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页
胤礽:汗阿玛,儿臣很思念您,但儿臣相信您马上就能回来,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
看了莎士比亚写的故事,胤礽对于优美文字的理解似乎又出现了新的偏差。
之前已经够腻歪的信件,在“深入学习钻研”以后,结合了大清官员拍马屁的精髓与莎士比亚抒情动人的调调,胤礽愣是写出了一种新的风格“保成风”。
古怪是古怪,肉麻也是比之前更加变本加厉,也亏得这信只有帝王能看,没有别人知晓。
胤礽看过莎士比亚的故事后,感觉这种抒情的描写方式倒是很有诗歌的调调,派人将这本用羊皮所写的文集送给了纳兰性德。
实在是这本文集之中,有许多故事都是讲述“爱情”的,胤礽对“爱情”一知半解,实在没有什么共鸣。让他来看爱情书,那就是对牛弹琴,心情毫无波动,并且边看边还要好奇宝宝似得问个不停。
要说大清赫赫有名的“情圣”是谁,当然是纳兰性德了!
就那句名满京城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儿女肝肠寸断。
不久,纳兰性德拿到了胤礽派人送来的莎士比亚文集,翻开一看,满篇都是看不懂的英文,一头雾水。
“太子殿下说,这本书籍讲述的故事非常动人,殿下说,大人现在在文部做事,礼部有精通翻译的人,日后文部,是不是也需要培养一些懂得翻译的人呢?”
意思是,要他看看这本书,还要他自己去找人翻译?
也亏纳兰性德脾气好,谢过了侍卫送来的文集。
如同沙澄了解胤礽一样,纳兰性德也同样了解他,心知太子不会做无用之事,他抱着好奇心,带上文集,先去拜访了曾在礼部主客清吏司做过事的友人。
“这个故事,讲的是商人的故事,故事名字可以翻译为《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的故事动人,环环相扣中触动人心的除了故事之中美好善良与狡诈阴险的戏剧冲突,更有频频出现的金句。
“这句话翻译过来后,意思应当是‘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友人磕磕碰碰的翻译令纳兰性德心焦,一直劳烦友人,甚至让他来为自己翻译书籍,这不是纳兰性德的作风。
“看来,殿下是料准了我会对这些感兴趣,”纳兰性德无奈道:“殿下想要文部也能够有会翻译外藩语的人,直接上奏皇上便是,何必来找我呢?”
无形的小皮鞭抽在纳兰性德的背后,故事看一半,心里就跟有猫儿的爪子在挠似的。
无奈之下,只能上书,请告文部培养懂得翻译外藩语,用以翻译藩外书籍的人才。
在公务繁忙的文部,有一个大家都默认的“规矩”。
谁上书招来麻烦增加工作,那么这事就由那个人来解决。
《鲁克丽丝受辱记》中写道“望见了海岸才溺死,是死得双倍凄惨;眼前有食物却挨饿,会饿得十倍焦烦。(1)”
这句话完美地展现了纳兰性德如今的心情,文人被好的文章词句引起共鸣,想要拜读全文,却苦于不懂英格兰语,最终不得不在诱惑之下,主动去学习起了外藩语言。
胤礽一点都没有自己又一次坑到小毛驴的自觉,他送纳兰性德书籍的心意非常简单:孤与容若关系好,容若会喜欢这些的。
于是就毫无心理负担地送了呗!
他也没空去帮着翻译这本书,但是他好心告诉纳兰性德“不如在文部也培养一些懂得外藩语言的人才”。
他与容若之间,是多么纯粹的友情啊!他又怎么会将友人当做小毛驴来赶呢?
胤礽转头就将这个小插曲给忘在了脑后,开始着手正经事务来了。
他给康熙写了一份上奏,与那封肉麻信一起寄送除去。
奏折中写道:大清采购了洋枪与洋炮,经过火器营的尝试,兵部尚书李之芳上奏中提到“这枪与炮比大清枪炮的威力更大,射程更远。”儿臣想,大清的军队要强大,可不止是兵将们强大,还需要有强大的兵器,现在已经是用枪与炮的时代了,刀与剑会逐渐随着枪与炮的改进而没落,研究枪与炮,并且制造出大清自己的先进枪炮非常重要,儿臣启奏,恳请汗阿玛准许研究所与火器营合作,共同研究、制造枪炮。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1)来自莎士比亚作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时间线是在清军入关以前,欧洲就开始文艺复兴了,莎士比亚也已经死了67年了。但是他的著作,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是当时英国有名的代表性文人了。
第164章
康熙坐在大船之上,路途无聊,便差遣随行人员一同在江上垂钓,待太监将太子送来的信递上来,帝王笑容满面,心情颇好地接过查看。
他都可以想象出保成在写信时候的神情,儿子的依恋令老父亲既慈爱又无奈,盼着他快快长大,成为优秀的大人,心里又盼着他慢一些长大,在自己的羽翼下多快乐地享受一段童年时光。
康熙自己没有轻松愉快的童年,但他希望自己宠爱的儿子,能够代替自己去感受那一份有父亲关怀备至的幸福童年,为此,无论是物质上,教育上,还是亲情之上,他毫不吝啬给予孩子最好的,太子的用度有时甚至超越了帝王自己的用度,毓庆宫中的任何一件摆设,都是从康熙的库房中掏出,最好的都紧着太子用了,即使胤礽对它们的价值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