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348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怠农夫】在发展旅游业上, 早已具有“三无”的先天优势——无人文、无历史、无名胜。
    没有山水人文, 【不怠农夫】只能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农业风情休闲模式,即以乡土风情为主打, 做农家乐, 体验种植、采摘、虾钓等农趣;二是现代农业科普模式,即以现代农业科技为噱头,做科普教育, 参观科技化的种植、养殖, 做农作物、生物博物馆等。
    布岱众人理所当然认为,以园区的实力,自然是要将二者结合,做大融汇、大贯通。
    苟玳也赞同众人的想法, 因为做得越杂,成本越高,目标愈加分散, 搞砸的概率更高。
    这段时间, 苟玳研究了大量类似园区的案例。
    华国类似农业园区,几乎百分之九十是失败的, 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包含了政策、团队、定位、运营等多方面因素。
    虽然失败几率高,苟玳却清楚, 自己身上“无法破产”的BUFF太强, 因而比起失败案例, 他更注重研读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势必要避开所有“不小心成功的可能”。
    因而在反复斟酌下,【不怠农夫全面升级计划】成功诞生。
    此刻,布岱众人看着老板的“升级计划”,再次怀疑起自己的智商。
    向来以“节约”为生活第一要义的肖钱:“老板,门票250元,会不会太贵了?”
    【不怠农夫】占地虽大,却非游乐园等场所,没有游乐设施;也非养殖奇珍异兽的动物园,都是些普通家禽;有景观绿化,却非展览性的植物园等。
    肖钱的疑惑得到一众赞同。
    沈怜花:“是啊老板,北城植物园等处都不用门票,我理解我们不是公共场所,不收门票、门槛太低,可能会造成不可控风险,但像我们这种园区,我认为收个五六十元比较合理?”
    远程参会的傅巧明难得附和沈怜花:“是啊老板,第一门槛设太高,会阻挡住一大批游客。我也赞同放低准入门槛,而后提高园内消费客单价。”
    苟玳听着众人的讨论,频频点头。
    道理他自然是懂的。
    在研究为数不多农业园区成功发展旅游业的案例中,基本都是零门票或低门票,甚至不少提供免费停车位。第一道门槛低了,才能吸引足够的人气,再由人气转变为消费。
    苟玳自然要反其道而行。
    “在门票的设置上,我会采用套票的形式,即250元的门票包括了简餐、果汁、蝴蝶园、百草园、生态体验、展览馆门票券、采摘园体验券、钓鱼体验券等等,还会赠送农作物礼包,宣传口号便是一次消费即可玩转一天,明码标价。”
    傅巧明提出疑惑:“这样的设定会比免费引流后再消费赚钱吗?”
    苟玳:“自然,丰富的内容设置会消减高额门票带来的冲击。如果是低价票、后消费模式,用户未必愿意消费。强制性的打包能提高客单价。且许多项目用户会放弃体验,无形中降低成本。”
    苟玳想了想,又扯了个风马牛不相干的理论论证:“就好像必X客,其优惠券并不直接发放,而是需要通过网络自行下载。对价格敏感的用户便会提前下载优惠券,价格不敏感用户则不会。若全部直接发放,所有人都享受了优惠价格,也就造成无形损失。”
    傅巧明纳闷:“这和我们的门票有关联吗?”
    苟玳:“我们反其道而行,一方面,用花样项目迷惑游客的价格敏感性,让所有用户接受该价格;另一方面,对于价格敏感的用户,便会努力用完门票中所有项目,不敏感用户,则依旧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项目。”
    众人感觉似乎有理,又隐约认为这套说辞不靠谱。
    苟玳看着众人,笑而不语。
    能赚钱就是怪事了。
    无论门票包含里写得多花里胡哨,【不怠农夫】终究是一个远离市区,需要长途跋涉,没有周边配套的园区。项目看似繁多,实则就是在片区内打转,也无独一无二之处。其所有功能,完全可以拆开来在北城内或近郊实现,其汇聚性并未提供太多优势。
    肖钱提出了第二个疑惑:“老板,冬天马上要来了,这些‘清凉农场’‘冰爽嘉年华’活动,是不是不太合事宜?”
    要让游客对园区保持新鲜感,针对不同节假日和不同人群设计的创意活动必不可少。在为数不多成功案例里,几乎所有在第三产业上有所作为的园区,都有丰富而合适的活动。
    苟玳原打算完全无视活动策划等,但在大兴土木被限制后,举办活动不失为耗费成本的上佳选择。高昂的宣传费,场地布置费,活动人工费,若无法带来理想回报额,便是一项纯粹的支出。
    因而苟玳对活动设计的要求,便在于“反人性、反季节、特别贵”,其他则随心所欲。
    对于肖钱的质疑,苟玳的解释同样信手拈来:“你们想,冬日吃火锅,冬日泡温泉这类固定搭配,到处都是,专门的火锅店和温泉酒店,肯定能比我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但冬日冰啤大赛、冬日冰西瓜比拼,更给人心灵冲击,我们反其道而行,反而能险中求胜。”
    布岱频频点头,认为老板的逻辑无比完善。
    一套“你问我答”结束,众人皆消除了心底疑虑,热火朝天开始准备。
    ==
    朱九九是《北城商报》一名小记者,每天三点一线,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赶稿,剩余一点空闲也需要为报社拉广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