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书屋

第104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乌雅贵人满月后,每日都去承乾宫请安。按着佟宝珠说的法子做产后康复。天天束着佟宝珠给她的束腹带,晚上让宫女给她按摩双臀,腰部,自己再配合做各种运动。
    知春说:“奴婢听说,别人生过孩子,都要好好的养上三个月。您从生下小主子,第三天就开始活动。”她不敢再明着说贵妃的各种不是,隐晦的说道,“贵妃又没生过孩子。她或许是好意,但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
    乌雅贵人道:“贵妃为什么要害我呢?我仔细想过了,她没有理由要害我。我就是生了皇子,得了宠,也威胁不了她的位置。她犯不着来害我。”
    “贵妃教我这些方法,不是悄悄说的,旁边还有其他小主。若是没一点好处,她为什么说这些话?我的身体也确实在渐渐恢复。”
    知春见说不过她,就转了话题:“主子什么时候再去看看四阿哥?”
    果然如她所料,乌雅贵人不说话了。
    满月之前不能出门,满月之后,乌雅贵人只去了寿康宫一趟。远远的看了四阿哥一眼,抱都没抱。
    还想去看。
    可是没有理由。
    太后又不让嫔妃小主们去请安。
    乌雅贵人暗想,赶快恢复身子,把绿头牌摆上去,承了幸,再次受孕。等再生孩子,肯定能晋位份,就能自己抚养了。
    等自己有了孩子,再去寿康宫里看四阿哥,别人就不会多想,她是想图谋着要回孩子。
    丽景轩里的觉惮氏卫双姐自从后门被人挂了死猫后,就让人封死了后门。主位的淑妃待她还不错,从内务府分给她的两名宫女都是她阿玛提前关照过的,对她也尊重。
    除了去承乾宫请安,被人冷嘲热讽外,别的都还算过得去。贵妃不要求众人去请安,她去了两回后,便不去了。
    日子比在乾清宫当差时还自在。
    爱生事的荣嫔,一心想着怎么能够晋升妃位,除了偶尔去承乾宫跟别的小主们添添堵,也不再有别的小动作。
    宫女太监们,因为乾清宫在大整顿,责罚了很多人,生怕哪天也轮到自己,都是万分的小心谨慎。主子们稍有点不安份的心思,她们争相劝解。
    年前的这段日子,后宫总体来说,比较平静。
    腊月十六,康熙翻了宜嫔的牌子,是临幸。
    宜嫔第一次在自己的住处接驾,欢喜异常。次日去承乾宫请安,面对别人挤兑的话,丝毫没往心里去。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自这一日开始放年假休朝。不用再早早的起床上早朝,朝臣们欢喜,康熙也很欢喜。
    这日还收到了纯亲王托人送的信,说写信的时候在塞外,身体已经大好了。说这段时间是他最开心的时光云云。
    康熙拿着信去慈宁宫告诉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看了信,虽然没说什么,但也不再埋怨康熙让纯亲王离京的事。以前可都是每次见康熙,每次都要提出,把纯亲王召回来。
    往年腊月二十三后宫是要摆大宴的,后宫小主们齐聚慈宁宫。今年的年节简办,小年宴便省了。
    中午在慈宁宫摆了小宴,太皇太后让人把太子、大阿哥送了过来。还着人去寿康宫请太后。
    太后的精神不大好。
    太皇太后问:“是不是照顾四阿哥累着了?”
    太后笑道:“都是奶娘嬷嬷们在照顾,儿媳没怎么插手。可能是屋里的炭火太足,最近总是犯困。”
    太皇太后道:“年龄大了,就要多注意身体,让太医给你看看。”
    太后道:“看了,都说没事。”
    太皇太后和太后,都没提贵妃,康熙也没提。贵妃虽然是妃子,可管着后宫事务,也算是主母。这大半年来,管的还不错。连坐在一起用膳的资格都没有吗?
    太皇太后故意如此。
    康熙心里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
    午后从慈宁宫出来,直接去了承乾宫。走到路上的时候,他好像琢磨出来心里难受什么了。
    他替贵妃委屈。
    贵妃为众人做了那么多事,为什么就打动不了某些人的心呢?
    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讨人
    承乾宫里。
    红云指挥着两个小宫女往西稍间里摆花, 两盆红梅,一盆粉山楂,一盆散尾葵,还有一盆迷迭香。
    “奴婢挑了七八盆呢, 黄忠说屋里摆太多花草不好, 吸人的精气。”
    她把小宫女摆好的花盆, 又仔细着动了动位置, 让开得鲜艳的花朵, 正朝外侧。
    “有两盆白菊花, 长的那个叫好,花瓣有半尺长。奴婢是想屋里都是鲜艳的颜色, 有两盆白色的正好点缀,黄忠说白色的不吉庆。他这么一说, 奴婢心里膈应的慌,就没拿。他这人真是,管个花草这么多事,还当自己是大总管呢,什么地方都要说一嘴。花坊里的人,都讨厌他, 看到他说话,别人都躲一边去了。”
    南边靠窗的位置,原来是席地的茶台。这里的冬天,比佟宝珠想象中的还要冷。前几天,她让人给改成了半人高的木塌, 塌里置了碳盆。塌上面铺了一层毡, 毡上面又铺了羊毛织的毯子。
    塌面差不多与窗户齐平, 跟现代的落地窗差不多。唯一遗憾的是窗户是用纸糊的, 只透光,不透亮。
    木榻刚做好那天,殿里的几个姑娘轮流往上面坐,直夸娘娘好心思,坐高处又临着窗的感觉比闷在地上好太多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