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而李琦就显得有些愤懑不平了。这孩子已经贡献了几十种失传画法,至于在这种事情上说谎吗!
于是他悄悄让工作人员按照戚临清所说的方法先试着制作画布。
随后他便站在戚临清身后,看着这名少年人临摹画作。
结果越看越心惊肉跳。
李琦从事古画修复工作几十年,出过两本书,受人敬仰,享誉业内。
在场这么多专家中,也许他不是最优秀的,但也绝不是最差的那位。
可是和眼前这少年人的临摹敦煌画相比,李琦吃惊地发现,自己和对方的差距……可能就是一个银河系。
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李琦简直都难以想象戚临清的师父是何等牛逼的人物。
奇了怪了,难不成他师父是傅易亲自教的徒弟??
……
傍晚,临摹工作进入到尾声。
在场共计十余名专家,除李琦没参与,加上戚临清的画都被挂在了一处地方,由大家统一决定评判。
按理来说,这种百舸争流的景象最难评出第一。
因为专家们的水平都相差无几,谁也不服谁。
可是在看到戚临清堪称绝品的画后,他们纷纷沉默了。
谁是第一名,不言而喻。
之前持反对意见的几位专家,特别是地中海,难以置信的同时,脸上更感到一阵火辣辣的疼。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读者彐扔了1个手榴弹
李孟德·斯鸠扔了1个地雷
么么
第八十三章 啥啥啥
在场的专家们,都忍不住上前围着戚临清的这幅画端详起来。
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人画出的作品。
李琦轻哼一声,道:“这回你们相信了吧?”
专家们:“……”
事实就这样摆在眼前,他们就是不信也得信。
这幅画完美呈现了棠朝佛像的庄严森然,细节入微,色调翔实。尤其是其中的飞天形象,精工细丽,设色极其鲜艳。
地中海专家看得暗自点头,道:“这孩子运用勾染方法非常得心应手。”
现代中国画之所以走下坡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勾染不再重视。
勾染指的是两种技法,前者指线描,后者指色彩。
古代画师们在创作壁画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学徒勾勒基本形状,第二步才由名师进行指导修改,也就是“画龙点睛”的部分。
另一名专家感慨:“这幅小画的色彩部分,绝对是精髓。值得我们学习。”
其他专家们也随之附和点头。
可这一幕落在其他工作人员、甚至那群B大考古系学生眼中,就显得分外离奇惊悚了。
一群四五十岁的古画修复精英人士,竟然在谈论如何学习一个少年的长处……
戚临清到底是有多牛逼?
……
壁画修复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量,必须采取团队合作。
这也是为什么陈忠翔请来了十几名专家的原因。
他在离开前并未让这些专家停止研究。
有了戚临清这幅堪称教科书般标准的临摹复原画,在敲定主体修复方案之后,他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
一开始专家们还想仗着自己年龄大、阅历深来占主导。
但他们很快发现,戚临清对古壁画的知识比自己懂得还多……
比如做壁画时的材料,小到画笔、颜料的选择方面,他都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
戚临清自制了一种画笔,造型特异,一落笔就有两个小开叉的地分为三股子走。
专家们用这种笔画出的线条,和原画特点一模一样。
还有晕染的工具。戚临清提议采用内地民间工匠所用的被称为“大虎爪”“小虎爪”的画刷,用来晕染天地以及人物或动物的脸,效果极佳。
溯古是古物修复的初衷。
在戚临清的帮助下,他们的修复工作进行无比顺利。
李琦有些恍惚:“我觉得我们已经不是在溯古了。我怀疑戚临清就是个古人。”
一晃几日过去。
由于戚临清参与了考古队的修复工作,他们的旅游行程得暂时延后。
不过甘以山、叶如南和唐古拉三人都没觉得扫兴。
因为他们也沾了光得到考古队的允许,可以进到傅易的画窟里近距离观摩欣赏。
这可比逛十个博物馆,还要让他们兴奋。
壁画修复采取流水法操作,分组每人着一种颜色,或是线条。
最重要的部分,譬如人物的面部、手脚等细节,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其交给戚临清来画。
李琦看着他在洞窟中忙碌着,忍不住道:“我觉得你画得跟恐怕跟原画都相差无几了。”
戚临清就笑笑不说话。
毕竟他自己就是原画的作者,当然要更得心应手些。
“这孩子画得太好了。”
后来专家们无数次在私下里夸赞戚临清。
戚临清要在沙漠深处的洞窟里呆一整天。
考古队统一向营地定制了盒饭,每到饭点就会由专车送过来。
负责送餐的人正是梁明山。
钟宸闲来无事,也会跟着他一块上车去洞窟中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