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谢寻北来阿洛塔多次,面对复杂的社会局势和恶劣的气候环境,他也没有心生惧意,一待就是好几年。
谢寻北每次想念家里的时候,就会和阿卜杜勒聊种花家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东方文明,唐宋元明清后近代史,屈辱与血肉抗争,先辈们的付出才换来了现在的生活。
有人负重前行,有人不忘初心,有人牢记使命。
阿卜杜勒对谢寻北描述的国家充满了好奇,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国,在大半个世纪没发生过战争,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国泰民安,这在阿洛塔是完全不敢想的美梦。
阿卜杜勒被谢寻北说得热血沸腾,沸腾过后是暗流汹涌的深渊。
人性,被低估就会很可怕。
阿卜杜勒深深地叹了口气,深邃湖蓝色的瞳孔在看向照片时,目光沉重了许多,透露出回天无力的悲凉。
“你哥是一个很好的人,我经常会想起他跟我说过的话,教过我很多实用的道理。”阿卜杜勒止住过往回忆,将照片放回了桌上。
谢知南没什么表情,“我兄长是一名勇敢的维和军人,在阿洛塔执行维和任务时曾三次成功阻止了卢锡制造的恐怖,防止地区冲突扩大化,对于阿洛塔的百姓而言,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人。”
“不管怎么说,”阿卜杜勒微顿了半晌,眼神复杂地望向与谢寻北长相几分相似的谢知南。
“他不应该来东区。”
“他在东区执行的是联合国的任务,帮助的是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
“你不懂,”阿卜杜勒手指在照片上用力一敲,目光瞬间锐利无比。
他与谢知南对视片刻,叹了口气:“你懂,你其实很明白谢寻北为什么会死。”
谢知南声音平淡:“维和部队的军人是没有政.治立场的,他也没有战场,他的战场也不会是在阿洛塔。”
但他却死在了阿洛塔。
谢知南东区话说得非常好,让阿卜杜勒瞬间明白了他言外之意,是的,在地区势力冲突紧张的国家,立场会要了人的命,而没有立场,是第三种立场。
谢知南清楚的记得。
确定谢寻北的死讯后,阿洛塔外交部发言人向联合国和种花家致以歉意,阿卜杜勒亲自跟他说过对不起。
当年的谢知南没有接受这一句,四年后,在迟意遭遇绑架时,他对阿卜杜勒说出了‘东区欠我的,今天就当是还清了’。
现在想来更是可笑至极,谢知南情不自禁地勾起了唇角,笑了。
国家的慰问与安抚向来温情,宿永谢家在大是大非上向来明事理,只一个要求,这件事任何媒体都不许报道,让大儿子安静的走就可以了。
毕竟,小儿子是个戏子,报道了谢寻北的事迹,只会让一些根本不了解大儿子的人胡乱猜测。更不想以后有人聊起这个备受瞩目的小儿子时,总会想起——谢知南不是有个维和牺牲的烈士哥哥吗,真可怜。
谢寻北会被一些人记在心里一辈子,但与谢知南无关。
与谢知南有关的是,在谢家在关于谢寻北发展规划的家庭会议上,讨论谢寻北还要不要继续维和,谢知南是谢家唯一投赞成票的。
这些年来,谢寻北的死,谢家早成了谢知南心里回不去的家。
“我从监狱里挑选了一个亚裔,这个人已经被卢锡狙击手解决了,他们都以为你死了。”
谢知南抬眸,双手交叉撑在桌上,“你知道,我要找的人不是卢锡。”
“是的,”阿卜杜勒手指点在照片上,轻轻敲打,“是我打电话主动找你,而你也并不是来格罗迪市找我的。”
阿卜杜勒现在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谢知南都不会惊讶。
在知道布切尔家族与卢锡集团存在那种关系前,他将阿卜杜勒当做了一个善良正直的军人,毕竟过去几年里,谢知南查找谢寻北的下落时,阿卜杜勒表现出于哈利斯完全不同的热心肠。
那时候阿卜杜勒就知道谢寻北已经死了,他释放出的善意和热心肠,是因为不管自己怎么去调查,都与布切尔家族无关。
水晶吊灯下,谢知南淡然看着阿卜杜勒。自己现在和将来要做的事,他都知道。
阿卜杜勒手指无意识落在了照片上谢寻北的胸口位置,他看了看照片上的男人。
阿卜杜勒抬起凌厉的双眼,朝谢知南开口。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制造你已经死了的消息吗?”
谢知南眼眸朝上抬起,略微划过一丝惊讶,不可置信。
阿卜杜勒也是点到为止,不再谈论谢寻北的死,“吃饭吧。”
过了凌晨两点才开席的晚餐,自然不会热闹。
沉默是今晚最后的主题。
阿卜杜勒和谢知南互碰酒杯。
“吃完这顿饭,你就走吧。”阿卜杜勒说道。
阿卜杜勒给了谢知南一身阿洛塔的长袍披在外面,蒙住了脸。
他开的车挂着布切尔家族的特殊车牌,一路畅行无阻,将谢知南送出了格罗迪市,一路向东。
车熄火时,天边挂垂的夜幕被人扯下,黎明破晓正好。
车停在萨林镇外的一处高坡上。
谢知南下车,阿卜杜勒也打开车门走下来。
“最后一个问题,谢。”他叫住了谢知南:“其实你一直没有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