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206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等让金宝将慕容靖派来的人带去休息后,宋佩瑜立刻看向重奕,低声道,“我打算将奇货城库房中的一半金银用作赈灾,分别送往边陲各个县镇。”
    宋佩瑜能挣钱,也十分舍得花钱。
    挣钱不花,放在库房生灰,挣钱还有什么意思?
    这也是个千载难逢的能给重奕在民间刷声望,还不会显得突兀的机会。
    将金银送去赵国边陲各个县镇后,自然要大张旗鼓的告诉所有百姓,这些金银全都来自于皇子的私库,是皇子对百姓的体恤。
    重奕对这些向来不感兴趣,闻言随意挥了挥手,目光放在宋佩瑜衣袖外露出的那抹宝蓝色上,忽然道,“这块牌子本身是个印章,你将盖了印章的文书送到各个衙门,他们就会将文书当成孤的命令,你随便处理吧。”
    宋佩瑜顺着重奕的视线看向手腕,将蓝宝石串子上蓝玉雕刻的牌子放到眼前细看。
    安公公弯腰指着玉牌左上角极不显眼的地方,低声道,“这个位置光凭肉眼看不出什么,用了印泥后再印在纸上,就会有朱雀纹路。”
    宋佩瑜按照安公公的指使,将手指放在玉牌左上角的位置,果然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触感。
    靠手指摩挲,只能感觉到不平整,却无法具体到不平整是什么纹路。
    宋佩瑜深深望了重奕一眼,不愿意再去探究重奕究竟知不知道,他如今的行为是什么含义,欣然接受了这份便捷。
    有了这枚印章,对他来说是方便,对重奕来说是解脱,为什么不接受?
    赈灾款的事只用了短短两天就落实了下去,慕容靖从蔚县派了亲兵来押送金银,这些亲兵会将所有金银送去该去的地方,并宣读吕纪和带病拟定的诏书。
    诏书上的内容,无非是重奕如何体恤百姓之类的官话,辞藻华丽却不会晦涩难懂,保证百姓都能轻而易举的理解是什么意思。
    为了这份诏书,本来都已经能下床的吕纪和,又硬生生的在床上躺了三天。
    因为重奕、宋佩瑜、吕纪和身上都有伤,回咸阳的事只能遗憾暂缓。
    正好给了宋佩瑜足够的时间和便捷,去了解曾镇的后续和梁州睿王接下来的动向。
    无聊之下,宋佩瑜还特意让慕容靖将还在蔚县的卫国八皇子秘密送到了奇货城。
    他直觉卫国八皇子会是个有故事的人。
    见到卫国八皇子后,宋佩瑜直言,八皇子要是不老实交代,为什么从曾镇战场消失后跑来赵国,赵国就要将他的身份昭告九国,并用八皇子威胁卫国。
    八皇子听了宋佩瑜的话后,半点犹豫都没有,直接有什么说什么。
    直言他要是再不跑,就只有死路可走。
    他是罪妃之子,从小就不受卫皇的喜欢,长大了也争不过兄弟们。
    事实上八皇子也根本没想过要争。
    但他出生在皇室,又没人护着,可谓是万事不由己,终究还是被卷入了斗争。
    曾镇战场就是他的兄弟们,为他精心挑选的埋骨之地。
    所以八皇子在发现专门给他呈上来的饭菜有毒后,直接溜了。
    从曾镇战场逃离后,八皇子只有两个选择。
    去赵国或者去梁州睿王的地盘。
    恰好赵国正打算在蔚县修建如同奇货城一般的城墙,对难民极其宽容。
    八皇子去梁州睿王的地盘也没人可投奔,于是毫不犹豫的混在难民中进入蔚县。
    可惜他没想到蔚县肯接收难民,是为了修建城墙,正想着要怎么离开蔚县去更安全繁荣的县城,就被抓去了工地。
    八皇子就算再怎么不遭卫皇待见,从小吃了再多苦头,也无法做到混在难民中搬砖还不被发现异样。
    事实上,没超过三天,八皇子就受不了了,自己坦白了身份。
    都没等到慕容靖审问他。
    卫国八皇子的故事荒谬中透着可笑,却也十分新奇,起码重奕还没听过这样的故事,居然特意传唤了卫国八皇子几次。
    不得不说卫国八皇子真的半点都不当自己是皇子。
    他是卫国皇子,重奕是赵国皇子。
    他见到重奕就跪,半点犹豫都没有。
    听安公公委婉的表达重奕喜欢听故事时,八皇子还有些反应不过来,等明白了重奕召见他的原因,八皇子立刻进入状态,根本就没升起过半分抗拒。
    宋佩瑜也跟着重奕听了几次卫国皇室的八卦。
    什么兄弟相残、一起吃顿饭都能中毒一半。
    后宫三个月册封了十六位贤妃,每个贤妃活着的时候都是宫中唯一的贤妃。
    皇子发现兄弟偷妃子后,居然是想要加入而不是告发。
    ……
    听的宋佩瑜三观都要被震碎了。
    最后满脑子都是‘贵圈真乱。
    凭着重奕的‘宠爱’,原本像是个阶下囚似的八皇子很快就在行宫得到了些自由,还有符合他皇子身份的吃穿住行。
    为此,卫国八皇子居然……感动哭了?
    热热闹闹了将近两年的曾镇,在地震后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
    不仅因为地震让二十二万大军有去无回,还因为曾镇的金矿在地震中再次被埋入地下。
    燕、卫、黎三国同时宣布撤军。
    宋佩瑜怀疑曾镇金矿在地震中再次埋入地下,只是三国想要撤军的借口,实际撤军的原因是国内已经承受不住连续两年的投入和损失,而且曾镇的金矿也不能弥补这些损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