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他的三观以及处事风格都已经定型了,几世的积累并不是他们能够改变的。想要把他教导成他爹那样的‘仁君’,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们恐怕是达不成了。
其实安康倒不是喜欢把所有的权力都捏在自己的手心里,他其实并不排斥将手中的权利分给那些善于治国的文臣。但是不是现在,国朝如今内忧外患,需要的是一个强势有权威的君主。
宋朝之后那些懦弱的君王告诉我们,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五胡乱华以及之后的宋朝灭亡的历史告诉我们,改朝换代不可怕,可怕的是改朝换代的力量来自于那些北方的游牧民族。那些野蛮的游牧民族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汉人几乎被屠杀殆尽。那些世家大族是可以衣冠南渡,但是底层的百姓却是被屠杀干净。
有历史记载鲜卑族入侵中原,劫掠了数万的汉族女子,回程后只剩下了八千少女,那些消失的女子都是被充作了军队的粮草。
而宋之后的元朝也是残暴至极。南宋末年全国大概有一亿人口,可是到了元朝全国的汉人就只剩下一两千万。
这样的历史摆在安康面前,他要是不做些什么,自己心里都过不去。
所以小到大宋皇室,大到大宋子民。如今流行的这种懦弱无能,一味只知道退让保平安的思想都要改变。
他是绝对不可能像他爹一样畏畏缩缩,一遇到难事就缩头的。
不过安康也同样知道如今他需要的是低调积蓄力量。只有自己手中有足够的筹码,日后才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他如今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培植自己的势力。他身边的这些伺候的人都是他爹他娘安排的,其中有多少是他爹娘安排着盯着他的,他心里清楚。其实如果不是出生的时候那一场大秀耗费了太多的灵力。
安康不介意让自己的爹和那几位宰相好好看一看之后的靖康之耻,以及宋朝灭亡的惨剧。好好让他们的脑子清醒清醒。但是想到他爹那个身体他又不敢乱来。
算了,他不急,有时间慢慢来,改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挡人财路者,如同杀人父母,改革之所以艰难就是因为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在他没有足够的权势之前还是要小心一些。
不就是扮猪吃老虎吗,这个业务他熟悉。
哐当!
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的安康,被忽然发出的声音吓了一跳。
“怎么回事?”
第142章
长寿殿
安康身边的总管内侍姓陈名俞,陈副都知。
“大王,宫中有例,打碎御赐之物,内侍杖毙。”
安康也是牙疼,这小黄门打碎什么不好,偏偏打碎了早些时候他爹赐给他的玉如意。
但是他还没有丧心病狂到为了一个玉如意就夺取一个人的性命。
“你叫什么名字?”安康见这位小黄门眉目清秀,虽然脸色苍白但是却没有失了规矩。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回大王的话,奴贱名曹华。”
“你读过书?”
“是,奴祖上做过小官。”
“那你怎么会?”
“家道败落,奴父早逝,家中还有幼弟三人。”
安康立刻就明白了,宋朝的内侍品级不高,但是工资福利却是极好的。这曹华家里必然是极为困苦。他作为家里的长子,进宫做内侍自然是为了养活一大家子。
“罢了,放了他吧。”
“大王?”陈俞面露难色,这不合规矩。
“玉如意是爹爹所赐,碎了可惜,但吾亦不想其染血。不详!况且爹爹最为仁厚不会因此要了一条性命,况且他是家中长子,承担着养育幼弟赡养母亲的责任,如果他出事了或者就不单单只是一条人命了。”
为了一个玉如意让一家子家破人亡,没有必要。
“等过一会儿我会亲自去和爹爹说的。罚他洒扫院子半年。”
“是,大王。”陈俞听到这里自然是不会再说什么,而且自己的主子仁慈,也是他们的幸运。
安康将事情和赵祯说了。
“爹爹赐的那玉如意儿子很是喜欢,只是若真的因此杖毙曹华,儿子怕曹家一家都要落难。”
“皇儿能如此宽余是好事,你既喜欢爹爹再给你一个就好。”赵祯没有一点生气,反而觉得儿子像他。
心里满意极了。
安康也料定了自家爹不会生气,这位对宫人是出了名的好,吃饭吃到石头也不会追究,半夜饿了也不想麻烦别人忍着。
他虽然没有亲爹这么好的脾气,但是也不会不拿宫人的命不当命。
长寿宫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皇宫,台阁的相公们觉得这位皇子和当今陛下一样是个仁君,大宋国本必然会一直稳固。心里也是极为高兴。
倒是因为身子不怎么好而请假在家的晏殊,听了外面的议论后嗤之以鼻。他们这位大王和当今官家可不是一类人。
君臣之间的博弈可是刚刚开始。
皇祐五年,赵祯封自己的嫡子为瑞郡王,加官中书令。
皇祐六年,晋亲王,同年五月册封为皇太子,赐名赵晟,入资善堂进学。
赵晟成为皇太子这件事情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不单单是因为赵祯就他一个儿子,更重要的是他是嫡子。就算赵祯有其他的儿子也无法撼动嫡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