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页
刚刚开始办的农民工子弟小学,能够达到这种规模,已经相当不错了。
王老师笑容满面:“那也是你跟你弟弟帮忙,又是出地方又是发东西。”
陈凤霞惊讶,她倒是没想到陈文斌也跑到前进村来了。这人还想在前进村挖出什么宝贝来不成?居然这么积极。
王老师笑着邀请陈凤霞:“陈老板,今天学生第一天来报到,意义非凡。你对这个农民工子弟小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听说你来了,就想请你也过去给大家说两句话,给孩子们打打气。”
陈凤霞本能地畏缩。电视她上过,采访她也接受过,照理来说她不怕在人前讲话。
可她害怕给孩子讲话呀。
小孩子就是一群成长中的小苗苗,外面的力量压在他们身上,压成什么样就成了什么型。
万一到时候她说错话,影响了孩子的一生,那不是罪过大了。
王老师看她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就好笑:“你怕什么呀?简单讲两句话,告诉大家,不管条件多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人只要坚持住,就总能越过越好,变成自己希望中的模样。”
陈凤霞苦笑:“你自己说这话就好了呀,干嘛要我讲?”
“从你嘴里头说出来意义不一样嘛。”王老师不由分说,直接拉着她走,“走走走,今天一定要好好说两句。”
朱老板在后面追着,喊陈凤霞:“陈老板,还请你在陈总面前帮我说两句话呀。”
陈凤霞满头雾水,说什么呀?她都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她也没心思琢磨这个。一想到要给小孩子讲话,她的小腿肚子都直打哆嗦。
一群娃娃哟,嫩泱泱的小娃娃。
陈凤霞进了刚改建成功没几天的农民工子弟小学,瞧见记者扛着摄像机,就明白站在院子里头眉飞色舞的陈文斌到底为了什么了。
呵,这家伙。
王老师两口子的女婿就在县电视台工作。岳父母精心筹备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开学,做女婿的怎么可能不安排电视台的人过来采访跟拍呢。
准备了书包跟文具盒的陈文斌可不就成了撞上门来的大善人,刚好入镜完成新闻工作的需求。
对着记者的摄像机,陈文斌煞有介事:“我也是做工程的,从农村走出来。跟我一起做事的兄弟们就有孩子在这儿上学。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小孩上哪儿接受教育去?……”
陈凤霞听着真想翻白眼。瞧这人漂亮话说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学校是他办起来的呢。
幸亏县电视台没有给他充分发挥的机会,话筒很快就转到了王老师面前。
王老师拉着陈凤霞过去做介绍:“就是这位陈老板,把自己在村里头新修的好房子让给我们办学校,只收我们一块钱的租金。当初鲁迅先生只要一块钱就把书卖给了进步青年。青年在他的激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现在,陈女士把她的房子用一块钱租给我们办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上学的地方。我相信,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将来也能够获得成功,走上光辉灿烂的道路。”
报完名的孩子们已经被召集起来,站在院子当中,好奇地看着摄像机镜头。
王老师笑着将话筒递给陈凤霞:“下面就请陈女士也给我们的孩子说几句吧。”
陈凤霞心中暗暗叫苦。该说的话王老师他们都说完了,轮到自己,还有什么话能说呢?
她看着院子里头一张张满是好奇的脸。这些面孔写着天真稚气和阳光憧憬。他们没有一般城里孩子看着娇嫩,皮肤多半晒得黝黑,站在那里,每一块肌肉骨骼都膨胀着孩童的活力与野性。
陈凤霞忽然就笑了:“我也有孩子,跟你们差不多大。她在江海市的农民工子弟小学上学。她是很优秀的小孩,年年都拿三好学生,是他们班的班长。我曾经问过她要不要转到城里小学上学?她说不要,因为在农民工子弟小学,她收获了老师真诚的关怀,同学真诚的友谊。这些是金子般的东西,比漂亮的操场,美丽的教室更宝贵的东西。
我看着你们就想起了我的女儿,我希望大家也能够在这里获得知识获得友谊获得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将来有一天,你们也能够成长为有用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不知道孩子们到底听懂没有,再有水平的话她也说不出来。她只是想告诉他们,她希望他们好,这里所有的人都希望他们好,一直好下去。
“好!”陈文斌带头鼓起掌来,比小学生们更入戏,情绪激动的不得了,“这里就是梦启航的地方,将来,大家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电视台的镜头赶紧对准学生们,捕捉他们跟着鼓掌的动作。
朱老板在旁边等了半天,好不容易看陈文斌退到旁边,又笑着上前套近乎:“哎哟,陈总啊。”
陈文斌瞪眼睛:“有什么事情不能等会儿说。今天可是娃娃们上学的大日子,你怎么不当回事啊?”
朱老板被他怼得说不出话来,只好愁眉苦脸地退到旁边。
陈凤霞看了一眼,主动置身事外,不掺和他们的事。
电视台的人拍到了他们想要的素材,再三再四谢绝了留下来吃饭的邀请,扛着相机走人了。
朱老板已经着急上火,瞧见陈文斌,恨不得上前直接抱住人的胳膊:“哎哟,我的陈总哎,你可得发句话。你再不讲话,我真是要急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