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可是,现在可不是差的一点半点儿。再有,现在填补了之后呢?难道还要自己一直往下填补?
所以,凤姐儿也不管。银子不趁手那就往后拖吧,总归有人比自己要急。
看谁熬得过谁?
等到了二十二,还没办好。果然,贾母、王夫人就急了。
再问凤姐儿,凤姐儿便实话实说。只道是公中银子不衬手,故而,进度才慢了下来。反正公中银子叫大老爷给败了,众人皆知的事情,总不能怪自己管理不善了吧。这也是凤姐儿不愿意填补的原因之一了。
贾母沉吟了片刻,道:“你林姑父的年礼还没有送过来吗?”
这是指着林如海送来的先救急呢。毕竟每年林如海送来的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很好。
凤姐儿也还有些纳闷,往年再没这么晚还没送来的。只回答贾母道:“还没呢,许是在路上耽误了也是有的。”
一听说还没有,贾母心里就琢磨了起来。难道这是林如海还没消气,在间接跟自己表达他的不满?那他的气性也太大了些。政儿因为他白白被罚了一顿,当众丢丑,自己还没跟他生气呢,他倒是来了脾性了。果然是人走茶凉,自家闺女去了,这个女婿也靠不住了。
但是,现在贾母也没工夫管林如海,当务之急是先把年礼都搞好,年货都置办齐全。
“各处田庄、土地的出息还有商铺的盈利都送来了吗?”
“都送来了,商铺还好,附近的田庄也还可以,只是金陵老家那边该是大头,只送来的却最少。”
没等贾母询问,凤姐儿就往下解释了:
“我也问了,底下人说是今年年景不好,糟了灾荒,这才收得少了些。”
其实,这样的话那些下人每年都要来一回。不说是天灾便是人祸,反正收成是一年较一年少。若不是今年府里实在不趁手,没个说法,凤姐儿都不会特地报给贾母知道。
贾母做了多少年的国公夫人,凤姐儿一说她就知道其中内情了。奈何,距离太远,压根就管不过来,再有就是也不能不叫自家在京城荣华富贵地想着,却不叫人家喝点汤,占些便宜。也不再往下问了,
只是,心里免不了思量几句,如今,那些人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
但是,这也不是重点。先把眼前这事过去了是正经。
“凤丫头,还差几家的年礼没走完?”贾母又问。
“远处的像是江南甄家、还有我娘家那边都送过去了,只有京城的六七家没有送了。还有府里的年货也还没置办齐全。”
一听凤姐儿说,江南甄家的已经打发人送过去了,王夫人就先松了口气。先前,为了不叫凤姐儿朝着自己要银子,她就又去小佛堂念经去了,也没叫人特地去打听。只知道有几家没送。还怕有她家呢,这才跟贾母着急忙慌地来问问。毕竟,宫里有个甄老太妃,交好了将来也是也是元春的助力。
早知道她家已经打发人送过了,自己也就不来这一趟了。现在,总算是安下心了,王夫人更加安心地维持她木头人的人设,只在一旁老老实实地听着贾母和凤姐儿的对话,半句不插嘴。
凤姐儿也只是回着贾母的问话,其它的同样不多言。
也只贾母一个人为此发愁了。
瞧着一个二个的态度,贾母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但是,贾母不死心,还是叫人去喊贾政、贾琏、大老爷和邢霜了,想把这些人聚齐了问问各自的想法。
去喊的人都叫来了,只除了邢霜。邢霜倒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刚好到了喂孩子的时候。珞哥儿平时倒是也听话,但是前提是你得叫他吃饱了。
邢霜想回来再喂吧,刚起身,孩子就哭了。邢霜还没说话呢,大老爷就先急了。叫邢霜留下喂孩子,他换了身衣裳就往贾母处来了。
等到了荣庆堂,发现都在的时候,也没觉得自己姗姗来迟有什么不好,自找个位置坐下了。
等贾母把话一说,就都不吱声了。甚是安静。
贾母望了一圈,要么低头,要么目光闪躲,显然没一个愿意出头的。哪怕是自己偏疼的二儿子。
一群蠢货。这些姻亲旧友那都是人脉资源,不紧着这些来,只看到自己面前的那一点点地方,
鼠目寸光……
贾母很气,但是也不想为难自己的二儿子,琏儿又是小辈,贾母的目光就转向了大老爷。见大老爷压根不抬头,贾母直接喊道:
“老大,你是府里的当家人,你说呢?”
大老爷:……就知道好事且轮不上我,这种时候就知道我是当家人了,找我做冤大头了。我说,我说让你从前贴补的二儿子出,让你二儿媳从前从公中贪的那些拿出来补上你同意吗?
但是,大老爷也就是在心里腹诽了一下,没这么顶回去,反而问了贾母一句:
“母亲送的都有哪些人家?”
贾母不知道大老爷为何这么问。送给谁大老爷该是知道的,问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但是贾母又把这些姻亲都挨个数了一遍。
然后哦,大老爷两手一摊,“哦,那就没我的事了。你们商量就好。”
“不是,这怎么说的,怎么数了一圈就没你的事儿了”贾政目光终于不闪躲了,转向大老爷问道。
我听了一圈,王家是弟妹的娘家,史家是老太太的娘家,那甄家是奔着宫里的老太妃去的,为的还是元春。其他人家也或多或少都是为了二弟和宝玉的前途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