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顾溪桥就想了想,十分认真的道:“我们好歹也算是兄弟一场,我不挂你上城墙或者东南枝,我给你刨一个坟吧。”
赵士德:“……”
顾溪桥:“别这样看着我,好吧,我再给你立个碑,不能再多了,我忙的很。”
赵士德:“……”
所以说,他就知道这些好东西是没法子安心吃下去的。
为了保命,他决定主动为繁忙的顾将军分忧。
“前面三个城池的状况虽然比我好了一点,但是也坚持不下去了。且其中一个带兵支援朝廷去了,想着分一杯羹。还留在城里的,无非就是老弱病残和一些杂兵,煽动起来不费劲……前面羽城的主将是我三姨夫家的女婿的儿子,他之前见我总能有粮食,还暗示过是不是跟你有交易,表示也想交易交易——想来他是最好拿下的。”
顾溪桥点头,道:“那就多谢你了。只要你能拿下前面三城,打开他们的城门,不伤我一兵一卒,我会将此事告知皇太女殿下,为你请大功。”
赵士德摇摇头,“算了吧,这个功的名声不好听。”
顾溪桥就看着他,道:“你不会后悔的。将来有一天,你回过后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在一步步的建出盛世。”
赵士德:“……”
行吧。
他背着顾溪桥写好的交易单子,随行的马车上放着一些可以给三城的样品,便快马加鞭的串城去了。
盛世么,谁都是想见的,尤其是见过苦难的人。
第51章 楚国之争
边境战报八百里加急到禹国京都的时候, 已经是十二末月了。
禹皇拿着战报就笑,“这个赵士德,倒是知道什么是大势所趋。”
马上就要过年了, 不仅仅是百姓们开始备年货,宫里也要开始准备起来了, 于是有小太监在外面忙着挂灯笼, 禹皇问折青话的时候, 她正看着窗外的灯笼出神。
禹皇察觉出了她的不对劲,道:“阿青, 你怎么了?”
折青摇了摇头。她刚刚看见一个小太监挂了个中国结灯笼,那一瞬间, 她突然感觉自己回到了现代,而不是在一个战乱纷飞的古代。
她回过神,道:“只是觉得, 又是一年,实在是太快。”
禹皇便趁机提起了一个话题, “阿青啊,过了年,你也要二十一岁了, 有想过谁做皇夫吗?”
折青:“……”
对不起, 是她不该提起的。
她摇头道:“再过几年吧, 等天下安定了, 再说不迟。”
禹皇也就随她去了, 重新说起鲁国投降城池的主将赵士德,道:“这人了不得,是个人才,不仅仅自己投降了, 还说服邻近三座城池投降——这般的人,多重用重用。”
折青便拿出顾溪桥写来的折子,道:“最新的三城不能再并入朝州了,重新合成一州吧——父皇,你取好名字了吗?”
禹皇就道:“取好了,就叫闻州吧。”
闻者,听也。朝闻天下。
折青想了想,道:“女儿知道了。”
禹皇:“让赵士德暂时作为闻州主将,到时候后面打下来的城池,数着数量都交给赵士德。”
折青就走过去看地图,“如今,鲁国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城池被我们打下来了,还有三个州,三十一城,让沈柳过了年,就开始往鲁国那边去吧。”
对于鲁国,其实他们一开始就走的不是战争路线。因为和平演变的希望实在是太大了。
鲁国内部的权利争夺和禹国对鲁国流民的接纳,让鲁国百姓如今对禹国军队也彻底接纳。如若不然,也不会出现这种三城投降而无事发生的景象。
翻遍历史上的题材,也没有禹国和鲁国这般的吞食城池过程,所以折青知道,这事情传到其他国家时,怕是会引起其他五国的震惊。
她就站起来,抱着折子要走,“其他四国还算了,恐怕楚国对我们恐惧更深,打下鲁国之后,怕是楚鲁边境线要变成一道天河了。”
楚国的流民过不来,禹国的商人应该也过不去了。好在现在走水路倒是更加的便利,绕过楚国,跟其他国家来往一点儿也不耽误。
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朝廷的政令如何,从来都不是商路停止的阻碍。商人们为了商路,迟早会不用她管,也找出一条可以行的通的路来。
楚皇么……如今真是飘了。也不知道楚天齐跟楚皇怎么样了。
她临走前跟禹皇道:“去年楚天齐在京都的时候,便已经不受到楚皇的信任,如今,怕是更甚了。想来,不久之后,咱们便能听见楚国战乱的消息。”
……
“我不能这么做。”楚天齐拒绝心腹支持他扶持别人篡位的想法,“如今楚国刚安定下来,若是我们扶持他人揭竿起义,岂不是要楚国百姓再次受到战乱之苦?”
他虽然是个谋士,但也算是个体惜百姓之人,但就是开口百姓闭口百姓,让楚皇对他心生芥蒂。
之前,楚皇最喜欢楚天齐的一张利嘴和心中的谋略,他曾经给自己解决过两次危机,后来后楚建立,楚天齐也算是殚精竭虑,什么事情都做到最好,在朝臣之中的名声很好。
他声名鹊起,楚皇的心里就有些不高兴了。因为他总听见有人说:若不是楚天齐,他赵田都不能成功拿下皇位,就算拿下来了,也保不住,早就被秦国和鲁国夺去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