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您明天去那儿?
“哦,青面兽杨志啊,我晓得,川剧里头有演,这杨志是杨家将的后人,武艺巴适滴很,能跟豹子头林冲打个不相上下!”蒋大强得意地给苏城显摆道。
“《水浒传》谁还不知道?今年单田芳单老师到我们油田说过评书,我还去看了。”苏城也是不甘示弱,国企工人在一起自然要比比各自单位的福利了,你看川剧有啥了不起的?我们把单田芳这种全国闻名的评书家都请来了。
“宋徽宗到元代过了很久吧?那些散落的花石纲为什么没被别人拿走?这么好的东西肯定有人喜欢。”于兵兵好奇地问道。
蒋大强还想和苏城争几句来着,一听到这个问题赶紧闭嘴,竖起耳朵听着,他还想听林楼继续说呢。
“因为花石纲先是引发了方腊起义,其后不久北宋又遭遇靖康之变,宋徽宗父子被掳掠到五国城,所以江南百姓都把这些假山石看成是不祥之物;而且民间也有说法,说石为土之骨,不宜暴露在外,宋徽宗这么倒霉就是因为堆假山,所以一直没人碰这些石头。”
“靖康之变知道是啥不?单老师当时来也讲《说岳》了,岳飞是金翅大鹏王转世,麾下四猛八大锤,个个都是了不起的好汉!”苏城又开始向蒋大强显摆了。
“谁不知道啊,闭嘴,继续听人家说!”蒋大强有些不耐烦了。
“等天如禅师的弟子们兴建狮子林的时候,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一听说寺庙要用这些假山石,当地百姓都很支持,一来他们觉得寺庙可以化解假山石的不祥之气,二来没了这些石头,道路就通畅了不少,于是纷纷帮忙把石头运进来。”
“你看这边!”说话间他们已经到了湖边,林楼指着水中的假山石对于兵兵说道,“你看这些假山石像不像是狮子?据说这里有五百个狮子,象征佛家的五百罗汉,谁要是能把五百个狮子全数出来,就证明谁有佛缘。”
“和卢沟桥一样?”于兵兵马上想到了卢沟桥上的那些狮子,实际上在中国能数狮子的地方可不止这几处,赵州桥等其他名胜也可以。
“还真像啊,你看那只,像不像躺着的狮子?那两只似乎是妈抱着孩子!”蒋大强也忘了吵架,连忙兴致勃勃地数起了狮子,不一会儿功夫,湖边全是一二三四的声音,这么多声音互相干扰,谁想数够五百,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走,我们再去其它地方看看吧!”数了一会儿狮子,林楼带着于兵兵离开了,其它人赶紧跟上,自己逛啥也看不出来啊,还是跟着这位有意思。
蒋大强刚抬脚,就看见一个小伙子飞快地越过他,再回头一看,这次来开会的人差不多都跟上来了,而且还混进了其它团队的成员。
——————
“真趣?这是什么意思?”于兵兵又指着前方的一块匾额问道。
“这是乾隆题词,是说狮子林真有趣的意思!乾隆倒是喜欢题词,也喜欢作诗,不过这家伙没什么文采,写出来的东西都干巴巴,据说他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结果没有一首能流传至今的!”
说道这儿,林楼想起了遍布北京到江南一带,号称“乾隆赞不绝口”的美食,从烧饼到臭豆腐啥都有,每次看到这些,林楼都在想,北京御膳房的伙食到底有多差啊?看把乾隆都馋成啥了,看到啥都觉得好吃,就差吃屎了。
“九狮峰的这面粉墙也很有意思,你看墙上的窗户,每个花窗的图案对应的是琴棋书画,意喻子孙后代也要文采风流;另外透过这些窗户看对面的景色,每个花窗看过去都有不同。”
“西方园林喜欢把什么漂亮的景色都显摆出来,而中国园林的精髓则在于藏和隐;西方园林一眼看过去就都清楚了,而中国的园林,从不同的角度,甚至不同的时间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园林要比西方园林耐看地多!”
“你瞧,这个窗户,你站在这个位置上向对面看,是一种感觉;你再换一个角度,站在这里看过去,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每个角度的视觉重点都不一样,能做到这一点,真是巧夺天工啊!”林楼赞叹道。
“我来看看!”于兵兵照着林楼的指点,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果然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这里看过去是石狮子,那边看过去是莲花,真的不一样啊!”
他俩走后,刚才于兵兵所站的位置立刻排起了长队,身后的游客们挨个体验这番感觉,就连狮子林的工作人员也上前试了试,我在这儿工作了这么久,怎么就没听说过呢?
他们刚穿过一道月亮门,一个戴着眼镜的青年连忙追了上去,递过两瓶汽水,“刚听您说了这么多,一定口渴了吧?先喝口水吧,我听了您的解说也是大有收获啊!以前也去过不少地方参观学习,可从来没有一次能像今天这么高兴过!”
“那我就不客气了!”你们免费听了这么久,我喝瓶饮料也是应该的,后世雇个导游解说可比这贵多了。
很多人旅游总喜欢吃当地的美食,一来品尝各地不同的口味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二来么,干其他事情是要门槛的,类似狮子林这种人文景观,不做一定功课还真看不出门道来,顶多觉得好看,可到底为什么好看,那些地方最好看,没人帮着解释,还真说出不出。
逛一圈回去,别人问起却说不上门道,难免有些尴尬,还是聊吃的合适,重庆的火锅、新疆的烤羊肉,只要吃过,肯定能说出一大堆东西来。
这边饮料刚喝完,那边水果又递上来了,在狮子林转了一圈儿下来,林楼身后已经跟着上百号人了,不管是建筑法式、还是历史典故,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参观结束,从狮子林出来,这些人也不舍得放他走,一个劲地打听,“您明天去那儿参观啊?我们一早就去门口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