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页
这些书生们看着文章时,已经有人不由自主的念了出来。而茶楼里所有的食客也都在侧耳倾听……这可是元首的话!
在这之前,他们即便是有人听过天子的圣旨,那也都是文体古雅,哪有这种深入浅出,解释得十分细致的言辞?
所以当他们听到书生念诵的内容时,分明就像是元首亲自坐在他们对面,解答他们对于新政的疑惑……这种感觉可太新奇了!
……
文章中的张天如首先向沈墨提出的问题,就是他为何要拒绝天子禅让,而是设立了元首制度。将世袭皇位的家天下从新政中彻底废除。
而沈墨的回答却是目光深远,两句话就让大家听入了迷。
在报纸上沈墨首先就指出,过去由一家一族世代传承皇位的做法,有很多不可取之处。
首先就是皇宫中培养出来的继承人,往往由于对民间疾苦的不了解和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他们执政时的能力十分堪忧。
在这里面沈墨从汉代开始,一直讲到唐朝。列举了很多在皇朝初期,统治者的智慧和才华十分惊人,可是到后来的几代却越来越差的例子。
他的论点可谓是有理有据,让所有人都没办法反驳。因为历史就放在那里,这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
在这之后沈墨又说到政治体制,往往在每个国朝建立初期,都想设立出一个完备周密,可以传承千秋万代的制度。
可事实上这些制度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陈旧腐朽,里面的漏洞也被官场和民间那些聪明人纷纷洞悉。
沈墨将每个王朝末期统治者昏庸,国家暗弱,吏治腐败的原因归结于制度的陈旧和官员体系的腐朽。
集合上面几点,沈墨提出了自己用新的政治制度来改变这一切,永远打破三百年治乱循环这个怪圈的设想。
在沈墨的设想下,他所设立的新政权应该是始终充满活力、吐故纳新。制度也会随着国情和实际情况,不断的加以修正和改变。
加上新政下历代的执政者,都是由政府选出来的精英人士。这就避免了国力停滞不前,或者是产生倒退的情况。使得大宋的政坛历久弥新,始终都是一个充满进取之心的政府。
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沈墨提出来的论据非常充足,这就让人很难辩驳。再加上他本人谢绝了皇位,更是由此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这就使得对沈墨心怀不满的人,也难以对他提出质疑。
念完了这一段之后,就见这些书生惊愕的相互看了一眼,心中都是惊疑不定。
话说在国朝初建的时候,每一个朝代都是想千秋万代、永世传承的。可是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从古至今也没有真正千秋万代的国家。
所以沈墨这次的新政,虽然大家也不知道他是好还是不好。但是看完了这一段之后,有一点大家在心中却是可以确认的。
就是这位元首最起码是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去做这件事的,不管结果如何,他的初衷总归是好的。
……
随后在文章中,张天如又像沈墨问起了他组建的新朝廷,施政的核心是什么。
沈墨向张天如答道:他的新朝廷施政的主旨,就是以民为本。
新政将要使用那些愿意为民众服务的精英来治理国家,力争让大众百姓生活得安定幸福,并且让大宋在民生、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
这话或许在现代人的耳中听起来一点都不稀奇,可是放在古代这些读书人看来,就未免有些十分奇怪的味道了。
对他们来说,虽然历代统治者都口口声声喊着让天下民众安居乐业。但是实际上朝廷的施政核心,都始终是维护着一家的统治。
所谓忠臣孝子才是他们竭力推崇的。而每一个王朝建立之初,都不免立足于让自己活得更长。可是现在元首沈墨却把百姓放在了头一位。
他既没有强调自己这个元首的尊严与正统,也没有大谈道德与德行。所以在茶楼中那些普通百姓和商人在大声叫好同时,那些书生们脸上的神情却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第3055章:空言道德终无用、至此斩却、终南捷径
要说他们这些人倒也未必有多坏,而是思想被之前读过的道德文章束缚住了,所以这些人未免于显得与周围的百姓格格不入。
……
在这之后,沈墨亲自解释了自己颁布的三条政令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并且在实行之际改变了之前的哪些弊端。
大家听着书生念到这里的时候,不免都是心情激荡。
首先就是沈墨所设立的官员任免制度,在新朝廷建立初期,沈墨提出不管是已有的旧体系官员,还是自己通州一系的新派官员,都是一视同仁,全都要通过考试上岗。
至于考试的内容,则是针对这些官员所在岗位,还有他们平日里的政务进行考核。
按照沈墨所说,若是一个管仓储的官员,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库房里有多少东西。有哪些东西破损需要报备、腐烂需要更换、那他就不配坐在这个职位上。
而另外一方面,为了保证公平起见,沈墨也给了现有那些官员一个月的时间,让他们尽量熟悉自己的任务,以便应对考试,说实话这已经是非常宽厚了。
哪怕就是临阵磨枪,好歹也让那些大宋官员们临时抱抱佛脚,熟悉一下自己手上的政务,以免在考试的时候抓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