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离婚
不得不说,产妇还挺了解她婆婆的。
她一醒来,就让她儿子和产妇离婚:“我们家不能没有男孙,既然不让她生,你就只能离婚了。借钱找个黄花闺女,女方家里必须要会生,还要是男孩的……”
产妇男人一个头两个大:“妈,去哪借?”
产妇婆婆是下狠心让两人离婚:“我去借。你们两个马上结婚,我一刻也等不了了。”
连续生了四个女孩,没有离婚,就是担心另外找,要花一笔钱。
现在计划生育的人把他们拉入黑名单,要花钱也只能担着了。
“去大山里找,找个年轻又能干的,家里男孩多的。生孩子这东西,也是有遗传的。你媳妇娘家生七八个女孩,只有一个男孩,你媳妇那么能生女孩,肯定是遗传她妈的。”
“当初你相中她,我是不同意的。”
产妇男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话:“你那时候表现的,没有不同意啊!”
产妇婆婆瞥了下自家儿子一眼:“那是因为她要的彩礼钱少,我们家又不是地主,能省就省。”
产妇听到两人的对话,眼泪一直往下流。
悲从心头来,整个人像被死神勾了魂一样,没有一点精神。
她的女儿跑过来,看到她在哭,慌张问道:“妈妈,妈妈,你怎么了?”
产妇摇头。
第三天,产妇主动提出离婚,但有一个要求,必须让她把女儿带走。
她婆婆和她男人同意了。
一个还没满月的产妇,就这样被婆家放弃。
产妇婆家虽然不好,但娘家对她是真的好,得知她离婚了,立马空出房间让她安心住下。
农村没那么讲究,坐月子不一定要一个月才下地。
她回到娘家的第五天就去了医院。
陆茜看到她时,微微一惊:“有事吗?还是身体哪里有问题?”
产妇红着眼睛,说出自己来医院找陆茜的目的:“陆医生,那个孩子还在吗?”
陆茜觉得这人真奇怪,当初是她点头说不要的,这会又来问孩子还在不在。
陆茜有些纠结,不知道该不该告诉她:“你都放弃那个孩子了,怎么还来问?”
产妇把自己离婚的事告诉陆茜,然后苦笑道:“当初以为继续生,总会生出男孩的。回到家,村民告诉我们,计划生育的人说我们不能再生。我那个婆婆,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怂恿我男人。不对,是我前夫,怂恿我前夫和我离婚。”
“这年头,离婚率并不高,名声也不好,为了保全这个家,我一直忍着。没想到最后还是逃不过离婚的命运。不过,这样也好,这件事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也让我卸下了重担。”
陆茜从她的话里听出了一丝洒脱。
“你女儿没死。不过,就算你想要带回,也带不回了。她已经落户在那户人家了。那人很好,一直渴望要个孩子,把你女儿当宝贝一样供着。”
女子听到这话,眼泪一直流:“幸好,幸好没有死。陆医生,我……我能去看她吗?”
陆茜想了很久:“你可以去看她,但不能带她走。”
女子重重点头:“我不带她走,我让她做干女儿,我会经常去看她。”
女子很感谢那个收养女婴的人。
陆茜觉得女子的变化很大:“行。我告诉你地址。”
女子想让陆茜跟她一起去:“陆医生,你能陪我一起去吗?”
陆茜搞不懂她为啥这么说,不过,想到女婴刚生下来的命运,点了下头:“行。不过,要后天才有时间。这样吧,后天早上十点,你来医院找我。”
***
转眼两天已过去。
陆茜正在办公室看医院,女子提着大包小包进来。
陆茜见她提这么多东西,眉头微微一皱:“不能送礼的。”
女子把特产放桌上:“给你的,只是一些特产,不值几个钱。这些麦乳精和牛奶是给孩子的。”
女子前婆家是很穷,但娘家不穷,几个孩子都搞得很好。
唯一的弟弟也在厂里上班,一个月下来也有两百块左右。
她连续生了四个女孩,她婆婆一直忍着没让她儿子和她离婚,一方面是再娶一个,需要不少彩礼钱,另一个面是她娘家搞得还不错,经常会帮衬她。
若不是计划生育办的人搞出这么一出,她婆婆肯定舍不得让她前夫和她离婚的。
她出门前,找她妈借了三百块就来医院来。
陆茜正准备说话,就看到一个气喘喘的女子提着衣服和牛奶走进来。
陆茜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到进来的女子说道:“你咋走这么快?我追了好久。”
女子听到熟悉的声音,立马转身,一脸惊讶:“姐,你怎么来了?”
“怎么说,也是我外甥女,我当然也要去看看。”
女子又要哭了:“我早该离婚的。”
女子姐姐翻了个白眼:“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你那时怎么说的,只要继续生,肯定能生出男孩的,还说就像咱妈一样。”
女子觉得以前的自己傻透了,居然会有这种想法。
她姐又继续说道:“虽然不能带在身边,经常去看看她,给她一份母爱,长大后,肯定会记得你的。只是可惜了,另外三个,也不知道你那个前婆婆把人扔哪去了?”
女子低垂着头,第二个得知生了个女儿时,心肠还没这么硬,不想送人,是她前婆婆送人的,还说找了户好人家。
那个时候,不想离婚,又听她前婆婆说,找了户好人家,心里得到了一些安慰。
第三个,也是她婆婆处理的。
那个时候,她还跟她前婆婆吵了一架。
到了第四个,第五个的时候已经麻木了,也被他们洗脑了,觉得此生没生个男孩。
老了,连养老的人都没有。
特产,陆茜接受了,她:“走吧。”
她去看过女婴一次,所以知道她在哪户人家。
女子跟她姐姐走在后面。
收养女婴的这户人家住的是红砖屋,面积很大。
前面用芦苇弄了个篱笆,又是市郊区。
教育这一块就比乡下要强很多。
女子和她姐姐一脸惊讶:“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