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365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清华,我希望看到的动画,不只是单纯的有趣,还要有弘扬华国传统文化的功能,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能够不忘历史,能够以自己身为华国人为荣。”
    苏锦绣这句话说的真心实意极了。
    固然,她是为了保住华国动画业而努力,但她也是真心想要去好好做动画的。
    犹记得上辈子,她上网的时候,参与过一个调查,调查的题目是‘八零后童年记忆中的动漫是哪几部?’,下面的选项,从上拉到下,一水儿的樱花国动漫,华国能上榜的,只有《葫芦娃兄弟》、《舒克贝塔》之类的,甚至下面还有留言说,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喜欢看葫芦娃,可到了三四年级后,就喜欢看樱花国动画了。
    其实这样的答案是很可悲的,这昭示着国内的动画产业,在进口樱花国的动画后,就一直在做低龄市场。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最后连低龄的市场都丢了,只能做幼儿市场。
    当然,未来也有大火的仙侠系,武侠系动画,但那已经是千禧年过后的十代后才会有的盛景。
    算算现在自己的年纪,到那时候她都七十多了,搞不好都等不到了。
    这样一想,顿时更郁闷了。
    宋清华一边听一边点头:“你说的对,孩子还是得自己教育才行。”
    “对啊。”
    苏锦绣托着腮,摇着扇子扇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京美得挂牌,动画片得立项,在电视彻底普及开来之前,咱们啊,得赶紧的让胚胎变成婴儿,然后迅速成长为青少年,至少得有力气和樱花国的动画片掰腕子才行。”
    宋清华打着扇子不说话,陷入沉思之中,显然在细细的思考苏锦绣的话。
    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我知道你的野心,只是……靠你一个人是不行的吧。”
    苏锦绣原本鼓起的气一下子又颓了下去。
    “这也是我现在最着急的。”
    场地、设备,甚至立项和播放渠道,都是能解决的。
    可人才怎么办。
    她就算长八只手,也不能和人家一整个樱花国抗衡吧。
    “我觉得,京美要成立,羊城的公司也要开,首先,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后京美限制多了,咱们还能利用羊城的渠道做发行,第二,羊城那边是特区,年轻人多,又远离京城,咱们完全可以系统性培训这方面的人才,源源不断的为公司输入新鲜的血液。”宋清华开始为苏锦绣理清思路:“而且,我们可以招知青嘛,前年知青闹的那一场,不就是因为知青回城没地方安排嘛,而且知青都读过书,剧情方面咱们把把关,培训好了,很快就能上岗了。”
    “你是说办学校么?”苏锦绣挑眉,诧异的看向宋清华。
    原本只打算开个培训班的宋清华愣了一下,然后点头:“也可以。”
    “不一定要做大学,可以做专科类,我们可以开高薪聘请一些美院的老师来授课,从基础课开始教授起,优秀毕业生学校还可以提供费用安排出国去学习更先进的动画制作技巧,毕业后,公司可以优先录取优秀学生。”
    苏锦绣越说越激动,急急忙忙的穿上拖鞋,拿了个笔记本就开始将这会儿想的给记下来。
    之前只是脑子里有想法,现在写在纸上,才有种落实的感觉。
    接下来……
    就该好好思考一下,该怎么运作了。
    周末结束,苏锦绣重新开始上班,走进文化部的办公大楼,路过的人都笑着和她打招呼。
    别看苏锦绣现在只是一个小科员,但是就她进部之前搞出来的那几个系列的电影,就证明了她本人的价值,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一旦这人拿了毕业证,那肯定是要受到重用的。
    苏锦绣进了办公室,坐在前头的同事何姐就转过头来:“小苏啊,刚刚王秘书过来,说让你九点左右去办公室一趟。”
    “我知道了,谢谢何姐。”苏锦绣放下皮包,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谢啥呀。”
    何姐笑笑,起身拎热水瓶给自己倒了杯水,又殷勤的问苏锦绣:“你要不要水?”
    苏锦绣立刻把自己的茶缸盖子打开推过去:“麻烦何姐了。”
    “嗐,有啥可麻烦的,现在何姐对你好点儿啊,以后啊,你也能提携着点何姐。”何姐笑呵呵的说道,一边状似无意的问道:“对了,小苏啊,部长找你什么事儿啊。”
    “不知道啊,我这不还没过去嘛。”苏锦绣回答的滴水不漏。
    何姐笑了一下。
    笑完后背过身去就翻了个白眼。
    到了八点五十五分,苏锦绣拿起笔记本起身上了楼。
    九点,苏锦绣在王秘书的带领下进了办公室,办公室里,除了部长和两个陌生人外,还有一张熟面孔。
    “我说是谁提那个提案呢,看到你我就不觉得意外了。”临平指尖夹着烟,看见苏锦绣就忍不住笑了,站起来让开一个位置:“快请坐吧。”
    苏锦绣先恭敬的喊了声‘部长’,又对那两个陌生人点了点头,才笑着和临平打招呼:“好久不见啊,临厂长。”
    临平如今不仅是一个导演,还是京影的厂长了。
    苏锦绣落座下来:“我听说最近京影立了好几个项目,临厂长魄力远胜当年啊。”
    当初京影半死不活,正是临平当机立断,挖掘了苏锦绣的扫盲系列和后来的防灾系列,才让那时候的京影得以喘息,后来回拢了一部分资金,本以为会全力投资《哪吒闹海》,却没想到,临平转移投资,去拍摄真人电影去了,两年前还挖掘了一个女演员乔玲玲,就为了和喜都电影制片厂七九年捧出的女演员陈霜打擂台,当年就拍了部战争电影,乔玲玲的名字立刻传遍了大江南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