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3页
大雪把人带到航运服装厂是为了向这些设计团队证明网站有成熟的品牌发展模式,可以为他们提供品控有保证的代加工厂。
陈敏佳惊讶得不行:“可是嬢嬢决定接手服装厂是来武汉以后的事情啊。大雪姐姐,你不是说你已经跟人家团队接触了个把月了吗?那个时候你就知道嬢嬢要办厂了?”
大雪笑道:“老板不接手工厂,那我也可以在妙妙上找其他代工厂啊。”
郑明明点头:“这就是越有越有吧。”
本来她感觉妈妈收购国营服装厂顺利得不像话,那个进展速度连拍电视剧都比不上。难道不应该有人趁机低价吞下国有资产吗?类似的事情太常见了。别说新闻,就连她的同窗都有家里是这样发家致富的。
可到了妈妈这里,就跟快刀斩乱麻一样,干脆利落得让人眼花缭乱。
她原先是疑惑的,再细想想,又觉得此事并非匪夷所思。
傍晚时分,大家体验轮渡过江的感受时,郑明明就开始跟妈妈分享她关于此次收购的心得。
首先,妈妈有点儿像红顶商人,相当于是港监局领导介绍过去的。这为妈妈保证了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她可以被比下去,但不能被轻易黑下去,否则就是在打周伯伯的脸。
其次,妈妈列出来的条件在私人接手单位里不说最好,起码也是排在第一梯队。不讲接收几乎全部工人,就是给普通工人都交社保医保的私人厂也不多。
再者,妈妈有能力拿来订单,真金白银的那种。工厂想要活下去,就必须得有订单。服装厂之所以撑不下去要倒闭,不就是因为没订单吗。
如此一来,对方找不到什么点可以纠结,那痛快签合同也正常啊。
陈凤霞听女儿一板一眼地分析,笑着先是点头又摇头:“说对了一半,还有关键点没讲。”
郑明明愣了下,开始下意识地皱眉毛,还有什么关键点被忽略了呢。
小三儿感受不到姐姐的困惑,坐在椅子上都激动得两条小腿直蹬,嘴里一直大喊大叫:“哇!好大的船,好长的江。”
然后还拿两只小胖手支撑着他肥嘟嘟的小脸蛋,做出了陶醉的向往状,“要是我能天天坐轮渡就好了。”
旁边有位年纪跟陈大爹差不多大的老头笑着主动跟这明显是从外地过来玩的小孩搭话:“有大桥咯,轮渡都少了,以前十八条,现在七条,车子可以过大桥咯,不用坐船。以后说不定就没轮渡咯。”
郑骁抬头看远处的桥,又放眼看滔滔江水,然后坚定地摇头:“不,车子堵,坐船好,船宽敞舒服。”
尤其是吹着江风,感觉实在太棒了。
郑明明路醍醐灌顶:“噢,我明白了,妈妈,是因为整个航运事业都在萎缩。像服装厂这样陷入困境的单位还有很多。所以,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标杆甚至是模板。”
妈妈提出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航运集团和政府方面的要求,希望服装厂以最快速度重新投入生产的不仅仅是妈妈和朱凯哥哥,还有工厂、集团、政府甚至是人民群众。
大家都希望这事儿能成,所以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被直接扫荡掉了,留下的就是高速树立起来的标杆。
陈凤霞笑着点头:“应该有这方面的原因,妈妈没什么了不起,就是沾了政策红利的光。”
打造典型这种事,相关部门素来高效有力。
郑明明重重地叹了口气:“可是还有好多啊。小梅姐姐说他们一艘客轮上就有上百号人,如果客轮停运了,他们又要靠什么生活呢?”
陈凤霞微微地笑,伸手指着小儿子,示意女儿:“听听小骁说的话。”
郑骁还在认真地和那位爷爷强调:“大船能坐很多人,就算建了大桥,以后还是会用到船的。船肯定还在。”
陈凤霞慢条斯理:“客轮以后想跟火车汽车一样不容易,但可以转旅游方向。走长江一条线,大家出来游玩不用赶时间,应该不错。”
郑明明还是叹气:“旅游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怎么又能比得上作为交通工具的首选呢。”
就是这艘轮渡,说不定什么时候也会停下吧。如此一想,此时此刻,在江上的每分每秒都是这样的宝贵。
陈敏佳和吴若兰没有坐在座椅上,而是站在窗户旁看外面的风景,她们惊呼了声:“快看快看,真不一样!”
不一样的是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碧色与黄色是那样的泾渭分明。头回瞧见的乘客都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叹,不是一江水吗,居然也能这样!
那碧色的是汉江,黄色的是长江。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长江原来是黄色的,完全没有他们一开始以为的那样澄澈。
郑明明盯着那相交的线,突然间开口问陈凤霞:“妈妈,其实很多厂的改制,但凡他们用心些认真点,都可以像服装厂一样吧。”
看,妈妈得到了厂房和工人,清理了库存,重新投入生产,妈妈并不吃亏。
工厂的工人有工开,可以按时拿到工资,他们的生活也有基本保障了。
这件事并没有那样难,如果工厂真一文不名的话,那些人为什么还要买下工厂继续生产呢。他们赶走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的工人,不说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已。他们用低价买下工厂,不过是狼狈为奸,侵吞国有资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