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安宁_分节阅读_56
田园安宁 作者:善徊
不只是为了家人做的摇篮、摇椅,也不只是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而研发的弓箭、连击弩,他该做更多的,应是类似于筒车这样可以造福整个社会和整个时代的产物。
初夏的一天,一位十三岁的少年在何氏祠堂的青砖高墙下立下了要改变这个时代的心愿。
少年身旁四五岁大的小女孩不懂自家大哥为什么站在门墙外不进去,懵懂的小女孩歪着脑袋在自家大哥和高墙之间来回环顾,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抛之脑后,颠儿颠儿地跑进了院子找自己父亲、大伯和爷爷。
“爷爷,爷爷,楠楠来给你们送茶喝了,还有香喷喷的油饼哦~”
一进院子,何楠便看到了在给小车装东西的何大爷,小姑娘欢喜地跑了过去,边跳变列举了自己带来的好东西,一双渴求表扬的眼睛看得何大爷心中一软。
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对待自家两个儿子的教育,那可是不打不上进理论的坚定支持者以及行动者,直到年纪越长看得越多,倒是脾气好了不少,但发起火来依旧能拿起院子里的木棍儿把俩儿子追的满院子跑。真正改变最大的时候,还是儿子们成了家有了孙子孙女后,何大爷仿佛是一下子就变成了和蔼的圣诞老人,对待小辈儿的孙子孙女们温声和气的模样一度让何大柱、何大兴兄弟俩感觉自己看到的是一个假爹……
何楠出生后,何家的日子也渐渐步上了正轨,小姑娘长这么大从小没真正吃过什么苦。作为小幺,更是被家中长辈日日宠着养成了一副天真烂漫的可爱性子,更加招人疼爱了。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何大爷这样的,很是招架不住小姑娘的撒娇卖萌,往往被何楠的童言童语逗得哭笑不得,最后还是会顺了小姑娘的意。
“哎呦,这是谁家的乖孙女啊,这么知道疼人?”何大爷看着自家乖孙女从门口跑进来,脸上粉嘟嘟的肉跟着颤抖着,简直可爱到化,心里也是美得不行,便赶紧擦了擦手。
“楠楠是爷爷家的乖孙女~”
何楠一阵跑,到了何大爷跟前没刹住车,好在何大爷早就蹲在了地上,张开双臂稳住了她。
“哎呦喂,楠楠长大了,爷爷快要抱不动了啊!”
作为一名小胖墩儿,何楠的肉球冲击波可不是好承受,何大爷蹲在地上差点没稳住自己,也没敢上手抱起来,真怕万一自己没劲儿摔了宝贝孙女。
“来,告诉爷爷,你是自己来的吗?多危险啊,你姐姐知不知道啊?”
“我和大哥一起来的,姐姐们都知道。”一边说,何楠还伸出了自己的小胖手指了指门口,正好何宁已经回过神来,走进了院子。
“爷爷,这些我来,你带着楠楠到凉荫地儿歇会儿吧。”
说罢,何宁把手里的篮子交给了何大爷,挽起袖子便干起活儿来了。
说起来,这个双轮手推车还是何家前一段时间的产物,外观和现代工地上推水泥、方砖的手推车大差不离,侧面看是梯形,上宽下窄,前面俩轮子,后面两根直棍,还有两侧各一根不算短的手柄,推起来十分省力,连不到十岁的半大小子推着走都不费什么劲儿。
和原先的独轮车、推拉车相比,操作更轻松、灵活,实用度更高,非常适合建筑工地的需求,平时用来装运粮食也很是方便,唯有一点,便是容量没有推拉车大,价格比独轮车稍高。
自从何家做了一个出来,平时便放在何氏祠堂用,大伙儿一开始看着新鲜,但一上手便知是个好东西。
因此,遇到闲置不用的时候便常有村民来借,尤其是到镇上赶集的时候。往常重物都是挑着担子一路挑到镇上,但自从有了双轮手推车,大伙便嫌弃起了扁担,有需要的一般都会提前到何家预定双轮手推车。
乡下邻里之间日常往来少不了借还,但也少有提钱的事儿,通常都是今天我摘些你家的菜,明日我借你一把盐。大伙借了东西知道爱惜也不会看作理所当然,借了独轮车的人家通常会饭后到何氏祠堂帮个忙,下地的时候顺便帮何家除除草、松松土,没谁会提钱,也不会有金钱租借的意识。
虽然,用今天我们的眼光来看这种全凭租赁方自觉回报的方式风险太大,但在这个时代,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的人家互相都知根知底,稍微靠谱点儿的都不会让日常小事中一点一滴地透支自己的信用,否则,谁还会在你家真正有急事儿的时候伸手帮你?
唯有“有借有还”,才有“再借不难”;唯有珍惜羽毛,品性良好才能获得好口碑,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而这一点,在看重名声的封建社会尤为重要,也是一个家族兴起并传承下去的根本。
眼见这双轮手推车迅速在村子里风靡开来,何大爷便又让俩儿子闲时做了几个,周转着用。
谁知这无心栽的柳,竟也开了花。
何家的双轮手推车频繁在镇上露眼,引来了不少懂行之人的询问。这双轮手推车不同于摇篮、摇椅这样用来享乐的非必须品,也不同于筒车这样需要大笔资金订购,它的好歹一经上手试用便可知其利弊。
试用过的都说好用,镇上眼光毒辣的商户也紧随着一群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关注了起来,几日下来,还真给何家带来了一笔订单。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镇上经常外出包揽建筑活儿的老赵,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包工头。第一天在镇上看到这物,老赵便一机灵,后来更是亲自上手试用了一番,再一打听,说是北李村何家做来建祠堂时用的。这下老赵的心思活络了起来,回家想了一夜,第二天便跑到北李村,先是到何氏祠堂看了一番,便赶紧到何大爷家谈了价钱下了订单。从此,便打开了双轮手推车的销路。
何家继续沿用之前的外包零部件方式加快了双轮手推车的制作,在仿版风靡起来之前快速抢占了市场。由于,双轮手推车零部件制作简单,不少做惯了各种活儿的农家人都能做,因此,北李村不少人家都凭此小挣了一笔。
何宁把地上的青砖码好放进手推车里,运到了后院儿墙角下一摞快用完的砖地上,一抬头发现正在高架上砌这面墙的是何奎。
“何叔,这点青砖够用么?不够的话我再去运点来。”
“宁小子啊,你这一车足够我这儿用了。”何奎见是何宁来送砖便放下了手头的活儿,从架子上下来了,“最近身子怎么样?何叔家还有几只山里逮的野鸡,送过去让你娘给你炖了再补补吧,年纪轻轻可不能亏了身子。”
何宁赶紧道:“不用了何叔,还得多谢您上次让小天送来的鹿腿,我现在的身体已经全好了。奶奶还托人从镇上买了猪肉,让我娘晚上做点红烧肉,到时候您让小天儿可得留点肚子啊。”
何宁家的饭菜是出了名的香,家里掌勺女主人手艺好是一方面,舍得放油盐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何小天早已被征服的胃最喜欢的就是李清做的红烧肉,而连着吃了几个月病号饭的何宁也很是期待这顿重口味的红烧肉。
“这小子天天蹭你家的饭把胃口都养叼了,可不能这么惯着他了。”说到自己儿子,何奎犯起了愁,“宁子啊,小天和你玩得最好,何叔也不跟你见外,希望你能帮着劝劝他,别老是钻进书里。何叔就他这一个儿子,就他那身子板儿,我也不指望他学着打猎了,但他偏偏喜欢看书。你也知道,书都是富贵人家玩得转的玩意儿,不仅金贵,我们这样的人家学了也无甚用处。叔也不是不让他学,大体识得字够用就行了,但这孩子最近却像是着了迷一般,实在让人担心。小天的年纪不小了,也到了说亲的时候,他这样打猎不行,种地也不行,还想花钱买书,如何撑得起家,谁又想把姑娘嫁给他呢?”
说到底还是他没能力,何奎叹了口气继续道,“好在他有你这样的好朋友,之前也跟着你学了记账的本领,叔才能给他寻着出路,最近也有了消息,正是镇上的那家药房。叔去送药材的时候打听到他们的账房先生年纪大了打算招一名学徒,便和他们说好了把小天带过去试试。这事要是成了,叔也不用担心他了,但看他这几天的沉迷劲儿,叔实在是怕他嘴上应了心里却还是不愿意,到时候出工不出力被东家赶回来就丢大人了。所以,叔想让你开导开导他。”
这是何宁第一次见平时沉默寡言的何奎一次讲这么多话,字里行间都是对自己儿子未来的担忧,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而且,真要说起来,何小天这般沉迷书籍何宁也是有“责任”的。毕竟,这小子最近形影不离的书籍正是何宁给他帮忙打听房子的报酬,原版是在李家书房看到的一本类似于《诗三百》这样的诗集,何宁借了过来,手抄了一本送给何小天。当时这小子便爱不释手,欢喜得不得了,没想到这热情过了大半个月了还没退减,何宁也是对他的痴迷劲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何叔,您放心吧,他今晚过来我就帮你劝劝他,我相信小天不是死心眼儿的人,只是刚得了新书一时太高兴了才这样,对他好的话还是肯听的。”
难得在这个时代遇到一个文科学霸,何宁也希望何小天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方式,生活和学习都顺遂些,而不是顾此失彼。
与何奎的对话只是半晌工作中的小插曲,何宁又继续做了些帮忙的活,便到了午饭的时候,何大爷心疼自家乖孙想让他回去吃完饭睡个午觉。
但何宁为了研制连击弩在村头的小院里窝了近一个月,不仅用脑过度还把自己憋的够呛,这种几乎纯体力的活儿让他紧张过度的骨头经过昨夜的睡眠的润滑现在整个活动开了,年轻的身体正是充满干劲儿的时候,哪里想睡什么午觉?
相比起前段时间憋着自己,何大爷更乐得看自家乖孙充满干劲儿地给他帮忙,要是能多出出门,和长辈们说说话,和平辈们玩闹一番就更好了。
于是,午时,何老娘便让何安给爷孙俩送饭,顺便把小孙女何楠带回来。
躲了何宁一天的何安没办法再躲下去了,只得装好食盒往祠堂方向去,临出门还被何老娘叫住,给了他一颗煮鸡蛋让他先垫垫肚子,别饿着自己。
何老娘的关心让何安很是感动,还没等他推拒,便听何老娘握着他的手道:“小安啊,奶奶也是过来人,知道这个年纪的小子们贪欢,但是大郎比你小两岁,行房事还是太早了,伤身体。你就再忍两年,也看住大郎。奶奶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但是你们的身体都不是儿戏,可不能凭着年轻乱来,否则年纪大了可是要后悔的。”
听了何老娘的一番交代,何安仿佛被雷轰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祠堂的,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但他的整个身体似要烧起来一般。
就连到了工地上,看到何宁也没什么反应,呆呆愣愣地把食盒留给他们,领了何楠便回去了。
徒留何宁站在门口拎着食盒,抓了抓脑袋也没想明白……