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甘宁道:丁璇带了一万精兵,夏侯渊有一万兵,张绣与曹昂的兵力保守估计在五万以上,赵云张飞各有三千精骑,还有关羽,关羽也有五千兵,这加在一起,可是将近十万精兵。
甘宁伸出三个手指,在黄盖面前晃了晃,道:咱们的大都督,只带了三万兵。
黄盖被甘宁说的有点慌,负手在甲板上走来走去。
甘宁身上的铃铛声音在夜里飘得很远,听到声音的凌统提着剑从船舱中走了出来。
眼见二人又打起来,黄盖拦在中间,声音太大,吵到了睡不着觉的孙权。
孙权派人来问,三人跟着侍从面见孙权。
十六岁的少年郎端坐正堂,眼睛是湖水的绿,发色微微发紫,虽然年轻,却颇为威仪,让人不敢轻视。
甘宁单膝跪地,解释着自己来找黄盖的原因。
孙权拧眉沉思片刻,道:黄老将军,你领一万兵,去襄助公瑾哥。
周瑜和孙策是结义兄弟,孙策死后,孙权年轻,镇不住一帮老臣,是周瑜力排众议,辅佐孙权,这才慢慢平息了老臣们对孙权的不满。
孙权感激周瑜,以兄相称。
黄盖道:我若走了,谁来保护主公?
孙权笑笑道:公瑾哥曾与孤私下说过,丁璇所带将领虽多,但多为骑兵,并不擅长水战,诸葛亮纵然想偷营,只怕也是有心无力。黄老将军只管放心前去便是。
黄盖推辞不去。
话是这样说,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担不起这样的风险。
再加上甘宁新降,心思未定,他一走,孙权身边只有一个凌统,凌统远非甘宁的对手,甘宁水性又好,杀了孙权后,仍能从水下离开。
周瑜让他留守在孙权身边,未必不是有着这样的考量。
黄盖不愿出战,甘宁笑眯眯请战道:主公,既然黄老将军不愿意去,那就让末将去帮助大都督吧。
孙权眼睛轻眯,想了一会儿,道:甘将军武艺超群,曹孟德有恶来典韦,孤有甘将军。此等小事,便不由甘将军出马了。
甘宁投降不足一个月,他可不敢让甘宁领着一万兵去帮助周瑜。
最坏的结果不是甘宁领着一万兵跑了,而是甘宁给战场上的周瑜补了一刀。
孙权看向凌统,道:公绩,你带五千兵马,速速支援公瑾哥。
凌统下巴微抬,轻蔑地看了一眼甘宁,大步走出船舱。
甘宁脸上的笑容如旧,叮叮当当地回到自己船上的房间里。
金色的铃铛响在夜风中,甘宁把玩着铃铛,从房间里找出一串铃铛,挂在心腹身上。
然后手指一按自己身上的铃铛,叮铃铃的声音消失了,只有心腹身上的铃铛在响。
月光稀薄,星光洒在江面上,忽有黑影闪过,坠入深不见底的江水,却未激起半片浪花。
桂阳城外,周瑜率兵赶到,亲卫打着旗语,让城里的内应打开城门。
城门尚未被打开,城外的不远处突然出现一抹极亮眼的白色。
赵云所带皆是银甲白马的骑兵,号称白马义从,曾打得匈奴看见白马便逃。
周瑜眸光微转,手指紧了紧马缰。
白马之后,四轮手推车被人慢慢推了出来。
诸葛亮坐在车上,看着人群中的周瑜,轻摇着羽扇,道:周公瑾,亮在此恭候多时了。
诸葛亮的声音刚落,城墙之上响起琴音,周瑜抬头,女子一身金甲,烈红的披风扬在夜风中。
女子手指抚琴,时不时错乱的音节让周瑜眼皮直跳,偏女子并未察觉,自以为弹奏得甚是悦耳动听,语气也颇为自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这一曲琴音,都督可还听得?
西方又有一支军马赶到,为首的将领声若洪钟:燕人张翼德在此,还不快快下马投降!
北方赶来的关羽一手捋着胡须,青龙偃月刀闪着寒芒。
周瑜迎风而立,狭长的桃花眼映着漫天星辰。
周瑜身边的亲卫拔出腰间佩剑,大吼道:保护都督!
众军混战,亲卫护着周瑜向江边而逃,张飞提着丈八蛇矛准备再追,赵云笑笑道:翼德无需去,自有人把周郎送回桂阳。
张飞听此话,便知丁璇早有安排,收了武器,纠正赵云道:称呼又错了,是三哥。
说完话,张飞又问丁璇:你平时的琴弹得挺好啊,今日咋这么难听?
丁璇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众将护着周瑜一路而逃,远处的江水在星光下闪着粼粼光泽。
悦耳的铃声自江边传来,众将赶到江边,甘宁蹲在码头的柱子上,嘴里叼着一根草,吊儿郎当道:都督大败而归?
脾气急躁的将军对着甘宁拔出了剑:不许你这样跟都督说话!
周瑜一脸平静,眼睛轻眯,看着孤身一人的甘宁,道:你我同为主公效力,莫动不动拔剑。
还是都督脾气好。
甘宁拍拍身上的水,吐出嘴里的草,笑眯眯地看着周瑜,眉梢轻挑,道:我有一个朋友琴弹得不好,想请都督过去指导两句,不知都督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