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386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还有一些被兴城服装厂拒绝掉的订单,其实不是不能接,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拒绝了,现在都是他的机会。
    他都懒得动兴城服装厂现有的渠道,怎么说也是工作了这么些年的地方,有感情了。
    他们厂子规模小,随便几个订单就够吃了。
    果不其然,除了最开始的小半个月,后来生产出来的衣服几乎没有入库的机会,刚过质检,就打包往外发了。
    整个过程顺利得不像话,一点儿波澜都没起。
    本来明珠市还是有其他服装厂,尤其是那些规模差不多的厂子,按理说都跟陈泽海新开的这个厂子是竞争关系。
    但是他们那些厂子要争夺来进货的经销商,陈泽海根本不跟那些经销商接触,货直接发走了。
    让盯着他们厂的那些人深感莫名其妙,搞不清楚他们的套路。
    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别的厂都是生产出来产品找渠道卖出去,陈泽海是已经联系好了订单,衣服做好了直接拉走。
    没到两个月,以陈泽海的稳妥,都跟沈鱼开口了:“咱得扩大规模了,订单做不完!”
    服装厂的生产经营,沈鱼都没插手,全是陈泽海一手安排。
    他没有搞什么创新,就是生产现在最流行的几款服饰,然后往内陆的二三线城市发。
    这些城市接收流行信号要比其他经济发达的地方稍微晚一点儿,市场缺口大,本地不一定有服装厂,就算有也不一定会生产这几款最流行的服饰。
    当地百货商店有进货意愿,就接百货商店的订单,百货商店不进货,就找私人服装店。
    内陆多少二三线城市,这么大市场,随随便便咬一口,他们这个五十台缝纫机的小厂子也给撑着了。
    眼看着订单做不完,钱溜走不是回事,陈泽海果断联系沈鱼,要扩大规模。
    沈鱼当然不会有意见,让他再投钱都行。
    不过以服装厂的盈利,真不用他再投钱,不算前期投入,第一个月服装厂收益超过五万块。
    就算刨除各项开支,第一个月就已经回本了。
    分红沈鱼和陈泽海都没动,拿来投入经营扩大规模正好。
    工厂规模扩大,当然也得再招工人,上次被刷掉的二十个,除了一个被刘师傅评价为手脚不协调不适合干这个的,其他人都上了。
    第一批五十个女工安顿下来之后,托人给家里写信,一个个把她们现在的生活都给吹出花来了。
    不过就算不吹,那些住楼房用自来水,天天吃鸡蛋,坐着干活这些描述,就让还在地里刨食的老乡亲们羡慕坏了。
    沈家在附近十里八乡地位空前高涨,那些女工的家人,对沈家感激得不得了。
    沈老太太出门跟老姐妹聊个天,兜里都要被人塞满花生瓜子红薯干之类的东西。
    所以那边一传消息说,上次淘汰的这次还要,二话不说收拾了行李就出发了。
    不过光这二十个也不够,陈泽海也觉得这些乡下招来的女工确实好,人实在肯干活,选择计件之后,一个个争着抢着恨不得不下班了。
    活也做的比较细致,检验合格率很高,有些粗心的没做好指出来,自己就羞愧得很。
    这回沈家这边送了十九个,但这可不够。
    陈泽海吸取经验,一方面请沈家继续帮忙招人,一方面找厂里那些值得信任的男工,让他们联系各自老家,看有没有愿意出来打工干活的。
    主要是总不能整个厂子的人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尽逮着一个地儿薅。
    都是穷地方,有这种好机会,就没有不愿意的。
    他们这边费点儿功夫,垫付路费岗前培训,一套都熟练了。
    服装厂生意风生水起,有陈泽海上下一把抓,沈鱼坐等收钱就好。
    静极思动,学习之余,沈鱼对比一下,发现自己格局小了。
    光靠开这么几个店,赚钱是能赚钱,可跟开工厂真没得比。
    地皮也买了不少,除了兴城的,明珠市也买了好几块地,但等着升值还有段时间。
    大概是学习进度已经追上甚至反超同学们,沈鱼现在学习状态比较轻松,大考小考名次稳定。
    从高三开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开始,他就没掉下过第一名,唯一能跟他竞争的就是邵凌云。
    不过邵凌云跟他并列过,却再也没有超过他,至于其他同学,早就被他们两个远远甩在后面,总分拉第三名十几二十分。
    该学的都已经学完了,后面就是频繁的考试,测验成绩,沈鱼稳得不行,老师都不怎么管他和邵凌云,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
    他们两个现在的成绩,去考大学肯定没有问题,老师干脆放他们自学,想复习什么复习什么,只要保持着学习状态,考试成绩不掉就行了。
    这种情况下,沈鱼学烦了,事业心突然受刺激,空前高涨。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太闲了。
    沈桥被叫去出差,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他之前弄出来的一种合金,经研究表明可以替代目前用途极广的一种金属材料。
    靠着这种材料出口,华国狠赚了一波,具体什么情况沈鱼不清楚,只知道跟着沈桥的人又多了好几个。
    有钱了,沈桥开始折腾基建,他对之前出差时坐火车的经历深恶痛绝,然而沈鱼跟他说,以后去外地读大学,他一年最起码得坐四趟火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