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
宋涟回到房中,心中依旧久久不能平静。
陆双追了上来。
他见着宋涟的模样,有些担心,便开口唤道:“大人……”
宋涟回过神来,打断他,“去,铺纸研磨,我要给京里去信。”
陆双愣了愣,呆呆领命,“是。”
他来到书案后忙碌,到底还是忍不住问:“大人……燕侯府那边……不抓了吗?”
宋涟揉了揉隐隐发痛的太阳穴,“不抓了……你待会下去后,直接让人将那些布置撤了吧。”
陆双道:“这……为什么啊?”
宋涟走到黄梨椅边,随手翻了翻这几天来为抓捕燕逍而做的计划,讽刺地勾唇一笑。
他看向陆双,“你应该知道樊州那边的事情了吧,你怎么看?”
陆双顷刻间严肃起来,“匪徒竖子,安敢称王?!希望陛下那边早日收到消息,派兵将那些人剿灭才好。”
宋涟笑,“兵从何来,将在何处?”
陆双答:“樊州刺史……”
宋涟不耐烦了,直
接打断,“他们要是有办法,早在那人称王之前,就将人拿下了。”
陆双不服气,“就算樊州兵力不足,也可从附近丰州甚至穆州调军。区区乌合之众,哪里能挡得过朝廷正轨之师!”
宋涟摇摇头,“如果是如此简单就好了,只怕……他们很快要自顾不暇了。”
宋涟或许对天下大势了解不深,但他对人性的思考却远远走在普通人前面。
他清楚,有了樊州鲁中这个先吃螃蟹的,很快,那些蠢蠢欲动妄想逆天改命的人,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到时候,别说前朝越山王后人,也许前前朝安南王后裔,前前前朝皇室遗孤都会冒出来。樊州鲁中自立为王的事,会让这些人像嗅到血腥味的鬣狗,闻风而起。
而朝廷目前主要的兵力都被沧州萧疏那边拉扯住,如果这些势力发展起来,朝廷便要面临四面受敌的境况。
这个时候,再不顾一切与燕侯府反目,只会使朝廷自断臂膀——
燕侯府再如何,目前仍旧是臣,是天子的拥簇,是盛朝的子民。
他要起书一封,送往京城,劝告年轻的帝皇不要在这个时候意气用事,燕侯府可留,燕侯府还有用。
陆双把墨已经研好,宋涟落笔很快,毕竟从他离席那刻开始,他就在构思着这封奏疏要如何写。
待到整篇写好,他放下笔,在灯下细细又看过一遍,确认没有问题,便取出折子,准备誊写上去。
越写,他的心头越是不平。
在今天之前,天子想要铲除燕侯府,他虽然觉得不够理智,但也不觉得有什么大的问题。
所以他接受了天子的密令,带人奔赴云州。
但谁能想到,竟是在最后关头,出现了这样的变故。
燕侯府与叛乱的事情一比,便显得无关轻重了许多,权衡之下,宋涟相信天子也不得不让步,重新考虑燕侯府的去留。
所以他在关键时刻勒住了马。
拿起已经誊写好的折子,宋涟目光幽深,“难道,真是连上天也在帮着燕侯府?亦或者……”
他没有再说下去,轻轻叹了口气,唤来了侍卫,吩咐了一番,将这折子寄了出去。
——
弘宁三年四月,鲁中攻占樊州金榆城,自立为王。
同年五月,朝廷迅速做出反应,燕侯燕逍被封为平乱将军,受命围剿反贼鲁中,维护云、樊两州安定。
五月末,常贡攻占卜州绥郡一带,自立为王。
七月,卜州顺天侯赫连复受封平反将军,受命守护盛朝北面边境,并维护卜州境内四处安定。
自鲁中起事始,盛朝反叛四起,自立为王者众。延续了两百多年的盛朝,终于进入了最后风雨飘摇的时期。
第111章
“恭送侯爷,愿侯爷旗开得胜,铲除匪徒!”
六月中,艳阳高照的清晨,燕逍与同宁知府拜别后,便带着人离开云州同宁城,准备前往距此地十余里的泉州望麻山。
自今年五月,他被封为平乱将军,至今已有一个多月。
朝廷给了他将军的头衔,又将原本在王逊手上的“云州八千兵卒”交到他手上。
大概是知道这“八千兵卒”实在名难副实,于是又给了征兵一万员的权利,命他尽快攻破金榆城,平复樊州叛乱,再将妄敢称王的鲁中押进京中斩首,警示天下贼子。
燕逍接受旨意之后,并没有立刻点兵往樊州那边进发。
倒不是他打着阳奉阴违的主意,而是目前进攻樊州,时机尚未成熟。
一个是目前他对樊州那边的事态一无所知,贸然前去,很容易落入敌人的圈套;
另一个则是,他手中的兵确实不够。
云州那八千兵卒本就只挂了个名,是之前余刺史他们留着吃空饷用的。再经过王逊那通折腾,实则剩下可派上用场的战斗力,不足八百员兵卒。
如此,再加上燕逍自己手上的一千兵卒,要去对抗号称拥“五万悍匪”的鲁中,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燕逍一面暗中派了人前往樊州,打探鲁中那边的情况。另一面,将兵卒中的老弱病残重新安置,终于明目张胆做起了征兵的工作。
他现在带着人离开云州,正是要前往一处流民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