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他租的说是郊外,其实在后世也算是三环内了。只是如今的三环还没建成,就是一片荒芜的大农村,只有一些贫苦人家以及外地人才会住在这里。
乐景租的单间,厨房灶台和厕所都是公用,一个月一块大洋。
院子里除了他,还住了五六户人家,加起来也有十几口人。
乐景这个读书人打扮的新租客,一来就吸引了其他邻居好奇的目光。
他们在打听乐景身份的同时,乐景也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背景。
他隔壁一家男人姓刘,是从华北老家逃荒过来的。
如今男人在当黄包车夫,女人和女儿平时就接一下缝缝补补和洗衣服的活计,儿子在工厂里工作。日子也不算很难过。
院子里其他人大多数都是和隔壁刘家一样的苦力,其中刘家因为有个儿子在工厂工作赚钱,是生活最好的一个。
乐景对外的统一说辞就是他是河北人,家里破产了,所以来北京投奔亲戚。
刘婶子闻言就用眼尾叮了乐景一下,立刻哂笑道:“你现在被亲戚赶出来了吧。”
乐景就垂眸做出一副羞愧的模样。
刘婶子就露出一副我什么都懂的骄傲神气,“换做是我,我也要把你赶出来的,谁愿意养一个吃闲饭的人?”
乐景笑了笑,没说话。
倒是其他邻居看不惯了。
“我瞧着小谢是个读书人,将来说不定是有大造化的。”
“你瞧瞧,他皮肤白得跟豆腐似的,手上没有一点茧子,一看就知道之前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哥。”
“对的对的,这肚子里只要有学问,走到哪里都不用怕的。”
刘婶子脸上有点挂不住,但是好歹没有说一些怪话了,只是不服气的嘀咕道:“我倒要看看你能有什么造化。”
乐景笑道:“不敢说有什么造化,糊口饭吃罢了。”说完,他对街坊邻居拱了拱手,“天也不早了,我要出门买东西了,麻烦各位让一让。”
乐景的新房那是家徒四壁,啥也没有,他起码要买几床被子,洗漱用品和热水壶。
然后他就依照邻居的指点,去不远处的野集买了东西。野集上也有卖报纸的,他就顺便买了一份。
报纸名为《京城趣事》,原主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这个报纸,大概是在当地流传不广的小报纸。
这个报纸颇有现代新媒体的风采,标题那是起得一个比一个震惊轰动,内容也是很符合底层百姓的审美趣味。什么公爹和媳妇扒灰啊,妓院评美啊,某地一男子御女有术啊之类的新闻,就是一个低俗的黄色小报。
这个黄色小报上还刊登了一个招聘启事,要招记者。
乐景心中一动。
如果放在平时,他肯定是看不上这样的小报的。
但是此时他必须潜伏起来,所以在这个黄色小报工作反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不仅方便了他搜集消息,而且起码任谁也想不到,四九城鼎鼎有名的谢大少爷会在这里当记者。
……即便对方只是一份黄色小报,他也想曲线救国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他从未忘记大学第一节 课上,新闻理论课老师告诉他们这些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们的话:“铁肩担道义,辣手写文章。”①
他想用手里的镜头,记录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作者有话要说:乐景:我想当记者,用镜头记录这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我:记者不成,改行吧,当纪录片导演。
①[明]杨继盛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后来李大钊先生给改成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流传至今。
第90章 民国之大导演(3)
第二天一大早,乐景就出门了。
他根据招聘启事上的地址,路上问了一些人,走了快一小时,才终于摸到了一个偏僻的小胡同里。
胡同低矮,墙面斑驳,露出风化了的碎砖头,一看就有些年头了。一只窝在墙头的白色长毛波斯猫懒洋洋地看了乐景一眼,伸了个懒腰,神气十足的迈着猫步跳到了一旁的树上,躲在树荫里继续安眠。
乐景收回目光,向胡同深处走去。
在胡同的拐角处,一家不起眼的小门前,挂着一个已经掉漆的木招牌,上书“京城趣事编辑部”字样。
这里就是《京城趣事》的总部了。
乐景早就知道这个《京城趣事》是不入流的小报,此时也不奇怪总部如此寒酸落魄。
门半开着,没有锁。乐景刚要敲门,门就从里面被拉开了,一个人匆匆走了出来。
他穿着洗得有点发白了的长衫,身形瘦弱,高颧骨,脸上泛着不健康的青白,一看就知道是穷酸文人。
乐景:……果然这个报纸的待遇很不好。他这未来的同事一看就知道是营养不良。
看见堵在门口的乐景,他一愣,狐疑问道:“你有什么事?”
乐景笑着对他拱拱手,“听说你们报社招记者,我是来应聘的。”
苏和光上上下下打量着乐景,越看越狐疑,“你来我们报社应聘?”
就算打扮的再落魄,身上的气度可是骗不了人的。这位兄台气宇轩昂,双目湛然有光,皮肤白皙有光泽,一看就知道是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这样的大少爷怎么可能会想不开来他们报社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