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你的字已经很好, 不必再练。”可是话到口边, 鲁盼儿又收回了,从那几个字上自己就能想象到未曾见过面的公公字如其人, 挺拔而潇洒,“你好好练吧,然后也在儿子的照片上留下最美好的印迹。”
月子满了,鲁盼儿不必上课,这时红旗九队还没有农活儿可做,又是做衣服的淡季,她除了带带梓恒,便跟着杨瑾一起读读书练练字,悠悠然地过日子。
春耕开始,她背着儿子下田参加劳动,做饭、洗衣、喂鸡、喂鹅……样样都不差。从小在农村长大,鲁盼儿从不怕干活儿,吴队长以为的难为自己,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一眨眼梓恒就满百日了,这时生产队里最忙的时节也过去了。
这天早饭后,一家人忙着梳洗打扮,要照相了呢!
鲁盼儿正对着镜子梳头,从上海回来,她一直留着短发,稍长一些便按先前的发式剪一剪,卷一卷,直到生梓恒时没有再修剪,长到了齐肩。于是她每天晚上睡觉时把头发辫成辫子,第二天散开便有了波浪卷,分成两边绑上头绳,正好肩膀上面,又省事儿又好看——左右摆摆头,镜子里的自己很俏皮漂亮呢。
“姐,我们穿裙子吗”丰美跑进来问。
鲁盼儿早给自己和丰美各做了一条蓝裙子,正是仿空军女兵裙子的式样,稳重里带着活泼,还一次没穿过,“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她下了决心,“今天我们就穿吧。”自己也换了裙子。
丰美一声欢呼,一转眼又重新回来了,“我穿哪件上衣呢?”说着将三四件衣服摆在炕上——她是家里最小的,又是女孩子,自己也偏着她,衣服比寻常农家孩子多,反倒一时竟挑花了眼。
“穿这件格的,照片看不出颜色,但格子能显出来——换好衣服再过来,今天我给你打辫子。”
丰美便将格子衣服换上,坐在姐姐面前。
妹妹长大了,鲁盼儿许久不帮她梳头了,如今一摸,觉得妹妹的头发厚了不少,用心辫成两个黑亮亮、齐肩长的辫子,辫稍再用绸带系上两个蝴蝶结,忍不住笑了,“丰美也是大姑娘了——”再抬眼看丰收,个子比丰美还高了半头,招手叫他过来,“我也帮你梳梳头吧。”
“不用吧,”丰收倒不好意思了,“我的头发短,不用梳。”
鲁盼儿被他逗笑了,“赶紧过来,毕竟要照相呢。”
丰美便推哥哥,“快去,你不梳头不要紧,太丑了会影响大家的!”
“我有那么丑吗?”丰收不服气了,他长着鲁家人的大高个子,眉目端正,学校广播操表演的时候还被选中站在前面的台上领操。
“到了九月,丰收丰美就要上初中了呢。”杨瑾拿着照相机过来,见眼前的情景便笑了,“很美的画面,先给你们姐仨儿合个影儿。”
原本照相只能去襄平县照相馆,家里也打算在梓恒百日时过去。碰巧小郭买了台海鸥照相机,杨瑾便借了来,又买了胶卷,改成在家里照。
调了光圈和焦距,“咔嚓”一声,照片就拍好了。
“梓恒醒了!”杨瑾笑了,上前又是“咔嚓”一声。
鲁盼儿急忙回头,就见睡在炕上子恒不知什么时候翻了身,正仰着头瞪大眼睛看着大家呢,“他见我们照相了,便也着急了。”赶紧将儿子抱了起来,“每次醒了都会哭,见相机竟然忘记了。”
杨瑾就又顺手给娘俩儿照了一张,小舅舅和小姨自然也要与小外甥合影,爸爸妈妈和宝宝也要合影,一家五口人也要合影——杨瑾让大家先准备好,再把照相机设置成自动拍摄,赶紧跑回到事先留好的位置上,然后照相才咔嚓一声照了照片。
小梓恒的百日照当然是大家最重视的——鲁盼儿给他换上小衬衫和背带裤,让他握着拨浪鼓,靠在摇车上,摆成与杨瑾当年相似的情形,郑重地拍了一张。
抱起儿子,鲁盼儿的目光随着儿子落在相机上,上下两个黑黝黝的镜头就像两只神秘的大眼睛,“照相机可真好,将来我们也买一台,大家都多照些相留念。”
“我已经告诉小郭了,请他有机会帮我们买一台。”杨瑾就笑,“一个胶卷能拍十六张,我们换个背景照吧。”
丰收丰美又照了写作业的照片;杨瑾读书;鲁盼儿踩缝纫机;小梓恒咯咯笑;大家又转到院子、生产队的水渠旁……杨瑾看看相机,“还有两张底片,我们不如去山上,山阴处恐怕还有没凋谢的杏花呢。”
杏花的确很美,但若是这时去山阴处,鲁盼儿看看时间,“恐怕中午赶不回来了。”
“我们索性去野餐,”杨瑾笑了,“过去上学的时候,每年春天都要去郊游,那里的景色还不如红旗九队呢。”
鲁盼儿和双胞胎只在书上看过郊游,却从没参加过,现在听了个个都十分想往,“我们也去郊游吧,顺便还能照相。”
大家一起动手,烙了糖饼,煮了鸡蛋,灌了一壶凉开水,再将梓恒的换洗衣服和尿布收了一包,“我们出发喽!”
“等等!”杨瑾笑着回了屋子,一转眼提了留声机的箱子出来,“走吧!”
新房后的小山没多高,几个人很快爬到顶,向下望去,山阴处正有一片淡粉色的云彩,原来那里的花开得正艳呢,“我们就去那里拍照!”
到了近前,大家以杏花为背景拍了两张照片,将吃的东西拿出来摆在一块大石头上,又打开留声机,上了发条,音乐声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