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页
听弟弟这么说,姜晓菱真的是好气又好笑:“又胡说八道了。”
“诶,姐,我还真不是胡说八道,我说真的。”宁宁回答的一本正经。
他说:“这不是刚回来嘛,我还没来得及跟家里说。我本科上完还打算读研,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继续读下去。”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又看了看爸妈,这才继续说道:“我三五年之内肯定是回不来的,将来……什么情况还不好说。
可不管怎么样,我和哥两个大男人,怎么也不能让姐妹帮我们买房子。这事儿我们肯定自己解决。
所以,我赞成你们把房子建的好一些,这样能和爸妈还有奶奶一起住,互相有个照顾。我和哥在外面也安心一点。”
可能是因为老人在,宁宁怕他们三个心里难受,所以话说得有点含糊。
但姜晓菱和邵彦成还是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那就是,宁宁虽然才去了京市一年,却已经打定了主意,没准备再回来。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
小家伙现在考入的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先不说读不读研究生,就他现在毕业,也多得是单位排着队等着要。
更不要说他还要继续深造,那更是前途广大。
这种情况,那自然还是留在大城市,才能够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学习更多的东西。
她又由宁宁想到了小河。
小河这辈子和上辈子一样,在他姐夫的监管之下,饱受摧残。
可也因此考上了军校,现在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军官了。
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如上辈子一样去了海边,而是回了云省。
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他还没有找对象。可不管怎么样,姜晓菱心里明白,大弟弟回宁林落脚的可能性也已经没有多少。
既然这样,她现在也觉得宁宁说得没错,她把房子建得好好的,把老人们安排好,其实也算是安了三个弟妹的心。
决定做了,那自然是说干就干。
趁邵彦成刚刚毕业,汽车厂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加上宁宁也还在暑假中,家里有劳力。
姜家以最快的速度将房子买了下来。
在手续办完后的当天,就找了建筑队驻扎进去,开始了翻建的工程。
这建筑队还是赵泉介绍的。
随着老一辈的年龄大了,他们村的干部们全都换了人。
这些年赵泉常年在外走动,见了不少市面,也认识了不少人。
慢慢的,在村里也算是一个说得上话的人物了。
于是上次村委会重新选举的时候,他差不多是以全票通过,当上了新的村长。
这建筑队就是他们村子自己组织的。
说起来这还是亏得赵泉的眼光好,敢想敢干。
这边政策一有松动,他就第一时间在村子建了砖瓦厂。还从城里专门请了技术员,来厂里做专项指导。
随着国家建设步入轨道,现在砖瓦多紧俏啊!
砖瓦厂建起没有多久,厂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可以说,他们村子是紧随国家政策,以最快的速度富了起来。
这还不算,砖瓦厂这边稳定下来之后,赵泉又在村里组织了一批能干的工匠建起了建筑队,专门在四邻八乡接盖房子这样的小工程。
于是,又一批人紧跟着富了起来。
现在赵泉他们村,那姑娘小伙儿全都变成了香饽饽。
好些有姑娘的人家,都舍不得外嫁了。
而别的村里,一听说哪家女孩儿嫁到了他们村,就没有人不羡慕的。
有赵泉这层关系,建筑队的人干起活来,那肯定是又快又好。
不仅如此,能省得钱也都尽可能的给他们都省了。
但就算这样,没多久姜晓菱还是捉襟见肘,手里那差不多三千块的票子,也看着看着见了底儿。
最后还是邵彦成去厂里借了一千块钱,说好了每个月从工资里扣,才算是缓解了这个难题。
可不管怎么样,在九月初的时候,也就是宁宁还有两天就要返校时,房子终于盖好了。
看着那又气派又敞亮的二层小楼,所有人都打心眼里高兴,只觉得之前的付出没有白费。
将房子晾晒了一段时间,姜家的人是在十一前搬进的新房子。
燎锅底的时候,他们请了最亲近的几家朋友。
隔壁的谢家,张工一家,还有王瑾两口子全都来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姜家买了房,又重新把房子翻新了。可除了赵泉最初送建筑队过来的时候看了一眼,其他人之前全都没有来过。
赵泉房子建好后也没有看到过。
所以,在看到着楼上楼下十几间的大瓦房,大家全都被震住了。
谢壮张口就是一句:“爸,要不,咱也买个院儿吧?”
一句话说地大家都笑了起来。
姜晓菱心里一动,借着这个机会还真的游说起了这些好友。
别人不知道,她心里可是知道后世那房子的价格有多离谱。
而且她还知道这真的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儿。
过了这一阵子,国家开始管控,就是想买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在她的游说下,虽然大家都没有表态,可明显能够看得出,很有几个人是真的心动了。
搬到新房子之后,姜晓菱接连做了好几个晚上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