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这气势,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人中,着实少有。
再转念一想,牧云的经历比起寻常人来说要跌宕起伏、戏剧性强太多,也难怪他会有这种迫人、难忘的气质。
秦池亦趋亦步地跟着男友进了厨房,像是在准备找点东西吃。
顾如渠将手上的新书全部塑封完毕,他将书垒高,决定放在客厅的书架上,在去往京市后,家中的书籍只剩下塑封做保存的新书,所有供翻阅的旧书都在京市。
云市的住宅,相当于成为一个收纳新书的图书馆仓库。
“老顾,”袁晨一句话卡在喉中,好半天才斟酌着,苦笑说完他想说的话:“我可真没想到你说的小孩,是秦池。”
“……”
顾如渠用那双灰眸,淡然而温和地瞥了他一眼,“很惊讶吗?”
“是的,主要是,我怎么也想不到你和她会有联络。”袁晨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口,“你怎么和她认识的?我知道她好像……没有什么血缘上的亲人吧?”
秦池的信息在互联网上都扒透了,不管是那一对养父母,还是她早已经过世的亲生父母。
可以说,秦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活着的血缘亲人。
那么,顾如渠是在何种因缘巧合,和秦池认识,又称她为“我家小孩”?
话音刚落,脑中念头急转,就在这瞬间,灵光一闪,袁晨开始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今年年初,顾如渠准备调任京市是为了什么?
秦池是在那之前不久确诊了心脏病。
顾如渠……有极大的可能,是为了她才去往京市的。
这句问询,让顾如渠愣在原地,他轻轻地抬起眼帘,那双剔透的灰眸,在室内日光下,像是一对精心雕琢而出的灰钻。人类的眼眸,越年长越混浊。这个现象从不发生在顾如渠身上,他的灰眸一如从前的澄澈,仿佛少年时。
然后,袁晨听到他说的话,语气轻而平,“我和她认识蛮久了。”
早在京市佳裕小区居住时,秦池在秦余洋的询问下,说的是,顾如渠与秦池认识在她的十六岁。
——采自于,她是十六岁那年开始玩的《华夏盛采》,各种意义上来说,秦池和【顾如渠】的初见,都是她的十六岁。
秦余洋当时被顾如渠的那句“其实你和秦池的关系也没有很亲近”,问得满脸尴尬,最后,连深入探究他们认识的起因都没能进行下去。
于是,秦池顺理成章地没有告诉秦余洋,顾如渠是怎么和秦池认识的。
袁晨的疑问,不如秦余洋那样好打发过去。
他是顾如渠的好友,在云市见证过顾如渠在这个城市的打拼,知道他的品性(游戏躯壳自带的属性设定),知道他在今年忽做决定去往京市,抛去一切重新打拼。
那时候,他以为他是去追求梦想,甚至还为此心潮起伏一番,感慨好友的勇气。
可现在再一想,就觉得——也许不仅仅是追求梦想,更多的是……
“是网上认识的。”
顾如渠的那双灰眸里渗出笑意,他说话时,语气轻松,像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几年前在互联网上回答过一些民俗内容,她当时在读高中,问了些和学业有关的内容,我们就此进行了一番交流。”
“……”
袁晨瞪大眼睛,安静地听好友说了下去。
“在这之后,我和秦池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信息交流。”
这当然是谎话——但是,秦池现在说起谎话也面不改色了,她决心将【顾如渠】与秦池的认识起因经过变得合理,而信息时代的“网上交友”,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在这以后,从学习谈到了生活……”
袁晨完全听出好友语气中的感慨与欣悦——和那些在网上谈恋爱、419的青年们完全不同,这对中年人、小姑娘的认识,起初是带着对知识的困惑,后来衍生到了生活。
他的好友对于漂亮小姑娘毫无暧昧情愫,说话时坦然而正直,双眸澄澈,语气淡然。
袁晨在听完顾如渠的一番解释后,脑里掠过了一个念头,他没有判断这句话是否合适,完全靠着直觉,脱口而出:
“听起来,你们俩都挺孤独的。”
说完之后,他才觉得这句话说得太不合适了。
像是在直白地说,顾如渠这单身汉生活很孤单,而秦池在秦家的生活也很孤单。
他一时间懊悔不已。
下一刻,顾如渠若有所思,他点了点头,甚至还冲他温和地笑了:
“你说得对。”
“我和她都很孤独。”
“孤独使我们相遇。”
第61章 顾如渠:带牛奶回家给小……
老袁这人, 就是华夏国内五十岁中产阶级男性的典型代表。
爱吹点牛,喜欢喝点小酒,抽烟抽得挺狠(如今准备戒了)。
家有妻儿。妻子体制内工作, 距离退休年龄只剩不到十年, 儿子大学在读,读的学校还算是国内不错的好大学, 出门夸耀时,做父母的脸上颇有光彩。
他人品不差, 朋友很多。
顾如渠在这其中, 是他朋友中最特殊的一个。
同龄中年人们,百分之八十都和他一样,有妻有子, 有的响应国家政策,在四十好几还生了二胎三胎的, 家庭成员可谓浩大。袁晨没有他们那个觉悟, 只想专心养一个孩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