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75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可是她很忙,我好像懂了,可是又觉得憋屈。”熊友琴在余文佑面前更放松一点,直接道,“凭什么我让步啊?两个人在一起之前都是陌生人。我提出的条件很公平啊,各退一步嘛。”
    “你哪有退?”余文佑狂汗,“姓氏抽签那个最多算公平,可是真有孩子了,你还是完全掌握在手上。不要这么没安全感,过激行为会导致因小失大的结果。我问你,如果你失业的话怎么办?人类组合成家庭来养育后代,本来就是为了上双保险。你倒好,逆着智慧的沉淀去走。你是熊土豪我就不多说了,可惜你不是。你敢保证不会失业不会生病不会意外么?没想过你如果有事,孩子怎么办?争取权利没有错,但没留余地就傻了。”
    两个人都这么说,熊友琴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过于志得意满。
    余文佑索性说:“屠则的表现出乎我意料。你今天谈判成功仗着的是什么心里有数。换个人今天可就掀桌子了。”
    熊友琴沉默。
    “也没什么,”余文佑道,“小事。侠骨柔情更动人,强势有强势的好。人都是贱骨头,容易得的从来不珍惜。”
    “好啦,道理我都明白,就是走不过那个槛。”
    “是懒!”余文佑直接道,“想一劳永逸,不愿纠缠,觉得鸡毛蒜皮的事太耽误你的时间。但是工作就不鸡毛蒜皮嘛?我要是你啊,就设置一个罚款。屠妈妈惹你一次,就要屠则交一次罚款。这样你就可以用职业的心态面对极品。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啧!职业操守我相信你满分。”
    熊友琴如醍醐灌ding:“阿哥,我怎么不知道你这么厉害?”
    余文佑笑道:“我厉害什么?老被人欺负,皮薄馅多的大包子一个,千万别像我学习。”
    “呸!扮猪吃老虎,我看透你了。”包晴天的话每一句都有道理,可是每一句都如同隔靴搔痒。余文佑一语惊醒梦中人,她就是懒。懒的面对她觉得很不值得花心思的事,她觉得她的才华不应该耗在家长里短中。可是换个角度想,家长里短跟伺候客户繁琐程度有什么区别呢?没有。无非是一个有钱一个没钱,不得不说金钱的鼓励对草根的她来说诱.惑是致命的。说到底还是代价的问题。既然如此,结合包晴天的话,她想到了绝佳的解决方案。
    是的,屠则要罚款,但不是罚他本人,而是罚他家人。家人惹事一回,扣半月生活费。让那帮极品知道谁才是当家做主的人。其次就如薛宝钗一样,给好处是为了不让你惹事,如果你惹事,对不起扣好处。甚至可以引入企业的kpi考核,做的差有扣做的好有奖。世界由人组成,企业和家庭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区别。屠则是她的盟友,很有必要让盟友知道她的严厉与善良。善良自然体现在“年终奖金”上了。
    挂断电话,熊友琴满心怅然。就如包晴天所说,明白人万里挑一。余文佑活的明白,在他身边多省心啊。可惜了。想完余文佑,又想屠则。他们本是自由恋爱,居然走到各自算计的局面,当初的感情其实已经磨的差不多,所剩的除了彼此的欣赏,更多的像是彼此认可的合伙人。当不再是适合的人时,是好聚好散还是撕破脸皮?可是哪怕是有感情的两个人走到分手,也不过是同样的两种结局。爱情到底是什么?婚姻又到底是什么?
    唯一一次义无反顾的爱情只给过余文佑,结果无功而返,到如今只能含笑祝福。而与屠则的感情,自从敏锐的发现了屠则的小心思后,她顿时竖起防卫、如同一个刺猬。算计,她比屠则更明显。反观几乎从不算计的余文佑,他们都确实不是好人。所以活该她错过。所以两个不够直白的人才是绝配吧?熊友琴头痛,果然是人都喜欢单纯,她是改不了臭毛病了,只能调整心态适应。至于感情则不可强求,或许时间长了就可以回温。她是行动派,并且从来知道想要得到的前提是付出。既然如此,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第102章 好合
    熊友琴是一个听的进劝会思考同时也有行动力的人。她在包晴天与余文佑的批评中意识到了家庭的复杂性远超过工作。与很多人的认知不一样,实际上工作场合对任性的包容度比家庭要大很多,因为你有无数次重启的机会。只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可以换一家重来。公司的要求也特别单一,能干活就行。再加上大家都习惯性在外人面前克制,因此比起家里来说,公司是多么的温情脉脉。反观家庭,很少有人能够重启,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绝大多数都是在不停的伤害原谅中轮回而不自知。
    比如说熊友琴自己的家庭,看起来一片和美,其实父母早已转化为亲情。很可笑不是么?亲情?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最后成为了亲人。最可笑的是所有人都认为理所当然。可是熊友琴觉得不对。爱情是爱情,感情不可能转化,转化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麻木。习惯于一个人的存在,就像亲戚一样,天然存在不可选择,所有的感情基于不可选择的牵绊。她的亲妈能够打着为她好的名义逼她嫁入极品家庭,而她在不自觉的洗白亲妈的行为,不是不恼火,而是无可选择下的认命。没有人可以选择亲戚更没有人可以选择父母儿女,所以大家已经习惯了认命。
    如果熊友琴是个认命的人,就不会活成今天的模样。于是她开始反思。从对周边的观察来说,她很少看到过爱情。但凡夫妻已成长辈,浓情蜜意就消失不见。小时候遇到过一件事印象深刻,一对四十多岁的男女牵着手走在大街上有说有笑,年幼的她对妈妈说:“那一对夫妻好恩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