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页
李陵没有错,文天祥大英雄的结局中有着太多的凉薄,而大清若是到了“末期”则让其去吧。
弘星明白,又不明白。
当时的大宋根本没有能力反攻北上,皇帝和文武百官都苟且偷安,都装模作样,十三道圣旨召回岳飞的到底是谁?秦桧错在哪里?
大环境颓败的情况下人们无能为力,是不是就要一个发泄口,一个可以欺骗自己的精神寄托?
是不是就要有人必须去做“英雄”?
“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因为援兵没到而战败。他一开始不死,是想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汉武帝因为他的‘不死’,一怒之下杀了他全家,还阉了给他证明的司马迁……”
“玛法,弘星明白、理解这样的‘道德要求’。弘星知道,人要是失败了,应该吸取教训,积极向上,而不是靠这样的‘精神烟草’麻痹自己,优越自己。”
“玛法,西洋走过那个坎儿,不再需要英雄,大清却还没有开始。玛法,于谦的死那?为什么世人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亲亲玛法哈哈哈笑:“是不是去找你四叔了?”
弘星“很是担忧”地点头:“粮食增产,土地的价值加大,导致土地兼并严重,朝廷一再管控效果也不大……玛法,四叔说,必须要‘官绅一体纳粮’,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亲亲玛法瞧着乖孙儿小大人的模样,还是乐呵呵地摇头:“哪里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古往今来都没有。”
“人们已经习惯了,官员们受供奉的事实,官员们贪污一些银子,不是错儿,是应该。人们不去抗议,人们都想当官,享受这样的优待,明白不?
废除官绅们的免税土地权,他们会用其他办法得到这份‘优待’。”
弘星眼睛一跳,弘星一瞬间想起小系统提到过的,“有一个时空中的房子金融危机”。
“可是玛法,土地兼并的事情,需要解决。”
亲亲玛法点头表示认同,牵着乖孙儿的手出来澹宁居主殿,来到外间的一个茶室坐下来。
冬天里老梅开花,大雪纷纷,屋内茶香袅袅,刚刚出炉的点心散发着香甜的味道,诱惑人的味蕾。
弘星用着茶点,安静地听他玛法解释。
“前朝文官在夺门之变后惨遭清洗,更有很多的文人士族一直感叹于谦的不该死。现在更有很多人感叹,文官在朝堂上失去力量了,皇帝重视武将天天研究武器果然是蛮夷……”
“文人一张嘴皮子,你越在乎他们越是能说。玛法研究明史,也承认于谦在土木堡战败后主持大局,挽救大明的功劳。但对于明英宗而言,对于明朝的当时的情况来说,他几乎是必死的结局。
这是权力争斗,没有对错。也不是说谁是英雄,谁不是大奸大恶。”
二百五十年前,土木堡之变,于谦以一己之力指挥京城保卫战,力挽狂澜。另一方面,他不忌惮英宗皇帝的被俘,扶持景泰帝作为新君,继续抵抗北元朝廷。这又给大明人留下大丈夫有担当的印象。
但对于明英宗而言,他要待在敌人的大营里作为一个俘虏,他失去了皇位,他的臣子们和百姓们背叛了他。
而于谦,功成名就之时,本身也已经被权力内部的另外两股势力盯上。三方因素汇集在一起,一起决定于谦的必死无疑,可以说,于谦的情况和岳飞有点类似。
蒙古军队的南下让明朝内部也经历了一次震动,人人自危。而再此之前,明朝的宗室藩王集团已经因为朱棣夺位的一系列政治动荡,变得弱不禁风。
朱元璋给予宗室的军政大权空出来,其他势力都要争,皇帝自己也必须用新的力量予以补充,否则朝廷这个大机器将不能正常运转。藩王势力消退后,武将集团、文官集团和太监势力的三方对峙。
武将与军队在当时是地位最低的政治势力,经过朱元璋朱棣几次打杀,只剩下少数追随朱棣的老将和他们的后裔在支撑这股势力,土木堡之变后几乎灭绝。
太监看似有权利,其实他们没有兵,没有将,没有人心……他们就是皇帝的背锅侠,太监王振在土木堡中的作用,更像是文人集团的刻意加工。
灾难性的土木堡之战,对武将与太监集团造成了沉重打击。
明军的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虏,证明了前者的战斗力并不可靠,无法做到御敌于国门外。后者也被文官趁机打压为无法辅助皇帝的累赘,还有阻碍视听和蒙蔽皇帝之嫌。
士大夫文官登场了。
先是通过土木堡的失败,证明了自己先前反战主张的正确性。
然后又通过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证明了自己有捍卫国土安全的能力。
有意无意当中,都将自己竖立为国之重器形象。
以至于连皇帝的存废问题,都有他们说得上话的地步,他们跪谁谁是皇帝,于谦就是这一过程中的首领之一。
明英宗回到京城,发现局势对自己非常不利。而明英宗看似文弱,却并非是没有野心和主见的人。
他曾经连续动用几十万军队,不断南下镇压西南的麓川土司。无论明军遭遇多大失败,也要继续用帝国的资源打下去。没有他的坚持,土木堡之战也不可能发生。
明朝前期的皇帝一出生就被告知,你有一个大敌人蒙古,没有一个是懦弱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