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66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哈哈哈哈,没想到萧贼也有今天!”
    “万岁圣明。”
    “爹,娘,你们的大仇终于得报了。”
    ……
    而萧党俯法的当天,京城就解了封。
    消息传出去之后,各地百姓无不或呼朋唤友把酒相庆,或长跪不起喜极而泣。
    为此,承安一朝又多了几篇庆贺萧党倒台的诗文流传千古。
    但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接下来传来的消息那无疑是直接引爆了整个大扬朝。
    第二天,京西大营三万兵丁,一万开赴京城,协同五城兵马司抄没在京萧党的家产,两万分赴各地负责将萧首辅的党羽缉拿归案。
    一时之间,三司大牢里人满为患,逼的镇国公不得不将兵营空出来关押萧党的罪犯。
    而仅仅是在京的萧党,就抄出了近九千万两银子,这还只是现银,要知道大扬朝国库一年的收入折银也才不过一千五百万两。
    只萧首辅一人,就从他家里就抄出了三千顷良田,银号八处,当铺二十处,金银珠宝一千五百余箱,折银三千万,此外还有纱缎绸罗一万多匹,皮毛无数。
    还有他的大管家,从他家里光是现银就抄出了两百万两,比方言钦这个皇帝的内帑还多。
    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他们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欺男霸女算什么,到了他们这里,动辄就是灭人满门,最夸张的一个,手里竟捏着五百多条人命,他九族加起来都没这么多人。
    对此,方言钦直接抢了后世明成祖的戏份,他只是随手将账簿扔回到了御案上,然后看着下方的满朝文武,淡淡道:“那便诛他十族好了,也好叫后人引以为戒。”
    随着这句话落下,悬在萧党等人头上的铡刀终于落下。
    承安二十五年九月,三司列数萧阳州忤逆罪三、欺君擅权罪四、蠹国害民罪七……等三十条罪状。
    随后皇帝下旨,诛萧阳州极其党羽吏部尚书范茂彦、太子太保计夷等五人十族,诛其党羽工部左侍郎党景同等八人三族……,其余同党,判处斩立决者三百人,阖家流放者五百人……
    此案一直到承安二十六年五月才审结,其中牵连致死者多达两万人,堪称大扬朝第一大案。
    为此,承安二十五年和二十六年的京城的天空都是血色的。
    而这,还是在镇国公等人的极力劝说下,方言钦允了那些罪行稍轻的官员上交赎罪银来获取减刑和免刑的前提下。
    而正如同历擎宇所预料的那样,得知萧党的下场之后,永王甚至顾不上休养生息,积蓄实力,直接就反了。
    方言钦随即下旨令历擎宇领山东备倭军三万,禁军五万,并抽调沿海十三卫二十一所
    六万兵讨伐永王。
    为了让历擎宇能够安心出征,方言钦以萧贵妃孕育皇嗣有功为由,宽恕了她的性命。
    别院里,不仅仅是历擎宇,就连萧贵妃也不由松了一口气。
    所以历擎宇当即握住了萧贵妃的手,安抚道:“皇帝既然宽恕了你,日后就势必不会伤及你的性命。”
    “你好好养胎,不要多想,你放心,萧家的仇,我一定会帮你报的,我发誓。”
    听到萧家两个字,萧贵妃身体便是一颤,紧跟着便湿了眼角。
    她的父亲,她的哥哥,全都死了。
    她当即疯了一样的捶打历擎宇的胸膛:“你不是向我保证过,一定会救下萧家人的性命吗,为什么,为什么事情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只是说着说着,她的动作越来越慢,也越来越无力,最后只能是趴在历擎宇怀里嚎啕大哭。
    美人垂泪,历擎宇只觉得心都碎了。
    只是不等他开口,萧贵妃才终于反应过来。
    所以眼前这个男人,也是害她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想到这里,萧贵妃突然推开了历擎宇。
    历擎宇一怔:“怎么了?”
    萧贵妃也怔怔地看着他:“你走吧。”
    历擎宇面色微变:“柔儿?”
    萧贵妃凄然一笑:“你如果能帮我报仇,我自然感激你,可是我父兄的死,与你脱不了干系,你让我还有何颜面和你在一起。”
    “你走吧,从此以后,你继续做你的指挥使,我继续做我的贵妃,我们恩断义绝。”
    历擎宇当即就要追上去,只是不等他抓住萧贵妃的手,大门便哐当一声在他面前关上了,只留下一条纱巾落在他的手心。
    听见屋内传来的哭泣声,历擎宇蓦地握紧了手中的纱巾,恨声说道:“皇帝——”
    对此,阴差阳错达成‘棒打奸夫淫妇’成就的方言钦当天晚上多吃了半碗饭。
    因而整个承安二十五年,方言钦只做了五件事,修炼,调戏曲修墨,除萧党,讨永王,免天下五年赋税。
    第81章
    转眼便到了承安二十六年。
    殿试刚刚放榜, 萧贵妃就发动了,隔天便生下来一个男孩。
    消息传出,朝野内外皆欢欣鼓舞。
    当然了,方言钦也很高兴, 因为他又多了一个爬曲修墨的床的理由。
    曲修墨也很高兴……狗皇帝天天爬他床的事不算……
    因为他母亲也生了, 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而彼时,北境的大战也终于打响了。
    永王不蠢, 他知道即便是谋反也要师出有名, 否则就得不到百姓和文人的支持, 而且即便是日后成功了, 史书上也会给他扣上一顶大逆不道的帽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