大唐的驸马,武媚娘知道是如何回事,这事情陈方对她说过,可问题大唐的朝臣不知道。
当太监念到北汉的靖南公主要嫁给大唐驸马时,朝堂上一片叫骂之声,幸亏武媚娘知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压下了朝堂上的喝骂之声。
第三件事,就是汉皇想亲自携皇后来大唐。
一来祭祖,毕竟汉朝的皇陵此时都在北莽塬上,就在咸阳境内。
二来想和大唐皇帝亲自商议两国交好之事,两位汉人皇帝面对面商量两国交好之事,在古代倒是真少见,交通不便,安全也不好保证。
三来想看看故土,到处转转,这倒真是人之常情了,在这个时代,讲究故土情怀,离乡那就是背井离乡。
北汉的国书到了大唐,朝堂上是叫骂了半天,吵闹了半天,争执了半天。
武媚娘主持朝政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今日的早朝却是她主持的最长一次。
朝堂上争执不休,到最后竟然没争执出任何结论。
武媚娘挥了挥手,众位朝臣不得不退朝,回了唐工坊,武媚娘手中还拿着北汉皇帝亲手手写的国书。
到了自己院子,就让小兰去叫陈方。
早晨一般是娘娘早朝和休息时间,陈方基本不会这个时候来,今日见小兰来找他,倒是有些奇怪,去了武媚娘院子,刚进了屋子就见武媚娘将一封装裱精美的书信扔在了桌上。
“自己看!”
陈方看武媚娘有些怒意,不明所以,取了桌上书信,打开了才发现这竟然是汉皇手书的国书。
皇帝写国书,这倒是少见了。
当看了内容,此时再看武媚娘,才明白她的怒意从何而来。
“说,怎么办?”
“娘娘,您的意思?”
“不要给我装糊涂,那个靖南公主,你打算怎么办?”
陈方看了看武媚娘,捏着手中的北汉国书,一时间心中竟然也是没有着落,不知道如何处置了。
“说心里话!”
武媚娘在那里提了一句,就静静看着陈方。
“娘娘,我欠怡儿的,陈方恳请娘娘,准许北汉和亲之事。”
“你倒是一点不遮掩,不说几句以国事为重的场面话。”
“在娘娘这里,臣无需遮掩。娘娘慧眼,早将一切看透了。”
“少拍马屁,你觉得汉皇到底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