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页
一别经年,当年斯文柔弱的女人想是为生活所迫竟变得泼辣不堪。偏偏这回皇帝身边的太监统统都像聋子一样,垂着眼眸束着双手站在一边不闻不问,由着女人蓬着头发指东扯西地乱骂一通。
方知节之于曾淮秀已经是很久不曾想起的人物,那时也曾你侬我侬,她怀了孩子后那人却杳无踪迹连片书信也无。她也想听从姐姐的意见,将胎儿一股脑喝药打了,可终究是下不了那个狠手。适逢裴青出现,她就想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没想到命运兜兜转转,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曾淮秀无数次在暗夜里咒骂,期许那人不得好死。却不知道那人早早地就死去了,临死前还将自己慎重托付给兄弟,还力所能及地安排好自己和孩儿的未来。曾淮秀心头不知是悔是恨,双手捶地骂得声嘶力竭哭得满面泪痕。到最后也不知骂的是谁,哭的又是谁!
崔莲房看着赵雪一脸的沮丧,会昌伯夫妇眼神闪烁不敢面对,靳王妃眼角的不耐漠然,在场众人的指指点点兴味盎然,知道照这样下去方家和崔家势必要成为京中各色人等的笑柄。
她拂了一下额边的碎发,深吸一口气在皇帝面前盈盈一礼道:“按说我是出嫁女不该管娘家的事,可是会昌伯是我舅舅,会昌伯夫人是我舅母,少不得要来说上两句。这位身世可怜可叹的曾娘子即便说的全是真话,可是一府袭爵之事何等重要,长房方知节又已身死,这对孩子的出身还是有些……低微。一来毕竟他们的身世存疑,二来他们的娘亲的确是娼门女子。”
傅百善特特望了一眼这位刘首辅家的少夫人,知道她是赵雪夫婿崔文璟的亲姑姑。这倒是个头脑清楚的人,一下子就指出事情的根本。不错,曾淮秀人品有瑕惯于见风使舵,哪边有利益就往那边倒。这样的女人说出来的话,即便是真的也要大打折扣,更何况她的身份的确是个硬伤。
试想,就算现在的会昌伯愿意将爵位让出来,让这个七岁黄口小儿继承,可是这孩子的生母地位如此不堪又怎能服众?若这孩子大了,知晓世事后这样的母亲是认还是不认?曾淮秀怔怔跪在地上,她一心想为孩子求一个美妙前途,没想到阻碍孩子的人恰恰是她自己。
裴青也看了一眼这位在京中素以贤名遐迩的崔夫人,见她不卑不亢胸有成竹的样子,就微微一笑道:“我虽然远离京城,但是听说过会昌伯府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承。他们家每一辈的头生子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一点相信现任的会昌伯也是心知肚明的吧!”
会昌伯方明义脸上闪过一丝震惊,吃吃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件事?”
裴青微笑道:“我跟方知节同在军中多年朝夕相处,知晓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难事。会昌伯府每一辈头生子的右脚都有六根脚趾,方伯爷是你那一辈的第二个儿子自然就没有,他生的长子却有。方知节是上任会昌伯的独子,自然有六根脚趾,他与小曾氏的儿子也有这个特点。”
曾淮秀闻言大喜,也顾不得会不会御前失仪再次挨打,一把抓过儿子摁在怀里,将他的鞋袜一气脱掉,果然那孩子的右脚上长有嫩生生的六根脚趾头。
328.第三二八章 黄粱
冬末初春的冷风打着旋地从花苑里经过, 隔着一道厚重帷慢里面站着衣饰华美的一干诰命, 外面站着一干威势煊赫的朝堂重臣, 却无一人喊冷喊乏。委实是今日秦王~府的这场上元冬宴比往年来得精彩,这一出接一出的, 戏台子上都没有这么会演。
皇帝像看稀奇一样看着那个孩子活动自如的小脚, 忽然想到什么扬头笑道:“朕记得你们会昌伯府有几个血脉较为亲近的旁支,武骑尉将军方明德好像也出自这家。他的祖父是老会昌伯的从弟, 他父亲早亡也是独子, 去个人让他进来叫朕看看他的脚。”
这道命令来得尤其唐突,秦王~府外面负责守卫的方明德莫名其妙的进来, 又莫名其妙地当着众人脱掉鞋袜, 果然他的右脚也是非常明显的六根脚趾头。帘子里外的人对着他的大脚指指点点,叫他尴尬不已,还是裴青悄悄给他递了个眼色叫他稍安勿躁。
方明德就是魏琪的夫婿,裴方两家因为女眷是闺中蜜友, 因此走得比别人家来得近些。傅百善见过几回, 知道这是一个面粗心细之人, 和裴大哥私下倒是极说得来。自从回京过后, 魏琪也独自带儿子来玩耍过两回,那孩子每回都穿得周正, 倒是真没有注意孩子的右脚长得什么样。
皇帝负手兴味盎然地打量着方明德的脚丫子, 又盯着小曾氏的儿子看了几眼, 轻笑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朕倒是没有想过还有人生有六根脚趾。这一门一姓的家族之传承, 竟然是这般延续下来。方明德,你平常走路走得习惯吗?”
论起来,方明德是会昌伯方明义平辈的堂弟,只是相隔多年两家一个贫一个富甚少走动,在外面偶尔见着也不过是比陌生人相熟一些罢了。他听了皇帝的询问,就嘿嘿笑道:“倒也没甚不便,只是比常人费鞋子一些。”
皇帝打量了他憨憨的面貌一眼,轻点手指道:“这倒是有些难办了,看来这个七岁幼儿果然是方知节的遗腹子。会昌伯府这段公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倒叫朕着实有些抠头呢!”
花厅里与靳王妃站在一处的刘惠妃瞥了一眼面色煞白的会昌伯夫妇,又看了一眼强自镇定的崔莲房,心头暗讽这就是百年世家的做派,被人活生生地扒层皮下来还毫不愧怍地端着。就开口笑道:“按说这是朝廷的事体,我们妇道人家本不该插言。可是这世上素来有个说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无论什么样的东西借了二十多年也该还给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