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页
康熙听着也就罢了,陈廷敬虽心动太子殿下说出来的利益,到底还是败给了上国之思想。
陈廷敬道:“外国入贡向来有年限规定,在朝中有定制,如是依太子殿下之意,会毁去祖先们此前定下的规矩,恐有妄行之忧。”
胤礽一点都没担心,还笑着说道:“规矩是从何而来的?是前明朝流传下来的规矩,前朝的规矩若是都正确,那还有我朝什么事儿呢?今时不同往日,大清的富庶繁荣,要在汗阿玛的手中起飞了。”
他朝康熙眨眨眼,之前还在谈论严肃的话题呢,一会儿就现了说话跳脱的原形。
陈廷敬:“……”
他不瞎!
许是在太子殿下手中吃了亏,又与太子相处许久,陈廷敬对这位储君也算是有些了解了。
人前倒是挺能端得住,就是人后那淘气调皮的性子,显然是被皇上给宠出来的!
若非皇上将太子殿下给宠溺过了头,以这位殿下的天分,还有汤斌、李光地等德才兼备的太傅教导,又怎么会歪成这样呢?
瞧瞧他上回在太子殿下手下吃亏,皇上那处理事情的态度,陈廷敬摸得清皇上的心思,当然不会没眼色的将那句“慈父多败儿”宣之于口。
大国高高在上的思想,朝中文臣们对国际形势短视,这些都不是个事儿,胤礽小时候还会为此生气,为此着急,这会儿都已经修炼出了僧侣一样的淡定心境了。
大臣们年纪大了接受不了新鲜事物,那就培养下一代吧,老臣们一个个老胳膊老腿儿的,折腾起来令人心虚,还是管年轻一些的来折腾。
谁都知道利益驱使人心,只要尝到甜头,大清与国外之间的交流就会从原先的凝固状态逐渐活跃起来,年轻人渴望建功立业,可比官场老饕们更有冲劲的多。
陈廷敬属于相对年轻的那一卦,从他来入手,还不是因为他是即将上任的户部尚书?
康熙瞪了他两眼,示意他老实点,他说道:“去岁,朕下令准许本国商人对外贸易,准许外来洋商前来港口贸易,不入朝贡之例,且一律对货按商船之长度征税。”
大清开放了对外贸易,其中的定制是内阁共同商议之下拟定的,按照商船长度征税简单粗暴,节省了大清的麻烦,还能提高外来洋商所带货物的“高价率”,大清官府只需要坐等着收税,就可以白捞一笔,抱着能赚就赚,不能赚也无所谓的心思,也难怪各国都积极派遣使者前来大清,恳请进京城面圣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大清对海上商业贸易的立法在朝中全面商定下来并得以实施,由此带来的是大量周边邻国与大清之间越来越亲密的贸易往来。
各地港口商船激增,仅仅从东瀛来往于大清的商船,就足有八十五艘。
除此以外,还有马尼拉和巴达维亚等以争相前来,但这些都是在港口,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与大清商人的贸易往来。
他们派遣的使臣同样没能有机会前来京城,因为京城这边接受外国使臣接见的朝贡时间还未到!
康熙开始教导胤礽,他对胤礽道:“因大清解除海禁,对外来商船一视同仁,而相较于更远一些的地方,大清商人更乐意与东瀛之类的邻国进行贸易。”
这是明摆着的,东瀛人深受汉之文化影响,懂得来大清的规矩,他们是大清朝贡体系中最为“乖顺”的一批附属国之一。而更远一些的红毛子们半点没有礼节,不懂规矩,可不得令人嫌弃上,其中就包括了屡次犯禁的荷兰人。
康熙道:“朕对荷兰人并无好感。朕十四岁时候,便是他们违例从福建入贡,甚至还曾与当地勾结走私!”
至于康熙为何知道荷兰人在广州走私,这还要归功于葡萄牙人的告发,说来也好笑,荷兰与葡萄牙之间,曾为了在大清澳门贸易而互为仇敌,结果大清闭关锁国,把他们全都给推去了门外,谁都讨不到好。
康熙告诉胤礽:这些来自荷兰的红毛子一直都在追寻与大清进行所谓的‘自由贸易’,异想天开想要在大清拥有贸易据点。以往八年前来朝贡一回的规矩他们不遵守,在大清开放海禁后又巴巴地求上来,哼!
提起接见使臣,康熙不以为然。
法兰西、英格兰、葡萄牙、荷兰等从西方来到大清的国家为了在大清的贸易利益进行了极其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没有秩序可言,充满了恶性手段,一度影响了大清港口的吏治清明。
这也是康熙稳坐钓鱼台,对外洋人轻视的原因所在,在帝王的眼中看来,这些人是眼巴巴地一拥而上来求大清的。
胤礽听着老父亲叭叭叭,似乎极想要扭转他的观念,他还挺无辜。
与汗阿玛意见不和的时候,他总是求同存异的,多数时候顺着汗阿玛的意思来,毕竟胳膊拗不过大腿嘛!
“儿臣只是提一提,只是提一提,适不适合做儿臣不知道,毕竟这事儿确实有好处,至于该如何去做,当然还是交给朝中大臣与汗阿玛来了。”
所以汗阿玛又何必较真,恨不得将他的观念扭转过来呢?
胤礽自己都没有较真地要去将汗阿玛的观念扭一扭呢!
胤礽:能影响就做,不能影响就罢,干活的又不是孤,孤就出个主意而已。
【小美有话要说,大朋友这种只撩不做的行为,叫做白嫖。】胤礽全当做没听见:“但是若是想要引进作物,出口作物,做大量的买卖,还是得朝廷出面才行。大清一向重农固本,销售出去溢出的农产物,购买入不足的农产物,这些私商可做不了,得有朝廷进行调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