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庄晏不吭声了。满脸不高兴。
晚上十点,等着赶第一班列车离开平宁市的人陆续来到站前广场等候。
春夜的微风很像庄晏湿柔的吻。盛时坐在站前广场的长凳上,出神地盯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赶第一班列车离开的平宁的人其实并不多,站前广场上,来捕捉这一“意义”时刻的同行远比乘客多,走几步路就能发现一个相机或摄像机,或者身无行李走路带风,逮着谁录音笔往人鼻子下面一塞的记者。
距离离开平宁市的时间越近,盛时的忐忑就越盛。庄晏带走东湾资料这件事,他没法假装没有发生过,虽然后来他辗转得知,正韬集团从花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洗钱这件事中摘了出去,巡查组查了一个多月,没查出来正韬集团有什么大问题,算是洗脱了嫌疑。
但是下次呢、下下次呢?正韬真得一点问题都没有吗?
庄昊拿他当枪使,他认了,但他真得不敢想,如果庄昊和施清远有着类似的问题,他还有没有勇气再去做一次揭露报道,亦或是面对庄晏。
那么庄晏呢,庄晏敢面对他吗?
11点55,盛时打开相机镜头盖,向检票处走去。
风停了,音乐声也停了,乘车的人们在检票处外排队,纷纷停下脚步,仰头看着车站的大钟一分一秒地向12点靠拢。那是一座城市按下重启键的开始。
有纷乱的脚步声打断了这一刻的宁静,背后,一个比春夜温度更高上几分的怀抱撞上来,撞得盛时一个趔趄,身形刚晃了一下,就被稳稳地圈在怀里。
“盛时。我来了。”庄晏跑得一身薄汗,粗重的呼吸扑在他耳边。“我来了。幸好还不晚。”
第72章
那一夜的平宁市火车站,其实离开的人并不多,在这站下车的就更少了。
那天夜里,第一拨恢复营业的出租车早早就等候在火车站,殷切地等着旅客从车站里出来,城市恢复昔日的忙碌与繁荣。但等了半天,排队来打车的都是做完报道、收工回酒店的各路记者。
口罩都还没摘下来,但大家眉眼间俱是莫名的轻松与喜悦。平宁市解封,意味着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困在这里两三个月的各家记者也终于能各回各家了。
庄晏接了个电话,扭头问盛时:“楚云帆说江边组局了,去不去啊?”
盛时其实有点累,但对上庄晏那双殷殷期待的眼神,就不忍心说想回去睡觉了。
“去。”他说。
庄晏兴奋地吹了声响亮的口哨,摇下车窗,孩子似的手握成拳高举过头,一不小心戳到车顶上:“师傅!去江边!”
其实大部分市民还是很难走出家门,的这时候能自由行动的,除了媒体记者,主要就是司机、交班的志愿者、医生和社区工作者。
但空荡荡的马路好像一下就有了生气,越接近江边人越多,天上飘起毛毛细雨,有年轻人——大约也是同行,有的对着镜头做直播,还有把微型三脚架支在地上,架着手机,即兴在空旷的街头跳起舞来。
车子从他们身边驶过,盛时安静地向窗外看着,“春风沉醉的夜晚”,春风沉醉,不知为什么,脑海里突然蹦出来的是这个词,不知是“春风”还是“夜晚”打动了他,让他心底升起一种类似微醺的、隐秘的期待。
昔日人挤人喧闹无比的江滩边上,酒吧、餐馆还是漆黑一片,尚未恢复营业,但隔着一江水,沉寂了几个月的平宁城大约把沿江两岸所有能亮起来的光源全部打开,射灯,霓虹灯,路灯,好像比平时亮了好几倍,硬是将两岸包裹在一片安静又盛大的光海里。
光海里还有繁茂的树,盛开的花,高大肃穆的建筑,静静地守护着这一刻的欢腾,壮丽而温柔。
今夜连狂喜都是轻微的、近乎无声的、小心翼翼的。
江滩还是黑魆魆的,人不多——这个“不多”,是比照平时那种盛况的。盛时之前也来过平宁市几次,都没怎么好好逛过江滩。
这会儿来江滩的依旧大多是同行,他们没去找楚云帆,黑不隆咚的,谁也看不清三步以外的人是谁。人们三三两两地站着,有人夹着烟,有人举着啤酒,有人架着手机——朝着同一个方向,江面上,一艘五彩斑斓的游轮缓缓划破镜面一样的江水,拉响悠长的汽笛声,然后逐渐远去。
以往这里总是很多人声,很多音乐声,唯有此刻无人说话,涛声重重叠叠,从未如此清晰。
黑暗中,盛时拉下口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真得已经很久都没有这样畅快地呼吸过了,乃至于都忘记了,曾经这个季节来平宁市时,空气是不是也是如这般带着花香的潮湿和微甜。
“盛时。”庄晏也悄悄拉下了口罩。这么昏暗的场景下,盛时依旧能看清他又黑又亮的眼神,以及脸上渴望的神色。
两人挨得那么近,他甚至听得到庄晏紧张微乱的呼吸,看得到他眼里是干净羞怯的欲望,他想吻他。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盛时微微偏过头去,避开了庄晏的唇。他向着夜色深处遥遥一指,笑道:“你听!”
有模糊而荒腔走板的歌声远远传来,唱,想起从前呆在南方,许多那里的气息,许多那里的颜色,不知觉心已经轻轻飞起。
真奇怪,这首歌他在花城时听,总觉得是在唱花城,如今在平宁听,又觉得是在唱这条江,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